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芳
領(lǐng) 導干部“傾聽”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一些干部遇事講得多聽得少、重講不重聽或只會講不會聽,只有改變這種現(xiàn)狀,提升領(lǐng)導干部的傾聽能力,才能助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并落到實處。
群眾工作是門藝術(shù),傾聽是黨(干)群溝通的基礎(chǔ),學會傾聽就達到了溝通的一半。傾聽是態(tài)度、立場和原則問題,學會傾聽群眾心聲,才能真實了解群眾訴求,這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對各級領(lǐng)導干部的基本要求。今年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更是重視領(lǐng)導干部的“傾聽”能力。古人云:“言能聽,道乃進?!倍∏∈沁@個看似簡單的“傾聽”,在有些領(lǐng)導干部中卻出了問題,引起群眾不滿。
概括來說,現(xiàn)實中一些領(lǐng)導干部的傾聽問題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兩點:
一是不想聽。在有些干部看來,傾聽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不值得小題大做;有些干部認為沒有時間與精力傾聽群眾的呼聲與意見,他們總是習慣以工作忙為由堂而皇之推開群眾的訴求,對傾聽滿不在乎;有些干部整天“板著臉”,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勢,聽不進不同意見,還沒弄清你在說什么就急忙表態(tài),甚至蠻橫打斷你或者干脆不讓你說;還有一些干部表面上看似乎在聽,實際心思卻不在聽,而是另有其他想法與打算,左耳聽,右耳冒,可謂大帽子底下開小差。
二是不會聽。這主要表現(xiàn)為有些領(lǐng)導干部缺乏傾聽的能力與技巧。這類干部在同群眾溝通時,不能從群眾家長里短的話語中歸納總結(jié)出可能存在的問題,聽不出弦外之音,甚至聽得稀里糊涂或錯誤理解,更不用說提出具體對策解決問題了。
毋庸置疑,領(lǐng)導干部的“傾聽”現(xiàn)狀不容樂觀。領(lǐng)導干部想不想傾聽、會不會傾聽、善不善傾聽,是區(qū)分其是否合格的尺度。這方面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必然會帶來誤聽、誤信、誤決策,違背黨的群眾路線,損害黨的形象。
首先,領(lǐng)導傾聽的態(tài)度正確與否決定傾聽的質(zhì)量和效果。領(lǐng)導干部要深入群眾,態(tài)度真誠,開誠布公。傾聽時不要隨意打斷對方談話,給對方充分表達、把話講完的機會。要注意適時作出積極反應,及時求證對方觀點,這種傾聽信號的巧妙運用,表明你了解其意并示意他說下去,也有助于你正確把握對方意見,從而使你更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次,領(lǐng)導干部的心胸度量寬才能讓群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領(lǐng)導要具備“傾聽”這種尊重他人的基本道德修養(yǎng),平時要學會換位思考,設(shè)身處地為群眾著想,要耐著性子聽下去,這種肯定與鼓勵是非常必要的。群眾愿講、敢講,總比不講、少講為好。只有這樣,群眾才能講得舒心、吐得順心、訴得放心,領(lǐng)導干部也才能聽到真言、真話,真正做些“民心”事。
最后,對于群眾的話要全面聽、辯證聽。不僅要聽好話、正話、實話、真話和報喜的話,也要聽壞話、反話、虛話、假話和報憂的話,甚至是牢騷話、刺耳話。多傾聽不同意見,有助于形成信息通暢、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最大限度地吸納干部群眾的智慧,避免失誤。
總之,傾聽現(xiàn)狀的改觀、領(lǐng)導干部傾聽能力的提升,能確保從群眾那里聽來的急、難、愁事得到妥善解決,助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并落到實處。(作者:中共南京市委黨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