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茹
藝術教育地位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技能,而是重視幼兒各項生活情感的表現與表達,培養(yǎng)幼兒成為活潑開朗、熱愛生活的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藝術教育作為重要內容體現出來,各個方面不僅體現了藝術教育新的理念,同時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能夠在生活中注重每個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綱要重視讓幼兒感受生活,體驗快樂,學做真人。這將使幼兒受益終身,為其一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因此,對幼兒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正確的藝術教育觀是幼兒快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
幼兒生來喜歡藝術,和大人一樣,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幼兒非常容易對生活中的各項活動表現出極高的熱情,但常常帶有各種感情色彩,這時教師不要實施灌輸式,也不要一味地強調技能的訓練。使幼兒隨意想想,任意畫畫,幼兒通過自覺的表現,充分發(fā)揮自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大膽流露自己的生活情感。這時幼兒不拘一格的新奇創(chuàng)意在生活中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教師不要隨意打斷幼兒的思維,注重幼兒創(chuàng)作的連續(xù)性。幼兒的現實生活與遐想是一體的,極不容易劃分,在藝術活動時,幼兒會很快地建構想象的虛幻的世界。并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這也需要我們教師善于反思,擁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審美情趣。
二、科學的教育評價促進不同層次幼兒能力的提高
在藝術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幼兒在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作為教師,如果用橫向標準來衡量,就會出現“能力強”和“能力差”的幼兒,很難做到不失公正的因材施教行為。因此,要對幼兒進行科學的評價,首先必須善于觀察、積極引導,根據幼兒的發(fā)展狀況、興趣情緒、行為需要等,提供不同的動手操作材料,根據不同的繪畫要求,使幼兒在各項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次,教師要運用鼓勵的方式對幼兒進行縱向的比較。當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時,我們教師的一個微笑,一次輕輕的撫摸或許就是對他最大的鼓舞,給幼兒一種“我能行,一定行”的心理暗示,使他們在自信中完成藝術目標,提高自身水平。
另外,教師適時適度地在技能、技巧方面的引導,使教師變成了幼兒藝術活動的支持者和合作者。當幼兒完成藝術作品時,教師又成為欣賞者和分享者。通過教師的主動參與,不僅調動了幼兒極大的興趣,而且使他們有強烈的成就感與滿足感。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進入“能力強”的行列。
三、創(chuàng)設藝術環(huán)境,形成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綱要中要求“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在以往的藝術教育過程中,我們一味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即使在幼兒園搞各項教育活動的時候,也充其量是亂拼亂湊而成,不是真正的整合。
1.要通過多種途徑,將藝術教育和各領域教育相互滲透。如,在進行《我用畫筆畫家鄉(xiāng)》這一活動時,除了讓幼兒通過不同顏色、線條展示家鄉(xiāng)之美的同時,還可以融入社會了解家鄉(xiāng)的美景、人文,融入語言創(chuàng)編兒歌等等。
2.打造藝術氣氛,加強生活中的藝術培養(yǎng)。藝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就是一種“隱形語言”,各種節(jié)日歡歌笑語、無比歡暢,此時重在我們善于引導幼兒留意美、欣賞美,抓住各種教育契機來進行藝術教育。
3.區(qū)域活動,留下永久的藝術氣息。在活動室內外,大到墻飾布置,小到區(qū)角活動,幼兒參與的作品無處不在。比如泥工區(qū)、剪紙區(qū)、音樂區(qū)等等,通過成品擺放、觀察記錄、照片留影、多媒體攝像等,展示著幼兒在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設計后,留下的發(fā)展足跡,潛移默化地給幼兒帶來永久的藝術感受和審美愉悅。
四、為幼兒提供不同環(huán)境下展示自我、欣賞同伴機會
藝術教育是以幼兒教育為基礎,注重幼兒的生活體驗,充分體現藝術教育的各項功能,使幼兒健康地成長。教師是藝術實踐活動的實施者和引導者,其多才多藝的藝術表現能力,可以展現藝術的生動形象性和具體可感性,并與幼兒的內心融合。因此,幼兒藝術實踐活動一定要改變以往那種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使幼兒成為學習中真正的主人。
給幼兒提供方便,使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通過展現自我、體驗生活,加強其審美能力。并且,要鼓勵幼兒多欣賞同伴的作品,為幼兒創(chuàng)造情景,使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個人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早已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要在綱要的指導下,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靈活地扮演最適宜的角色去與幼兒積極地互動,激勵幼兒發(fā)現美、展示美的情趣,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感受藝術生活的快樂,在藝術領域活動中,發(fā)揮最大的潛能。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