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生根+錢俊+李坤+李文輝+裴芩+張小林
[摘要] 目的 研究靜脈局部麻醉在四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抽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肢體受傷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麻醉處理,觀察組采用靜脈局部麻醉處理,對比兩組的麻醉效果。 結果 觀察組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麻醉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麻醉總有效率為7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肢體受傷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采用靜脈局部麻醉見效更快,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靜脈局部麻醉;神經阻滯;四肢手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9(b)-0119-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 in extremity surgery
LIAO Sheng-gen QIAN Jun LI Kun LI Wen-hui PEI Qin ZHANG Xiao-li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People′s Hospital of Xinyu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Xinyu 33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 in extremity surger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extremity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gular anesthesia was provided in control group,while 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 was adopted in observation group.The clinical anesthesia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ime of anaesthetization and responding time of anesthetic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0.05).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naesthetization was 93.3% in observation group,whil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naesthetization was 76.7%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xtremity injury,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 quickly takes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expans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Nerve block;Extremity surgery;Effect
四肢骨折受傷患者,其創(chuàng)傷部位會感到強烈疼痛。如何為患者緩解傷口疼痛,減少疼痛造成的繼發(fā)性傷害,是當前醫(yī)學領域的重點課題之一。麻醉處理,是緩解患者傷口疼痛的主要方法[1-3]。相對傳統(tǒng)麻醉而言,靜脈局部麻醉具有價格低廉、操作簡便、顯效迅速、安全可靠等優(yōu)點。本文觀察靜脈局部麻醉在肢體外傷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到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肢體受傷患者60例,手腕骨折6例,手臂骨折8例,手掌骨折18例,Colles骨折28例。將60例肢體受傷患者按入院序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8~47歲,平均為33.4歲,平均體重59.7 kg;對照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20~49歲,平均為34.6歲,平均體重60.3 kg。兩組患者的體重、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在實施手術之前,給患者注射100 mg的鎮(zhèn)靜劑苯巴比妥,對患者的心率指數(shù)、血壓指數(shù)進行監(jiān)控[4-6]。
1.2.1 對照組 采用利多卡因通過神經阻滯方式進行局部麻醉處理。上肢麻醉: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200~300 mg濃度為1%利多卡因注射于患者臂叢處;下肢麻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采用200~300 mg濃度為1%利多卡因注射于患者硬膜外。麻醉藥劑見效后,將單頭的止血帶安到患者受傷的肢體上。
1.2.2 觀察組 為患者受傷的肢體帶上雙頭止血帶,在驅血完成后,將200 mm Hg的氣體填充到雙頭止血帶中,從患者受傷肢體的靜脈處注入利多卡因麻醉劑。上肢麻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采用200~250 mg濃度為0.5%利多卡因為患者進行注射;下肢麻醉:采用200~250 mg濃度為0.25%利多卡因為患者進行注射。完成注射后,為患者進行消毒[7-9]。
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記下患者感到患部疼痛、VAS≥4分的具體時間。放出遠端肢體止血帶中的氣體,將氣體充入近端肢體止血帶,待受術患者又一次感到患部疼痛時,排出近端肢體止血帶內的氣體,同時將氣體充入遠端肢體佩帶的止血帶中,這樣的交換操作需要一直持續(xù)到手術完成時為止。在手術結束后,把止血帶中的氣體排出。麻醉藥劑在患者體內的濃度逐漸變淡,記錄患者的反映情況。登記手術完成到麻醉結束這段期間,患者感到受術部位疼痛的具體時間及是否出現(xiàn)心臟異常律動、眩暈等情況。
1.3 效果評價標準
