袁媛
教師作為學校立校之本、發(fā)展之源,教師素質(zhì)決定了一所學校的教風、學風,乃至學校的校風。本文從師德、師風、師能三方面闡述提高教師素質(zhì)的重要性、途徑及方法。
學校師德師風師能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對教師的贊譽,是對教師的期待,更是對教師的要求;作為人才的培養(yǎng)者,學校和學術聲譽的奠基者,優(yōu)良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者。教師的師德、師風及師能,直接決定著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和人文風格。
師德,即教師的公德。古人言:“德是才之帥,才是德之資”。師德的要義在于“愛”,熱愛事業(yè)、熱愛學生,用心做事,用愛包容。目前在教師隊伍中存在職業(yè)理想和信念動搖,職業(yè)情感淡漠,不能正確處理“個人發(fā)展”和“工作利益的關系”,“精力投入”與“利益回報”的關系,“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出現(xiàn)了所謂“人生理想趨向?qū)嶋H、價值標準注重實用、行為選擇偏重實惠”的傾向。一些教師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僅僅認為是一種職業(yè)和謀生的手段,而沒有把它看作是承擔著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的一項事業(yè)。一些教師不安心本職工作,受利益的驅(qū)動而熱衷于第二職業(yè),對教育、教學工作敷衍塞責,應付了事;或者因職稱問題“潛心”科研而無心教學,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副業(yè)。
“視工作為樂趣,人生就是天堂;視工作為負擔,人生就是地獄?!苯逃氖聵I(yè),是愛的事業(yè),是奉獻的事業(yè),是有關良心的事業(yè)。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fā)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原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認為: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zhì)就是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必須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同情學生的痛苦與不幸,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常言道:“教不嚴,師之惰”。一個僅僅是為了迎合學生們的好惡、純粹為了課堂樂趣而將教學盲目娛樂化、肆意簡單化,平時脫離課程實質(zhì),最后考試放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教師更是不稱職,也是違背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的。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嚴并非“寧給好心,不給好臉?!贝?,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呵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教學過程中,教師力避情緒化,牢記學生沒有責任為教師的壞心情買單,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力求把平和而快樂的心情傳遞給學生;切忌當學生不滿其意時,浮躁草率地敷衍應付,甚至粗暴極端地蠻橫處理。使教學做到“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
師風,即教師的風度。盧梭曾說“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苯處煿ぷ鞯氖痉缎院蛯W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師的世界觀、學識和言行,時時刻刻在對學生起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教存?!薄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庇械慕處煵惶⒅貎x表,平時不修邊幅,生活不拘小節(jié);有的在課堂上講課隨心所欲,信口開河,發(fā)牢騷,觀點偏激;有的過分渲染社會的陰暗面,以自己的片面知識對學生進行誤導,不注意自己言論的導向性。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注重自身修養(yǎng),在各種場合都要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學生努力學習,自己就應當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讀書,自己就應當積極備課,教學認真負責??傊?,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做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好影響,對學生進行教育才有說服力。
師能,即教師的技能?!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教師如果沒有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yè),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教師要確立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擴大自己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具有精深的學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是重要的條件?!耙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不重復自己、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的教師不會停止對生活的撞擊,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會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會更有意義?!?/p>
提高教師技能,筆者認為主要應著力發(fā)展提高以下能力:
1.要有超前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堅持通過閱讀吸納各學科知識的營養(yǎng),善于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努力成為全社會的榜樣。
2.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這是教師的核心能力。對所有教師而言,解讀挖掘教材、確立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進行教學評價是需要不斷學習完善的常規(guī)技能,必須與時俱進。要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這方面的能力,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逐步提高。
3.教師應具有反思能力。教師應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持續(xù)的反思,并通過反思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達到提高質(zhì)量的目的;反思不只是對教學過程的回顧,不只是看漏的環(huán)節(jié),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實施過程中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今后要如何解決問題?!俺砸粔q,長一智”的道理也在此。教師的反思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群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
4.教師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要善于把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分析和研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做科研型教師就要邊教學邊教研,對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使其理論升華,成為規(guī)律性的共識,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教研解決問題,形成教學和教研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教學新模式,進而探索和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規(guī)律、教學方法。
5.教師應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居于首位的應當是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成為受學生喜愛歡迎的老師。當今的教師需要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要學會處理好各種關系,尤其是要協(xié)調(diào)好與同事、學生的關系。
在學生眼里,教師是道德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言行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給學生予扶危定傾。愿我們身為教師之人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yè)而燃燒。
參考文獻:
[1]鐘祖榮.現(xiàn)代教師學導論.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
[2]于漪.現(xiàn)代教師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傅道春.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