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
[摘要] 抗生素的更新?lián)Q代提高了細菌耐藥性,細菌適應了抗生素,根據(jù)患者感染部位的具體情況正確選用與之相適應的抗生素尤為重要。該院根據(jù)近年來抗生素在急診外傷救治中的應用效果與應用經驗分析抗生素在急診外傷救治中的臨床療效,由此證實了細菌耐藥性的問題提高了抗生素在急診外傷救治中的應用難度,需謹慎辨別患者受感染部位的誘因,選擇針對性治療的抗生素對患者感染部位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抗生素;急診外傷救治;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05.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191-02
急診外傷有別于臨床一般性外傷,因而使用抗生素具有特殊性。該院根據(jù)多年來急診外傷救治中應用抗生素的經驗與治療效果展開探討,分析抗生素的應用特點及注意事項等,研究抗生素在急診外科救治中應如何根據(jù)患者感染部位選擇適應的類型,現(xiàn)報道如下。
1 分析急診外科患者傷口病原菌的特點
患者病癥特點有別于一般損傷,該損傷具有開放性,據(jù)觀察,患者傷口處有污染物附著,如砂礫、布屑及泥土等,傷口已出現(xiàn)細菌感染,臨床診斷患者傷口,確證傷口感染起初主要以厭氧性梭行芽孢桿菌為主?;颊邆谔幤つw、肌肉組織的供氧與血液循環(huán)能力均無過大影響,雖然制約了厭氧細菌在傷口處滋生與繁殖,但為需氧細菌提供獲利條件,進而大量繁殖[1]。通常,患者受傷3~5 d,傷口處因需氧細菌大量繁殖,導致上口出現(xiàn)化膿,從而受感染,增加細菌量,此階段傷口主要受化膿性球菌侵害,傷口化膿速度隨球菌繁殖數(shù)量增加而加快。當傷口已持續(xù)2~3周,腐敗性桿菌的出現(xiàn)將與化膿性球菌形成混合式傷口感染,提高傷口受細菌侵害的程度。據(jù)有關文獻報道[2],患者感染后期,傷口處細菌主要以大腸桿菌為主,大腸桿菌屬于急診外傷診斷中較為常見的細菌。據(jù)急診外科證實,細菌因其滋生與繁殖受季節(jié)變化與溫度有關,因而不同季節(jié),傷口感染的細菌表現(xiàn)不同,如夏季尤以腸道細菌為主,冬季尤以葡萄球菌為主。
因近年來抗生素的更新速率較快,且細菌耐藥性增強,從而加大了急癥外傷治療的難度,因此,為正確選擇抗生素的種類,獲取預期治療效果,需做好兩點:①正確判斷患者傷口細菌種類。②全面了解傷口處細菌滋生與繁殖的特點。
2 辨別急診外傷感染的誘因
據(jù)臨床診斷經驗,急診外傷以一般損傷為主,其傷口感染受3方面因素共同影響,①傷口感染時間。②受傷后機體狀況。③傷口自身因素。
傷口感染時間:患者受傷后,傷口一旦出現(xiàn)細菌污染,通常于受污染持續(xù)8 h后,傷口處細菌開始大量滋生與繁殖并制造毒素,毒素于較短時間內侵入受傷組織,從而加速傷口感染進度[3]。另外,傷口處如有局部皮膚、肌肉組織因血液循環(huán)不正常可提高細菌侵害機率,往往在受傷5 h以內出現(xiàn)感染。
受傷后機體狀況:患者因受傷,情緒較為不穩(wěn)定,生理功能紊亂,使血容量出現(xiàn)不足,免疫力開始下降,此時身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大大提高傷口處細菌滋生與繁殖的速率[4]。
傷口自身因素:傷口處諸多因素均能加速感染進度,例如因傷口處血管出現(xiàn)栓塞,皮膚、肌肉組織開始水腫,且因傷口處附著污染物,加重水腫程度。再如,傷口處包扎過緊,致使皮膚、肌肉組織血液循環(huán)受阻,降低傷口處抵制細菌污染的能力,從而提高細菌感染[5]。此外,因傷口處血液循環(huán)已受阻,失活皮膚、肌肉組織成為利于細菌滋生與繁殖的極佳環(huán)境,致使細菌大量滋生、繁殖,傷口因而出現(xiàn)感染[6]?;仡櫺苑治觯撛杭痹\外傷治療中,120例患者因傷口包扎過緊而出現(xiàn)感染有37例,究其原因,傷口處失活皮膚、肌肉組織未及時徹底清除是罪魁禍首,導致傷口感染。因此,可見傷口初診及清創(chuàng)處理是急診外傷治療中首要步驟,也是最重要的步驟。
3 抗生素應用中的選擇性
3.1 分析使用原則
急診外傷治療,需根據(jù)患者傷口處病原菌的種類具有針對性的選取適宜的抗生素實施治療,這是急診外傷使用抗生素的核心原則[7]。通常于離體狀況下測定患者傷口處細菌種類與敏感度,受離體條件限制致使未能徹底測定患者體內對細菌毒素的敏感程度,因而加大抗生素臨床應用的難度。其中,幼兒與中老年人患者的治療往往屬于抗生素難應用人群,因幼兒與中老年人體內腎小球濾過率相對于其他年齡層次人較低,加之體內血漿清蛋白水平低,從而導致機體結合藥物能力相對薄弱。臨床治療中,即使根據(jù)幼兒、中老年人自身具體情況選擇適宜抗生素也將難以獲取預期治療效果,這與患者機體結合藥物能力具有直接關聯(lián)。因此,可見抗生素使用需尤為謹慎,具有針對性應用是避免損害其他臟器的有力手段。
3.2 分析患者具體情況
