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冠英 覃強 林清 周路 羅衛(wèi)芳 趙淑芬 容景瑜
[摘要] 目的 觀察蒼耳子散加味預防放射性鼻竇炎的作用。方法 將7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35例/組。兩組均行放療及鼻腔沖洗,觀察組同時給予蒼耳子散加味湯劑口服。記錄兩組放射性鼻竇炎主觀癥狀及鼻內鏡評分、鼻竇CT評分。結果 兩組主觀癥狀評估比較,實驗組在放療結束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每個時間點放射性鼻竇炎均較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個月Z=-3.054,P=0.002;3個月Z=-2.752,P=0.012;6個月Z=-2.265,P=0.046;12個月Z=-2.375,P=0.032);鼻內鏡評分比較,實驗組在后兩個時間點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個月P=0.046,12個月P=0.006);鼻竇CT評分比較,實驗組在后3個時間點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個月P=0.048,6個月P=0.012,12個月P=0.002)。結論 蒼耳子散加味能有效預防放射性鼻竇炎的發(fā)生。
[關鍵詞] 放射性鼻竇炎;蒼耳子散加味;中醫(yī)
[中圖分類號] R27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5(b)-0010-02
鼻咽癌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放療仍是控制鼻咽癌原發(fā)灶的主要手段。鼻咽靶區(qū)常規(guī)照射野面頸聯(lián)合野或耳前野可照射到鼻腔和鼻竇,故放射性鼻竇炎在所難免。目前尚無預防放射性鼻竇炎的理想藥物。為觀察蒼耳子散加味預防放射性鼻竇炎的作用,該研究選取該院2011年5月—2013年6月期間住院收治的鼻竇炎患者70為研究對象,采用蒼耳子散加味防治放射性鼻竇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就診先后順序,由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產生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35例/組。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58±10)歲,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為36歲;病情分期:I期2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期3例。實驗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56±12)歲,最大年齡為69歲,最小年齡為38歲;病情分期:I期3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Ⅳ期2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情分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政司編寫的《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鼻咽癌的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
①經病理學確診為鼻咽癌;②估計生存時間超過3個月;③一般情況PS≤2;④年齡18~70歲;⑤各項檢查指標符合放療適應癥;⑥病人愿意接受該方案治療、能按醫(yī)囑堅持服藥、依從性好者;
1.4 排除標準
①無明確的腫瘤病灶(包括可測量和不可測量的);②不符合納入標準;③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全身情況差,或精神障礙等疾?。虎芤缽男圆钫?;
1.5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放療及鼻腔沖洗,鼻咽癌放療:原發(fā)灶腫瘤均采用6 MV X線照射,常規(guī)分割,用適形擋鉛技術同中心照射,頸部采用X線和電子線照射,原發(fā)灶和頸淋巴結轉移灶的劑量為70~74 GY/35~37 F,頸部預防劑量50 GY/25 F。在放療開始至結束,全程給予鼻咽沖洗:用瑞福五官科清洗器,選擇其中的鼻咽霧化沖洗功能,指導患者完全按照說明操作,沖洗液用生理鹽水100 mL+維生素B12 2 500 ug,1次/d。觀察組放療第一天開始給予蒼耳子散加味湯劑(蒼耳子10 g,辛夷15 g,白芷15 g,薄荷10 g,黃芩15 g,葛根15 g,連翹15 g,甘草6 g)口服,1劑/d,水煎400 mL,早晚分服,至放療結束。
1.6 觀察方法
各組病人入院第1天起進行主觀癥狀評價,行鼻內鏡檢查、鼻竇CT檢查。治療開始后主觀癥狀每周評價1次,鼻內鏡、鼻竇CT每3周檢查1次,放療結束后1、3、6、12個月分別記錄癥狀、復查鼻內鏡及鼻竇CT。
1.5 評價方法
采用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2]。主觀癥狀評價按照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將病情分為:輕度0~3,中度>3~7,重度>7~10。鼻內鏡量化評價采用Lund-Mackay內鏡黏膜形態(tài)評分系統(tǒng),鼻竇CT掃描結果量化評價采用Lund-Mackay鼻竇CT掃描病變范圍評分系統(tǒng)。
1.6 統(tǒng)計方法
根據各指標的性質,采用SPSS建立數(shù)據庫,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主觀癥狀評分比較
實驗組在放療結束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每個時間點放射性鼻竇炎均較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各時間點放射性鼻竇炎主觀癥狀評分比較
■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1)P<0.01;2)P<0.05。
