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娜
[摘要] 目的 分析對比纖維喉鏡與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息肉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該院收治的64例聲帶息肉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該院收治的64例纖維喉鏡下手術治療的同癥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兩組臨床資料給予回顧性分析。結果 ①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22.75±5.87) min,明顯長于研究組的(16.75±8.56) 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術后隨訪3~6個月,兩組簡單型息肉治療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雜型聲帶息肉的治療效果對比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高于觀察組的1.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支撐喉鏡手術治療聲帶息肉應用效果確切,具有操作精細,清理病變更徹底,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勢,適于推廣應用于臨床。同時,針對聲帶息肉手術患者,應根據具體情況及醫(yī)師的臨床治療經驗給予合理選擇,以此保障患者的就醫(yī)質量。
[關鍵詞] 纖維喉鏡;支撐喉鏡;手術治療;聲帶息肉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063-02
聲帶息肉屬于臨床常見的耳鼻喉科喉部良性疾病,以聲音嘶啞為主要表現,常因發(fā)聲不當或過度用聲所致,部分患者也可在一次性強烈發(fā)聲后患病。目前,聲帶息肉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支撐喉鏡與纖維喉鏡均是臨床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1-3]。為探討這兩種方法的臨床療效,該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28例聲帶息肉患者分別采取支撐喉鏡與纖維喉鏡治療,分析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與手術安全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64例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息肉患者作為研究組,男34例,女30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2.2±5.7)歲;病程3.5個月~1.5年,平均(9.6±6.8)個月。選擇該院收治的64例纖維喉鏡下手術治療的同癥患者作為觀察組,男35例,女29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2.2±5.7)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9.2±6.5)個月。兩組患者主要以聲音嘶啞為主要表現,且均經常規(guī)耳鼻咽喉檢查,電子喉鏡或纖維喉鏡檢查掌握聲帶病灶大小、位置、聲門閉合狀態(tài)及聲帶活動情況等給予確診。其中復雜型息肉(基底>0.3 cm,彌漫性及廣基魚腹狀息肉等)67例,簡單型息肉(基底<0.3 cm,帶蒂小息肉,聲帶與基底邊界清晰)61例。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取纖維喉鏡下手術治療,方法:經聲帶表面、咽喉、鼻腔麻醉后,協患者取仰臥位,保持喉腔、口腔于同一條直接上。操作醫(yī)師一手持鏡干遠處,一手握鏡柄操作體,緩慢送入一側鼻腔,通過鼻底經鼻咽處進至口咽,調整好遠端后伸入喉部。鏡下暴露聲門區(qū)發(fā)現小結或息肉后,助手通過操作體鉗入口放入活檢鉗,張開鉗口,對準小結或息肉后關閉鉗子,完成后退出并通過吸引器將血液及分泌物吸凈。若小結或息肉較大可以采取分次鉗取的方法將其取凈,保證無殘體殘留。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采取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方法:協患者取平臥位,放置墊枕于肩下,保持頭部呈過度后伸的體位。給予患者全麻,保護上切牙,沿舌背將支撐喉鏡插至喉咽部,將會厭挑起,暴露并固定聲門區(qū),在顯微鏡下按照患者病變狀態(tài)通過不同喉鉗1次或多次切除聲帶息肉。檢查息肉切除是否徹底,聲帶是否完好。手術完畢后將聲門染血分泌物吸凈,必要時0.1%鹽酸腎上腺素棉球壓迫創(chuàng)面,給予有效止血。
1.3 觀察方法
觀察對比兩組手術時間及臨床治療效果。臨床治療效果:痊愈:經纖維喉鏡檢查顯示息肉完全消失,臨床癥狀消失;好轉:聲帶充血、肥厚,閉合好,欠光滑,臨床癥狀改善;無效,以上指標均未達到,術后聲帶閉合差,不平整,臨床癥狀未見好轉。總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通過SPSS15.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對比
兩組患者的送檢物經病理檢查確定為聲帶息肉。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22.75±5.87) min,明顯長于研究組的(16.75±8.56) min,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術后隨訪3~6個月,兩組簡單型息肉治療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雜型聲帶息肉的治療效果對比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
注:與觀察組復雜型相比,※P<0.05。
2.3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
研究組術后出現門齒松動1例,咽黏膜損傷6例,喉痙攣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觀察組術后出現鼻腔粘膜損傷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56%。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對兩組并發(fā)癥給予對癥處理措施后,癥狀均得到改善。
