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
【摘 要】語文課程教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也是影響學生情感、思想的重要學科。從小學開始,學生就開始接觸到這門學科的教學,但是他們能從這個階段收獲多少知識,我覺得這與語文教師的教學有著緊密聯(lián)系。因此,從小學語文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我覺得教師要分辨教學工作中的主次,保證學生收獲知識,收獲啟迪,保證教學工作井然有序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主次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04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是歷史傳承的經驗。這樣的經驗提醒著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無論生活,還是學習,都應當按照一定的規(guī)矩、程序行事。但是,現代生活卻又告訴人們,做事要標新立異,要大膽創(chuàng)新??此葡嗝艿臅r代經驗正在捉弄著人們,但只要明白其中的主次關系,這些經驗則都將為人們所利用。這樣的道理同樣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或許也被不同的教學經驗、教學因素所迷茫,從而導致教學工作的雜亂無序。但只要教師認真、細心地分辨教學工作中的主次關系,相信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將能進展地更加順利。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分別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主次關系的教學。
一、學生為主,教師為次
學生為主,教師為次,這也是近幾年來語文教學新標準所提出的新教學觀念。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呈現的教學現象往往是教師為主,學生為次,這也是導致中國教育出現“填鴨式”的原因之一。教師在教學觀念方面有了先入為主的思想,他們覺得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了解與理解都甚少。因此,為了給予學生正確、積極的影響,教師往往會讓自己的思想成為主場,從而在課堂上發(fā)揮了主要的講解作用。而學生也在教師的影響下成為了順承者,不計較知識的來源,而是選擇了盲目地接收。當然,家長們對于教育的正確認識也較為缺乏,他們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輕視了收獲成果的寶貴經歷。經過教學經驗總結,語文教師應當正確地分辨教學中的主次關系,將小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正是因為缺乏正規(guī)的語文教學,因而學生無論在知識方面,還是在思想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只有學生站在主動學習的位置,他們才會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感受到學習的思想、方法,特別是針對語文這門綜合性學科。就個人看法而言,我覺得語文知識的積累并不急于一時,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思想、情感,而這些抽象的知識學習只憑教師的一語是不可行的,它必須是在學生的主動探索中,伴隨教師的指導才能有所收獲。當然,這些方面的成功掌握僅憑借在小學語文階段的學習是難以成就的。因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分辨,無論處于任何教學階段,我們都應將學生推向學習的主要位置,讓我們的輔助教學陪伴著、指引著他們的學習與成長。
二、課堂為主,課外為次
就目前的教學形勢而言,課堂似乎并不是學生學習及收獲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四十分鐘是珍貴的,但是卻沒有被教師、學生好好利用。在語文教學中不難發(fā)現,有的教師不時地將問題搬上語文課堂教學。其中的問題包括學生在作業(yè)中、考試中出現的錯誤,或者是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紀律問題。當然,作業(yè)中、考試中的知識問題是需要解決,但是我覺得教師只需指出班級趨向性出現的問題。正視全班學生出現的趨向性問題,不僅要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還應檢討個人教學方式,從而從雙方面地糾正教學錯誤。至于個別學生出現的知識問題,教師可以選擇私底下交流,這樣既能合理利用教學時間,也能顧及學生的個人感受。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紀律問題的出現實在是在所難免。畢竟小學生的性格對課堂的不適應會讓他們在課堂中或多或少地表現出活躍,甚至是躁動。若是教師將課堂教學糾結于課堂紀律問題上,嚴厲地教育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激情的打擊,也是扼殺學生活潑個性的舉措。課堂為主,課外為次是提醒語文教師將課堂更多的時間用于知識教學,至于紀律問題或者個性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多與學生交流,從而了解、分析學生的多彩個性。
三、課本為主,課外為次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我們都希望學生能夠成才,能不斷地豐富語文知識,拓展學習范圍。因此,教師、家長們在小學階段常犯的錯誤是過于強調課外知識的收獲,而忽視課本知識的重要性。作為語文教師,從近幾年的教學發(fā)展而言,教學內容不斷地拓展,教學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希望通過教學過程,不僅給予學生課本知識的教導,還讓學生掌握與時代相關的、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知識。然而,在教學中,教師過多地將教學任務傾向于課外知識的收獲?;蛟S是因為課外知識的豐富多彩,或許是因為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學生對于課外知識的興趣當然也高于課本基礎知識的學習。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需要看清主次關系,課本知識傳承的是基礎,而課外知識講解的是現在、是生活。課外知識的學習可以建立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效果,但是課本知識卻不能從課外知識中獲取,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課堂上語文教師必須認真地講解課本中的基礎知識,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至于課外知識的了解,教師可以提到一些相關的知識,活躍課堂氛圍,也指引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家長們的教導固然也需要教師的指點,部分家長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范圍與學習能力,常常利用周末的時間為學生報補習班。這樣的舉措不僅占據學生的休息時間,也讓學生產生了“即使課堂知識沒掌握,也可以通過課外時間彌補回來”的不好想法。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肩負傳遞知識的責任,我們還需要監(jiān)督家長們的教育方式,希望我們能夠共同認識到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的主次關系。
四、鼓勵為主,批評為次
針對當代小學生的性格色彩,我認為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們應當作到鼓勵為主,批評為次的方式。由于社會環(huán)境及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當代小學生的自尊心相對而言更為強大。他們更為樂意接受間接的教育方式,直截了當的方式不僅使得問題突兀,同時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師在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時,教師首先應當肯定學生的熱情及一些優(yōu)點,然后再間接地指出這次問題出現的原因,再鼓勵學生認識自己,看待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尊重學生的想法,他們是否同意教師如此的分析與理解。這樣的交流能讓小學生感覺到自己被尊重,能從更加成熟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待問題。當然,這樣的教育也是一張感情牌的出擊,以感情地相互交流與相互理解代替大道理的直接陳述,相對而言更具有教育的說服力。無論小學語文的教學階段,還是對小學生的教育階段,掌握鼓勵為主,批評為次,情感為主,道理為次的關系,能夠使得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相處地更加和睦、融洽。
小學語文的教學階段是有限的,教師的教學潛力是無限的。希望通過教師的共同探討,希望通過教師的共同實踐,為將來的語文教學、學生教育提供更為完善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