使用藥物后,按照患者的表情及疼痛感變化來評定麻醉及止痛效果。顯效:疼痛感消退且神情舒緩;有效:表情稍顯局促,疼痛感顯著緩解,且疼痛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無效:神情痛苦,疼痛感強烈,疼痛無緩解。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的比較
60例患者的骨折手術均在30~90 min結束,麻醉操作用時間為2~10 min,手術完成后,患者均無不適反應及并發(fā)癥。觀察組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的比較(min,x±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麻醉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麻醉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的麻醉總有效率為7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麻醉總有效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當前,疼痛感已經被臨床醫(yī)學領域列為人體的基本體征之一,與血壓指數(shù)、體溫、心率和呼吸頻率并稱為五大生命體征。如何幫助患者控制疼痛感,減輕患者手術中的痛苦,是當前外科手術專家共同研究的課題[10]。靜脈局部麻醉是指通過人體的靜脈血管輸入鎮(zhèn)痛麻醉藥物,讓藥物在人體中流動,被人體吸收,從而達到使人體麻醉的效果。臨床醫(yī)學界經過多年驗證指出,靜脈局部麻醉可直接對人體的肌肉與神經產生作用,使神經的反射功能暫時休止,同時令肌肉迅速進入放松狀態(tài),從而達到鎮(zhèn)靜止痛的效果。靜脈局部麻醉顯效速度快,可以迅速幫助患者控制生命體征,讓患者的心跳、血壓等指數(shù)趨于平穩(wěn),讓患者可以在無痛苦的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治療。
在世界臨床醫(yī)學界中,關于靜脈局部麻醉的麻醉機制主要存在兩種主流觀點:Miles教授認為,靜脈局部麻醉藥物主要是對人體的神經末端產生影響,通過靜脈注射方式,使利多卡因或其他麻醉藥物直接對神經產生麻醉效果,降低乙酸膽堿的生成速率[11]。Shanx教授通過大量臨床試驗得出,靜脈局部麻醉不但會對神經末段產生效果,同時還能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的主干部分,從而達到優(yōu)于常規(guī)麻醉的良好效果[12]。為了進一步確認靜脈局部麻醉的效果,本院外科醫(yī)生對這種麻醉方式進行了大量研究。
在為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前,護理人員要提前預備好手術器具和藥物,然后讓患者平躺在手術床上[13-14],同時護士應為患者開通兩條靜脈輸液通道,以便手術中給患者滴注藥劑。雖然靜脈局部麻醉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優(yōu)勢,但由于技術限制,靜脈局部麻醉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靜脈局部麻醉可能會使患者安置止血帶的肢體感到不適或令患者因麻醉劑中毒,甚至患上靜脈炎[15-16]。在為患者進行麻醉時,應根據(jù)實施手術需要時長來選擇適當?shù)穆樽矸椒ǎ绻中g在1.5 h內可以完成,醫(yī)生就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法為患者進行麻醉。為了防止患者因靜脈局部麻醉而中毒,醫(yī)生進行麻醉操作時要控制好麻醉時間和藥劑分量;在注射麻醉劑時,應緩慢推動活塞。本研究中60例四肢骨傷患者在接受靜脈局部麻醉后均無不良反應,也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靜脈局部麻醉不但操作簡便、見效迅速、效果確切,還能為患者節(jié)約就醫(yī)費用,優(yōu)點十分顯著,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從技術層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開松,徐啟勇,戴麗.纖維支氣管鏡在困難氣管插管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3):311-312.
[2] 張玉然,張玉琴.舒芬太尼預防瑞芬太尼全麻后痛覺過敏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6):103-104.
[3] 任瑞穎,張景萍.纖維支氣管鏡引導經鼻清醒插管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3):125-126.
[4] 孫志華,劉展梅,郭曲練.纖支鏡清醒插管時3種誘導方式對血液動力學反應的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 20(5):760-762.
[5] 陳輝,許麗雙,楊慶.喉上神經阻滯復合芬太尼和咪達唑侖用于經鼻纖維支氣管鏡清醒氣管插管的效果[J].中國內鏡雜志,2008,14(10):1029-1031.
[6] 林雷,陳春,馮雪剛,等.不同靶控濃度瑞芬太尼聯(lián)合咪達唑侖用于纖維鏡經鼻清醒氣管插管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6):67-69.
[7] 陳煒,孫建良,黃冰,等.纖維支氣管鏡在腦立體定向手術全麻插管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5,17(11):708-710.
[8] 蔣晉安,王武濤,張婷.纖支鏡引導經鼻插管麻醉在OSAHS手術中的應用[J].天津醫(yī)藥,2013,41(3):272-273.
[9] 劉克勤.舒芬太尼復合瑞芬太尼在困難氣道清醒氣管插管中的效果[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1,43(4):395-397.
[10] 王東昕,金洪永,姜新,等.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復合靶控瑞芬太尼用于成人清醒插管的效果[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678-1680.
[11] 何曉帆,張倩,金玄玉.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續(xù)靜脈注射在困難氣道清醒插管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7):427-428.
[12] 彭沛華,陳燕,曾毅.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用于清醒插管患者鎮(zhèn)靜的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3):2428-2429.
[13] 滕永杰,李軍,上官王寧,等.利多卡因霧化吸入用于纖維支氣鏡引導清醒氣管插管患者的效果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4):36-38.
