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國志
摘 要: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教育要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課堂中。用生活的眼光來審視課堂教學,賦教學于生活的內涵,使教學過程煥發(fā)生活的氣息,變枯燥乏味的課堂為學生的學習樂園,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主動、積極地探索知識的奧秘。
關鍵詞:數學課;煥發(fā);生活;魅力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93-01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進行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币痪湓挘莱隽藬祵W教學的生活性,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這也就要求數學教師注重“生活化”的教學,用生活的眼光來審視課堂教學,賦教學于生活的內涵,使教學過程煥發(fā)生活的氣息,變枯燥乏味的課堂為學生的學習樂園,讓學生在和諧、
愉悅的氛圍中主動、積極地探索知識的奧秘。
一、數學語言生活化,讓學生理解數學
前蘇聯(lián)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交往中,主要是通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上出的效果不同,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還是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素質如何。要將枯燥無味、抽象化的數學課上的生動有趣,教師的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形象地理解數學、接受數學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我在平常的教學中注重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認識"<"、">",我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張大嘴巴哈哈笑,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qū)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而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區(qū)分。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體驗數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學生能迅速進入思維發(fā)展的“最近區(qū)”,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發(fā)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如教學“長方形邊長計算方法”時,我出示“運動會”多媒體畫面,播放優(yōu)美的旋律,以充沛的感情親切地問:“大家還記得上次校園運動會的事情嗎?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回到當時快樂的場景好嗎?” “同學們給老師拍了張照片,老師非常喜歡,想給它鑲條漂亮的花邊,這條花邊至少要多長,該怎么計算?”這樣,就把孩子極其感興趣的“運動會”與數學新知學習巧妙地結合起來,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的園地,學生不再覺得學數學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會意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會了數學,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而不是把數學當成脫離實際的“經卷”去苦讀研習。
三、數學鞏固生活化,讓學生運用數學
陶行知先生說過:“書只是一種工具,和鋸子、鋤頭是一樣的性質,都是給人用的。我們與其說‘讀書,不如說‘用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必須服務于生活?!睂W生在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解決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這對于學生鞏固應用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例如:在教學“有關6的除法練習題”課中,學完例題后,然后讓學生用身邊的事物來編一組包含除關系的應用題。老師舉例說,如:我們班有42名同學,每6人一組,可以分多少組?這樣一來,學生活躍起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學生用看到的感受到的身邊的事物來編題,學生積極性很高,紛紛舉手。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一個練習本2角錢,我有8角錢,可以買多少個本子?又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一共有6只耳朵,每人2只,有幾個人?他們編題引來大家的一陣歡笑聲,隨之也開闊了大家的編題思路,學生新奇的發(fā)現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如:手、眼、腳等都可以用來編應用題。這樣一來,學生沸騰起來了。小手舉滿了整個教室。于是我讓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你編我聽,同時也掌握了編題的技巧。
學生是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fā)展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性,現代數學就是對學生實施主動性教育,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是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符合他們求知,求參與的心理需要,符合兒童好玩,好表現的心理需要,符合兒童好玩,好表現的心理特點,符合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注意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而用生活情境化的數學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