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焱鑫
[摘 要]博物館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縮影,未成年人是人類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利用博物館的資源優(yōu)勢,將兩者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博物館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博物館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以未成年人教育為主題,從安全管理,講解介紹和活動組織三個方面,介紹了博物館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的經(jīng)驗成就,強調(diào)了博物館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博物館;未成年人;教育
面向社會大眾的宣傳教育是博物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今天,博物館在文化傳播、社會教育,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更加凸顯。據(jù)統(tǒng)計,我國未成年人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了三億,占我國總?cè)丝诘?0%左右。平頂山博物館自2012年5月16日正式開館以來,共接待社會各界人士150萬人,其中未成年人80余萬人,約占總接待量的53%。顯示出了博物館在未成年人群體中的受歡迎程度,同時也說明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第二課堂。未成年人為博物館贏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時,博物館也成為了未成年人學習的場所。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大量的歷史資料,是未成年人汲取知識的肥沃土壤。對于博物館來說,如何利用好這一文化平臺,憑借文物資源的優(yōu)勢,讓未成年人開心地走近博物館,快樂地學到歷史和文物知識,更好地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已經(jīng)是擺在博物館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未成年人相對于其他觀眾群體有更多的時間來充實他們的知識,每當節(jié)假日,他們或三五成群結(jié)伴而來、或家長陪同行走于博物館這個課外知識的殿堂,更有許多中小學組織學生團體來博物館參觀學習。博物館對這一觀眾群的研究尤為重要。本文以針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未成年人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從安全管理、講解介紹和活動組織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安全管理
自2008年3月1日起,全國各地博物館陸續(xù)實行了免費開放。免費開放使未成年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歷史、認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傳統(tǒng)教育的宣傳陣地。隨著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博物館也一掃原來門可羅雀的景象,迅速成為社會大眾漫步學習的首選之一。擺在博物館全體安全保衛(wèi)工作人員面前的工作任務不單單是文物的安全,參觀觀眾的安全同樣是擺在博物館安全保衛(wèi)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工作任務。如何做好文物安全和觀眾安全的兼顧也是我們需要重視并認真加以研究的。未成年人因其好奇心強、大腦易興奮、活躍好動等特點,不僅容易無意中對文物和公共設施造成損害,而且更是成為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重要對象。
免費開放幾年來,我國博物館逐步總結(jié)出來一系列管理工作原則,并從制度上加以完善。比如一些博物館建立了未成年人集體參觀預約制度,與學校、社團等一些單位的參觀活動負責人組織者提前聯(lián)系落實參觀的人數(shù)、來館時間、觀看的展覽內(nèi)容、講解員的配備……并盡量避開參觀的高峰期,以免由于過度擁擠或空氣不良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問題。一些博物館在館內(nèi)醒目位置設有未成年人容易理解的安全標識和提示語,或者語音提示語,提醒未成年人切勿在展廳等區(qū)域追跑打鬧。對于由家長陪同的未成年人,安保人員則會勸說家長一起配合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告訴他們在博物館這樣的公共場所,什么樣的行為是允許的,什么樣的是不被允許的。這對塑造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講解介紹
講解是博物館實施其教育職能的一種方式,符合各年齡段未成年人心理特征的講解方式能使未成年人更易接受知識并且產(chǎn)生深刻記憶。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適合參觀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比如低齡兒童適合去自然、科技類博物館,中學階段的適合去歷史、文化類博物館學習抽象的內(nèi)容。在同一個博物館,針對不同的年齡,也要采用不同的講解方式和節(jié)奏。
未成年人對人生、社會基本不了解,接受能力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好奇心強,有一定求知欲。對于這一階段的未成年人,講解員的講解要盡量降低難度,用語少兒化,態(tài)度和藹,語言生動,以方便他們理解;講解的內(nèi)容應側(cè)重于故事性和趣味性,寓教于樂,以防止他們注意力的分散;講解時間不宜過長,不需要他們完全理解講解的內(nèi)容,重要的是保持他們的興趣和對展覽的新鮮感。這就要求講解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
未成年人雖然缺乏社會閱歷,知識面普遍不夠豐富,但精力旺盛,思維活躍而不規(guī)則,反應快,理解力強,提問傾向較強,求知欲強,希望能學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這個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基本是都是在校的初高中生,博物館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學校課堂以外的第二課堂。學生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僅靠有限的教科書、教學圖片,甚至教學網(wǎng)絡是不夠的。博物館恰恰補充了這個不足,它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物和文獻資料鞏固和加強了學生在學校里面所接受的知識。對于這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講解員可以相對延長講解時間,講解內(nèi)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雖然他們一般不會提出較為專業(yè)的問題,不過他們的思維能力較低齡未成年人已有較大進步,對此講解員仍然要具備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以滿足為他們答疑解惑的需要。
三、活動組織
近年來,各地博物館與中小學校等單位合作開展了一系列集體活動。除了一般的常規(guī)性參觀外,還有眾多的主題活動。以平頂山博物館為例,自開館以來,平頂山博物館多次組織與未成年人有關的集體教育活動,包括小小講解員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關愛聾啞兒童活動等等。此外,志愿者活動是各地博物館廣泛開展的一個雙贏活動。未成年人利用閑暇時間到博物館提供志愿者服務,既豐富了自身的歷史文化知識水平,提高了個人綜合能力,也為博物館更加高效的運行和普通觀眾的參觀提供了便利。一些博物館與附近的中小學校建立了固定聯(lián)系,經(jīng)常到校園內(nèi)開展活動,也吸引了更多的未成年人了解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未成年人可以通過博物館這座穿越歷史的人文殿堂,欣賞藝術(shù),傾聽歷史,憧憬未來,感悟人生。相對于學校,這里的學習更直觀,更富有趣味性;博物館肩負著傳承歷史文化,服務社會民生的重要使命,對于代表著國家未來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博物館更是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博物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參與到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中來。由此,不僅僅使未成年人在實踐參與和現(xiàn)實體驗中提高了綜合素質(zhì),陶冶了人生品格,也促進了博物館社會化服務的進程,改變了大多博物館的歷史陳舊感,從而更加具有朝氣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