[14] 李衛(wèi),吳瑞智.局部靜脈麻醉在上肢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四川醫(yī)學,2003,24(1):48-49.
[15] 朱蔚琳,何并文,張學剛,等.不同橫突定位臂叢神經阻滯在肩上肢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 23(7):597-598.
[16] 江瑩,孟慶濤,夏中元.肌間溝和腋路臂叢聯(lián)合神經阻滯術應用于復雜上肢手術50例[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 12(10):1665-1666.
(收稿日期:2014-07-09 本文編輯:李亞聰)
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記下患者感到患部疼痛、VAS≥4分的具體時間。放出遠端肢體止血帶中的氣體,將氣體充入近端肢體止血帶,待受術患者又一次感到患部疼痛時,排出近端肢體止血帶內的氣體,同時將氣體充入遠端肢體佩帶的止血帶中,這樣的交換操作需要一直持續(xù)到手術完成時為止。在手術結束后,把止血帶中的氣體排出。麻醉藥劑在患者體內的濃度逐漸變淡,記錄患者的反映情況。登記手術完成到麻醉結束這段期間,患者感到受術部位疼痛的具體時間及是否出現(xiàn)心臟異常律動、眩暈等情況。
1.3 效果評價標準
使用藥物后,按照患者的表情及疼痛感變化來評定麻醉及止痛效果。顯效:疼痛感消退且神情舒緩;有效:表情稍顯局促,疼痛感顯著緩解,且疼痛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無效:神情痛苦,疼痛感強烈,疼痛無緩解。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的比較
60例患者的骨折手術均在30~90 min結束,麻醉操作用時間為2~10 min,手術完成后,患者均無不適反應及并發(fā)癥。觀察組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的比較(min,x±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麻醉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麻醉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的麻醉總有效率為7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麻醉總有效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當前,疼痛感已經被臨床醫(yī)學領域列為人體的基本體征之一,與血壓指數(shù)、體溫、心率和呼吸頻率并稱為五大生命體征。如何幫助患者控制疼痛感,減輕患者手術中的痛苦,是當前外科手術專家共同研究的課題[10]。靜脈局部麻醉是指通過人體的靜脈血管輸入鎮(zhèn)痛麻醉藥物,讓藥物在人體中流動,被人體吸收,從而達到使人體麻醉的效果。臨床醫(yī)學界經過多年驗證指出,靜脈局部麻醉可直接對人體的肌肉與神經產生作用,使神經的反射功能暫時休止,同時令肌肉迅速進入放松狀態(tài),從而達到鎮(zhèn)靜止痛的效果。靜脈局部麻醉顯效速度快,可以迅速幫助患者控制生命體征,讓患者的心跳、血壓等指數(shù)趨于平穩(wěn),讓患者可以在無痛苦的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治療。
在世界臨床醫(yī)學界中,關于靜脈局部麻醉的麻醉機制主要存在兩種主流觀點:Miles教授認為,靜脈局部麻醉藥物主要是對人體的神經末端產生影響,通過靜脈注射方式,使利多卡因或其他麻醉藥物直接對神經產生麻醉效果,降低乙酸膽堿的生成速率[11]。Shanx教授通過大量臨床試驗得出,靜脈局部麻醉不但會對神經末段產生效果,同時還能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的主干部分,從而達到優(yōu)于常規(guī)麻醉的良好效果[12]。為了進一步確認靜脈局部麻醉的效果,本院外科醫(yī)生對這種麻醉方式進行了大量研究。
在為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前,護理人員要提前預備好手術器具和藥物,然后讓患者平躺在手術床上[13-14],同時護士應為患者開通兩條靜脈輸液通道,以便手術中給患者滴注藥劑。雖然靜脈局部麻醉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優(yōu)勢,但由于技術限制,靜脈局部麻醉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靜脈局部麻醉可能會使患者安置止血帶的肢體感到不適或令患者因麻醉劑中毒,甚至患上靜脈炎[15-16]。在為患者進行麻醉時,應根據(jù)實施手術需要時長來選擇適當?shù)穆樽矸椒?,如果手術在1.5 h內可以完成,醫(yī)生就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法為患者進行麻醉。為了防止患者因靜脈局部麻醉而中毒,醫(yī)生進行麻醉操作時要控制好麻醉時間和藥劑分量;在注射麻醉劑時,應緩慢推動活塞。本研究中60例四肢骨傷患者在接受靜脈局部麻醉后均無不良反應,也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靜脈局部麻醉不但操作簡便、見效迅速、效果確切,還能為患者節(jié)約就醫(yī)費用,優(yōu)點十分顯著,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從技術層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開松,徐啟勇,戴麗.纖維支氣管鏡在困難氣管插管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3):311-312.