3 討論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各類綜合因素所致的聲帶息肉發(fā)生率也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所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已成為各學者關注的焦點[4-5]。聲帶息肉屬于臨床常見的喉部增生性良性病變,主要因發(fā)聲不當及用聲過度所引起,并以聲嘶為主要的臨床表現,部分患者可誘發(fā)刺激性咳嗽,或因息肉過大而出現呼吸困難,該病時輕時重,病程較長,給患者的身體及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許多資料指出,聲帶息肉采取禁聲、發(fā)聲訓練及藥物治療等方法無法徹底治愈,且療效較差[6-7]。目前,聲帶息肉常通過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包括纖維喉鏡、支撐喉鏡、間接喉鏡及電子喉鏡等,目前該病手術方案的選擇仍存有一定的爭議,特別是纖維喉鏡與支撐喉鏡這兩種主要治療方法[8,9]。為此,該研究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纖維喉鏡與支撐喉鏡治療,總結出兩組方法具有如下特點。endprint
纖維喉鏡具有活動靈活、操作簡單、光亮度佳,視野清楚等優(yōu)勢,通過該技術的視頻系統(tǒng)與光導纖維系統(tǒng)連接可以直觀手術動態(tài)及全部過程,便于對聲帶良性病變的切除處理。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簡單型息肉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3.55%。通過纖維喉鏡摘除聲帶息肉時應用的是表面麻醉,這種方式易被患者所接受與認可;纖維喉鏡的管頸十分柔軟細致,在特定范圍內可以彎曲及隨意變化方向,便于找到微小及隱蔽病灶,而且不會因為操作失誤而損傷四周組織;該技術的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經濟費用少,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易被患者接受;針對年齡較高全身情況不佳等無法耐受全麻手術者,或者因患者局部解剖原因支撐喉鏡下不能暴露聲門區(qū)的,纖維喉鏡是此類人群治療息肉的首選方法,所以纖維喉鏡也是臨床中不可或缺的手術方法。但纖維喉鏡手術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鉗口過小,無法一次性摘除較大病灶,需要多次進行手術治療;纖維喉鏡操作時沒有支撐喉鏡精細,且需要病人配合,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同時也提升了復發(fā)幾率;此外,聲帶小結及息肉應用表面麻醉進行手術時,易引發(fā)喉痙攣、麻醉不良反應、麻醉不全等現象,致手術失敗率高。聲帶息肉樣變者由于基底病變廣泛,易在手術時殘留下無法用肉眼發(fā)覺的微小殘端,對聲帶閉合及聲帶表面平滑度帶來較大影響。該研究中觀察組復雜型息肉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76%。
支撐喉鏡的手術治療特點為:全麻下視野清晰,聲帶靜止狀態(tài)下手術具有更高的精確度,同時配合顯微鏡操作,可以精確處理聲帶表面的微小病灶,未對組織的功能及形態(tài)造成過多的影響,所以患者術后功能均能夠得到較好的恢復。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中發(fā)現,由于支撐喉鏡手術需要對顯微鏡進行調焦、對光等操作,使支撐喉鏡麻醉與手術的總體時間比纖維喉鏡長,但在手術時支撐喉鏡全麻下不需要患者配合,往往可以縮短手術操作時間。該研究中,研究組的手術時間為(16.75±8.56) min,明顯短于觀察組的(22.75±5.87) min(P<0.05)。該手術方法雖然治療效果較佳,但也存在一定的手術忌證及應用局限性:因患者采取全麻手術,術后有一定的全麻復蘇時間,部分患者需要送至ICU室進行觀察;手術視野易被器械所遮擋,從而提升了手術困難程度,同時前聯處若暴露手術部位不理想易造成手術失敗[10];手術時操作不穩(wěn)定,操作距離遠,易使操作醫(yī)師出現疲勞感;喉體細小、頸部粗短、頸椎病、頸椎后伸受限、會厭過短、喉體受壓過度及門齒過長者軟腭黏膜易發(fā)生撕裂,或導致門齒松動挫傷等;支撐喉鏡技術需要在全麻狀態(tài)下進行手術,需要住院治療,且經濟費用較高。該研究中,研究組手術并發(fā)癥率為12.5%,明顯高于觀察組的1.56%(P<0.05)。但多數并發(fā)癥經對癥治療干預后,癥狀可以得到恢復與改善。
綜上,支撐喉鏡手術治療聲帶息肉應用效果確切,該手術方法在顯微鏡下進行,操作更精細,清理病變更徹底,且不需病人配合,必要時術中可送快速冰凍病理,了解腫物性質,因此預后較好,復發(fā)率低,適于推廣應用于臨床。同時,臨床醫(yī)師也應根據患者的病變性質、病變部位、病變形態(tài)、聲門暴露狀態(tài)、麻醉敏感情況、經濟能力、全身情況,以及臨床治療經驗給予綜合考慮,合理選擇手術方法,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以此保障就醫(yī)質量。
[參考文獻]
[1] 鄧國勇.支撐喉鏡鼻內鏡下和纖維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對比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9):69-71.
[2] 賈子欣,張瑞玲,王麗芳,等.支撐喉鏡聯合纖維喉鏡行聲帶息肉手術1例[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4):255.
[3] 劉元獻,李浩,于楓,等.纖維喉鏡與支撐喉鏡喉內鏡下治療簡單型聲帶息肉的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23):1033.
[4] 李誼,吳文燦,朱豫.鼻內鏡聯合纖維喉鏡及支撐喉鏡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切除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5):51-53.
[5] 林穗娜,王成書,韋結好.支撐喉鏡與纖維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臨床對比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18(24):125-126.
[6] 袁海.兩種入路下聲帶息肉微波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3):141.
[7] 吳偉.纖維喉鏡與支撐喉鏡喉內鏡下治療簡單型聲帶息肉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7(13):1250.
[8] 劉軍,何小菲,張瑞林.支撐喉鏡采用特殊暴露方法摘除聲帶息肉26例效果觀察[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7(5):54-56.
[9] 朱青.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治療廣基聲帶息肉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27):988.
[10] 徐岱松.顯微支撐喉鏡與門診電子纖維鏡治療80例聲帶息肉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5):512.
(收稿日期:2014-03-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