2.2 兩組在放療結束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鼻內鏡量化評分比較,實驗組在后兩個時間點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鼻竇CT量化評分比較,實驗組在后3個時間點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我們認為放射性鼻竇炎的病因為“火邪”、“熱毒”,病機為熱盛津傷。放射線損傷鼻部,鼻竅阻礙不通,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鼻塞、膿涕、口鼻穢臭、頭痛、甚至鼻出血。因此放射性鼻竇炎屬于祖國醫(yī)學“鼻淵”、“腦漏”、“腦滲”、“腦砂”范疇。防治應采用宣肺通竅,清熱生津法。選方蒼耳子散加味。方中蒼耳子、辛夷宣肺通竅為君藥,蒼耳子辛苦溫,歸肺經,具有疏風解表,通竅止痛之功,辛夷辛溫,歸肺經,祛風寒,通鼻竅。白芷、薄荷為臣藥,白芷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祛痰排膿,善治太陽經頭痛,薄荷辛涼,其性輕揚上浮,上行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佐以黃芩、連翹清肺瀉火,燥濕解毒,并可佐制蒼耳子、辛夷、白芷辛溫之性。葛根甘涼,清熱生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由于放射性鼻竇炎的發(fā)生率較高,可使患者長期鼻塞、流膿涕、嗅覺減退、頭昏頭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臨床醫(yī)生應給予高度重視。臨床報道其發(fā)生率82.8%~93.2%[3]。放療結束后的1年半鼻竇炎的發(fā)病率為89%,放療后5~10年的患者鼻竇炎的患病率仍高達76.9%[3]。因此,放射性鼻竇炎是一個連續(xù)而持久的過程。該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放療結束后1~12個月,放射性鼻竇炎的發(fā)生率由34.3%~85.7%,對照組則由51.4%~91.4%,其發(fā)生率與文獻報道相似[4]。從放療后鼻竇炎的發(fā)生時間來看,鼻竇炎在放療后的2~6個月開始逐漸增高,這需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并給予積極的預防和治療。
中醫(yī)藥治療不僅能降低放射性鼻竇炎的發(fā)生率,而且可以減輕其嚴重程度,宋培榮等[5]將195例首次接受放射治療的鼻咽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放療+中醫(yī)藥,n=106)與對照組(單純放療,n=89)。比較放療前后鼻病的種類和發(fā)病率;兩組鼻黏膜急性放射性反應的程度和積分;觀察患者在急性放射反應期鼻黏膜的反應變化規(guī)律。結果放療后鼻病發(fā)病率顯著升高;治療組慢性鼻竇炎、放射性鼻炎、藥物性鼻炎、鼻粘連或后鼻孔閉鎖的發(fā)病率低于對照組,治療組鼻黏膜急性放射反應程度較對照組的程度明顯減輕。治療組鼻黏膜的急性放射反應的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組各周鼻黏膜的放射反應積分低于對照組。認為中醫(yī)藥辨證治療可減輕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鼻炎的癥狀并能夠減少放射性鼻病的發(fā)病率。該研究亦從放射性鼻竇炎嚴重程度方面進行比較,兩組輕度鼻竇炎發(fā)生率相當,但實驗組中、重度放射性鼻竇炎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該研究還進一步從鼻內鏡、鼻竇CT評分兩個方面進行客觀量化評價,結果實驗組放射性鼻竇炎鼻內鏡、鼻竇CT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的時間越久,差異越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蒼耳子散加味能夠減輕放射性鼻竇炎的癥狀,減少放射性鼻竇炎的發(fā)生。臨床觀察結果與以往文獻報道[6-10]相似。
該研究從放射性鼻竇炎的病因病機出發(fā)設立治療原則,著眼于未病先防,致力于早期病變證型及預防方法的探討。該方案簡便、經濟,患者易于接受,雖然取得較好的實驗結果,該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樣本量相對較小,觀察時間不夠長等等。下一步擬開展更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及相關的實驗研究工作,以盡可能揭示相關機制。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M].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8:6.
[2]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6-7.
[3] 楊偉志.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M].4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307-320.
[4] 馬士崟,江浩,王飛 ,等. 144例鼻咽癌常規(guī)放療后鼻竇炎發(fā)生的因素分析[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0,30(4):439-441.
[5] 宋培榮,邱寶珊,吳延濤,等. 中醫(yī)藥辨證治療鼻咽癌放射性鼻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1,9(4):279-285.
[6] 溫太佩,李亶,黃梅香.鼻咽沖洗及內鏡下鼻腔清理治療鼻咽癌放療后鼻竇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6):18-19.
[7] 楊洪斌,李秋梅.仙露貝滴劑聯(lián)合低劑量羅紅霉素治療放射性鼻竇炎的臨床研究[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1,19(4):257-259.
[8] 楊平,楊偉軍.鼻咽癌放療后鼻竇炎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9):1363-1365.
[9] 楊洪斌,李秋梅.放射性鼻竇炎的臨床干預及效果[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11):516-517.
[10] 夏輝.鼻咽腔浸泡及沖洗在鼻咽癌放射性鼻竇炎防護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7(26):181-182.
[11] 徐化冰,富曉敏.鼻咽癌放療后鼻竇炎的臨床干預及體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8):944-945.
(收稿日期: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