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高中一年級
3.所屬模塊:選修
[學情分析]
本文選自司馬遷《史記》,語言淺顯,文意理解難度不大。(重點字詞句穿插在文本欣賞中)因此,本課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放在從散文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單元教學目標:從散文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本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欣賞與評價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鑒賞,分析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鑒賞。
教學難點:評價人物,得出啟示。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導學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和點評法。
[課前預習]1、掌握生字詞;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行文思路。
教學步驟:
一、初識項羽談形象
在鴻門宴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的項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項羽之死》,繼續(xù)走近項羽,走進項羽人生的最后階段,欣賞項羽的形象。
二、披文入情賞形象
用四字短語概括出文中的三個主要場景
垓下之圍 東城快戰(zhàn) 烏江自刎
[教師導引]
1.欣賞垓下之圍
(1)齊讀第一段,夜聞四面楚歌時,項王有何動作表現(xiàn)?
(驚——起——飲——歌——泣)
(讀《垓下歌》,扣住“拔”“蓋”“可奈何”“奈若何”“兮”)
(2)一個怎樣的霸王形象已躍然紙上?
(多愁善感 兒女情長)
(3)“泣”包含了怎樣復雜的情感?
(無奈、悲哀、懺悔、慚愧)
(4)末句八字不寫項羽,卻寫“左右”,有何用意呢?
(側面烘托英雄末路的凄涼)
在塑造形象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抓個性語言
(板書)正面 扣動作神態(tài)
找側面烘托
[合作探究]
2.欣賞東城快戰(zhàn)(前后兩排討論)
自讀第二、三段(合作討論)
個性語言:
“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保O端自負、自尊、不知自省、自責)
“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保髦厮罒o疑,卻還拼死決戰(zhàn),既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氣概,又體現(xiàn)了無謀略的匹夫之勇)
“何如?”(寫得意,寫自負,活畫出項羽豪邁的性格)
動作神態(tài):
大呼、馳下、斬將、瞋目、叱之
(身當絕境,卻無絲毫萎靡、絕望,驍勇善戰(zhàn))
側面烘托:
“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
(懾人魂魄的虎虎聲威躍然紙上,再現(xiàn)了他的勇武神威)
學生總結東城快戰(zhàn)表現(xiàn)了項羽的什么性格?
分角色讀“烏江自刎”,在最打動你的動作神態(tài)或語言旁作一些點評。
[自主賞析]
3.欣賞烏江自刎(點評法自主賞析)
語言: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鑒賞范例)
(是高傲自恃的嘆息,是剛愎自用的感慨,是不知自省的發(fā)問,道不出聲聲悲壯,嘆不盡處處辛酸。)
(教師點撥)“高傲自恃、剛愎自用、不知自省?!备爬椨鹦愿?,“道”“嘆”寫項羽內(nèi)心和鑒賞者的情感,妙用修辭使語言富有文采。
學生自主發(fā)言,教師點評。
小結:逝者已矣,“喑嗚叱咤,千人皆廢,自大自負”的霸王早已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灰飛煙滅,然而太史公卻用個性的語言、傳神的動作神態(tài),把一個多情重義,舍身赴死,視尊嚴高于一切的悲情形象,留諸世間。這個悲情形象激發(fā)了后人對他無窮無盡的評論,尤其是對項羽該不該過江東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拓展延伸]
三、古今名家評形象:項羽該不該過江東?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二十一世紀的你們認為項羽該不該過江東?
四、齊背《垓下歌》,紀念項羽這個悲情英雄。
鄒慧琴,教師,現(xiàn)居湖北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