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紅
[摘 要]地方特色,又稱地方性,是地方志首要的基本特性,是地情重要元素,是方志的最大亮點。地方志書,是全面系統地記述行政區(qū)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編修二輪志書要在體例創(chuàng)新、深化和豐富內容、入志原則等方面體現特色。社會和讀者也需要一部特色鮮明的地方志。
[關鍵詞]編修二輪志書;突出;地方特色
一、地方特色是方志體例創(chuàng)新的需要
中國地方志體例特殊,框架結構別具一格,比如作為志書規(guī)模的篇目設置,雖然有大編、中編、小編之分,有章節(jié)體,類目體之異,也有排列順序的變化,但結果難免大同小異,很容易給人造成千人一面的感覺。相同的篇目,相近的條目,同樣的編排順序,這以成為方志的大忌。對此,方志工作者以地方特色為切入點,要從形式到立意上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首先是形式創(chuàng)新。針對篇目設置“事以類聚”的原則,典型的做法是提格升檔,“特色”上節(jié)目標題,讓特色長輩,引起讀者重視。我們應該遵循“橫不缺要項”,“縱不斷主線”的新原則。其次是立意創(chuàng)新,與方志傳統體例的同向思維相反,一些專家學者用逆向思維方式駕馭體例,為地方特色服務。
二、地方特色是深化志書內容的需要
一是從橫向分析,我國幅原遼闊,地域差別大,地方特色千差萬別,一部合格的志書應展示其個性。另一方面,如一些地域相近的行政區(qū),無論環(huán)境,還是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有著相近相似的特點,容易出現工作環(huán)境,工作計劃“大一統”。二是從縱向分析,黨務、政務、行政管理等項工作,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往往是同一命令,同一步調,這種似曾相識的工作內容,反應在志書中,級易形成工作狀況無差別的尷尬。三是從斷限時間分析,新中國成立后第二輪編修續(xù)志大多以改革開放30年為斷限。我國處于同一社會轉型期,既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鄉(xiāng)村社會向城鎮(zhèn)社會,由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型。同時,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同一片藍天,同一塊大地,同一種產品,這是人們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要深化志書內容必須從中觀、微觀上做文章,尋求自己工作的亮點、特點和優(yōu)勢,存小同求大異。
三、地方特色是豐富內容的需要
所謂地方特色,是指地方特有的事物和風貌。有優(yōu)勢和劣勢,有自然條件,也有人文元素;有靜有動,有長有短。準確地認真和把握地方特色,有利于編纂人員成竹在胸舒展自如地操作和運用。地方特色的內容包括:歷史文化特色,包括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地理風貌、歷史文化遺產、名勝古跡、地方特產、特色產業(yè)、特色飲食等;時代風采特色: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的與眾不同之處,如領導決策、政治措施、工作實踐、工作成效和群眾反應等等;人物特色:主要通過人物傳和以事系人彰顯一地特色的群體個性,展現他們特有的時代精神風貌。
四、地方特色入志原則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關于第二輪地方志編纂的若干意見》中規(guī)定:一是堅持依法修志的原則,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特別是《地方志工作條例》的規(guī)定。二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既要客觀反應本地的優(yōu)勢、成績和經驗,也要客觀反應本地的劣勢、不足和教訓,不溢美、不諉過。三是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把質量意識、精品意識貫穿于修志工作的全過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著力提高地方志書質量。四是堅持“述而不論”的原則,寓觀點于記述之中。五是堅持生不立傳的原則,記對有重大影響、有突出貢獻、有代表性的在世人物,主要采用以事系人的方式記述。堅持原則的同時體現三個特性,一是動態(tài)性、多樣性、科學性,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要把握,堅持詳獨略同的原則,在條件成熟時,制定可操作、宜把握的質量標準。
五、挖掘提煉“地方特色”是二輪續(xù)志的需要
“地方特色”首先表現在本地經濟特色上,從目前出版的志書看,大多突出了經濟特色,經濟建設是當代中國建設的中心工作,重點記述屬地經濟活動狀況,是本輪志書突出“地方特色”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志書質量的重要指標。為此,要在本地工業(yè)的新興產業(yè)、經濟區(qū)位優(yōu)勢、商品經濟發(fā)展、特色產業(yè)、產品優(yōu)勢等方面提煉本地經濟特色。重點體現支柱產業(yè)的突出地位和作用,體現能夠起到重要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區(qū)位優(yōu)勢,體現從商品經濟發(fā)展到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特色,體現從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的廣泛影響。其次是提煉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上,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也是第二輪續(xù)志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僅次于經濟特色記述的另一重要內容。在二輪續(xù)工作中,應該著重從本地傳統歷史、現代科技和歷史名人等幾個方面去提煉。第三是提煉并突出本地自然環(huán)境特色,自然環(huán)境特色重點反應在自然風貌特色、氣候特色、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等幾個方面。重點反應當地獨特的地貌、自然風景,能夠突出地代表這個地域的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
六、突出特點,避免千人一面
特點指時代和地方特點。如一部志書不能恰當地反應時代和地方特點,未能體現個性的內容,其志書質量就大打折扣。因此,反應特點既是志書質量的主要去向,也是志書結構設計的一個根本原則。(一)是地方特點。地方特點,又稱地方特色。特,即“唯我獨有”或本地特有的事物,地方特點是方志首要的基本特征,注重反應地方特點,是歷屆方志編纂的一個基本要求。(二)時代特點。所謂時代特點,指某一個時代特有的,與其它時期不同的。兩輪修志至今,突出地方特色與時代特色被視為編纂新方志的一項重要原則和要求,成為地方志的重要理論重要觀點,在方志界達成了廣泛共識、不僅在思想上十分重視,而且積極探索理論與編纂實踐相結合,并作為衡量志書的質量的重要標準。因而將突出地方特色與時代特點作為志書記述內容和編纂技巧的著力點和重中之重,但是隨著地方志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方志理論的逐步深化,地方志“突出”地方特點與時代特點理論觀點的矛盾逐漸顯露,在實踐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也明顯出來。因為體現和反應地方特點與時代特點是方志的基本屬性,一是地方特點是由志書地方性(地域性)所決定的。二是體現和反應地方特點與時代特點同“突出”地方特點與時代特點有本質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