抗生素的使用以患者具體情況為前提,使用前謹慎判斷患者傷口處病原菌種類,同時根據(jù)患者是局部感染或周身感染確定抗生素類型,盡可能獲取預期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患者滿意程度。如患者屬于周身感染,通常選擇殺菌型抗生素應對,該類型抗生素具有顯著控制感染的特點,應用效果極佳[8]。該院急診外科常采取支持性治療,加強患者全身同步治療以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使藥物充分揮發(fā)效力,提高藥物效率。
3.3 選擇因感染部位不同而不同
急診外傷感染常表現(xiàn)為3種類型,①體外細菌感染。②體內細菌毒素感染。③鄰近受傷部位體表細菌殘存。治療需針對不同感染狀況選擇不同抗生素,經對感染部位的致病菌進行測定后,具有選擇性的應用抗生素可提高徹底治療的機率,對患者治療具有臨床意義[9]。例如,若患者感染部位為腿、腹腔,則感染處多為厭氧菌、腸道菌;若患者感染部位為局部皮膚或皮下肌肉組織,則極有可能為鏈球菌與葡萄球菌,均屬于常駐菌,常滋生于皮膚內。
3.4 辨別病原菌類型
通常取患者受傷部位的污染物、血液及傷口分泌物進行檢驗,判斷病原菌種類,從而為選擇適宜的抗生素提供參考依據(jù),盡可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10]。通常,于檢測結果尚未出來前根據(jù)患者受傷處創(chuàng)面的具體情況選擇抗生素預防或控制感染,為下一步具有針對性的治療奠定基礎。經檢測辨別傷口處病原菌種類,若病原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需判斷傷口處分泌物的性質與固有形狀結合創(chuàng)面的具體情況選擇相適宜的抗生素,達到治療目的[11]。再如,傷口感染以綠膿桿菌為主,傷口分泌物常會導致敷藥染為綠色,致使患者傷口出現(xiàn)滲液,夜色為綠色,正確辨別傷口處病原菌,選之適宜抗生素。endprint
綜上所述,目前,抗生素的種類隨著醫(yī)學水平的提高不斷呈現(xiàn)于多元化,拓寬了急診外傷抗生素的應用空間,但也是提高傷口病原菌耐藥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急診外科應用抗生素需做到兩點:①針對性。②適宜性。將兩點合理的相結合,根據(jù)患者感染部位具有針對性的選取與之相適應的抗生素,是獲取預期治療效果的最佳手段[12]。該院結合急診外傷多年臨床治療經驗,旨在倡導各醫(yī)院急診外科使用抗生素時秉承針對性與適應性,為患者傷口治療提高高效性及安全性,提高患者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 黃明.急診外傷患者傷口病原菌的特點分析與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2(10):102-103.
[2] 秦立.對急診外傷大腸桿菌的分析與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5(14):147-148.
[3] 陳維力.對急診外科傷口受感染的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5(12):145-146.
[4] 徐騰達,覃麗媛.臨床治療中抗生素使用原則[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2010, 12(10):147-148.
[5] 肖偉.探討抗生素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遠程教育,2010,8(14):125-126.
[6] 李衛(wèi)華.對抗生素使用的幾點思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2010,3(12):120-121.
[7] 周濤.探討抗生素在外傷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5(13):10106.
[8] 陳抒怡.抗生素在急診外傷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2010,6(1):101-102.
[9] 范小鷗.120例急診外科患者抗生素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5(10):128-129.
[10] Page Cp, Bohnen JMA, Fletcher JR. et al.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for surgicalwounds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care[J].Arch Surg 2010,5(14):107-108.
[11] Kaiser AB.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surgery[J].N Engl JMed,2010,5(17):108-109.
[12] CainzosMA,Antibiotic.prophylaxis[J].NewHorizons.2010,6(12):123-124.
(收稿日期:2014-03-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