[2] 張玉然,張玉琴.舒芬太尼預防瑞芬太尼全麻后痛覺過敏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6):103-104.
[3] 任瑞穎,張景萍.纖維支氣管鏡引導經鼻清醒插管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3):125-126.
[4] 孫志華,劉展梅,郭曲練.纖支鏡清醒插管時3種誘導方式對血液動力學反應的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 20(5):760-762.
[5] 陳輝,許麗雙,楊慶.喉上神經阻滯復合芬太尼和咪達唑侖用于經鼻纖維支氣管鏡清醒氣管插管的效果[J].中國內鏡雜志,2008,14(10):1029-1031.
[6] 林雷,陳春,馮雪剛,等.不同靶控濃度瑞芬太尼聯(lián)合咪達唑侖用于纖維鏡經鼻清醒氣管插管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6):67-69.
[7] 陳煒,孫建良,黃冰,等.纖維支氣管鏡在腦立體定向手術全麻插管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5,17(11):708-710.
[8] 蔣晉安,王武濤,張婷.纖支鏡引導經鼻插管麻醉在OSAHS手術中的應用[J].天津醫(yī)藥,2013,41(3):272-273.
[9] 劉克勤.舒芬太尼復合瑞芬太尼在困難氣道清醒氣管插管中的效果[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1,43(4):395-397.
[10] 王東昕,金洪永,姜新,等.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復合靶控瑞芬太尼用于成人清醒插管的效果[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678-1680.
[11] 何曉帆,張倩,金玄玉.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續(xù)靜脈注射在困難氣道清醒插管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7):427-428.
[12] 彭沛華,陳燕,曾毅.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用于清醒插管患者鎮(zhèn)靜的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3):2428-2429.
[13] 滕永杰,李軍,上官王寧,等.利多卡因霧化吸入用于纖維支氣鏡引導清醒氣管插管患者的效果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4):36-38.
[14] 李衛(wèi),吳瑞智.局部靜脈麻醉在上肢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四川醫(yī)學,2003,24(1):48-49.
[15] 朱蔚琳,何并文,張學剛,等.不同橫突定位臂叢神經阻滯在肩上肢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 23(7):597-598.
[16] 江瑩,孟慶濤,夏中元.肌間溝和腋路臂叢聯(lián)合神經阻滯術應用于復雜上肢手術50例[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 12(10):1665-1666.
(收稿日期:2014-07-09 本文編輯:李亞聰)
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記下患者感到患部疼痛、VAS≥4分的具體時間。放出遠端肢體止血帶中的氣體,將氣體充入近端肢體止血帶,待受術患者又一次感到患部疼痛時,排出近端肢體止血帶內的氣體,同時將氣體充入遠端肢體佩帶的止血帶中,這樣的交換操作需要一直持續(xù)到手術完成時為止。在手術結束后,把止血帶中的氣體排出。麻醉藥劑在患者體內的濃度逐漸變淡,記錄患者的反映情況。登記手術完成到麻醉結束這段期間,患者感到受術部位疼痛的具體時間及是否出現(xiàn)心臟異常律動、眩暈等情況。
1.3 效果評價標準
使用藥物后,按照患者的表情及疼痛感變化來評定麻醉及止痛效果。顯效:疼痛感消退且神情舒緩;有效:表情稍顯局促,疼痛感顯著緩解,且疼痛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無效:神情痛苦,疼痛感強烈,疼痛無緩解。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的比較
60例患者的骨折手術均在30~90 min結束,麻醉操作用時間為2~10 min,手術完成后,患者均無不適反應及并發(fā)癥。觀察組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麻醉操作時間及麻醉劑起效時間的比較(min,x±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麻醉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麻醉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的麻醉總有效率為7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麻醉總有效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當前,疼痛感已經被臨床醫(yī)學領域列為人體的基本體征之一,與血壓指數(shù)、體溫、心率和呼吸頻率并稱為五大生命體征。如何幫助患者控制疼痛感,減輕患者手術中的痛苦,是當前外科手術專家共同研究的課題[10]。靜脈局部麻醉是指通過人體的靜脈血管輸入鎮(zhèn)痛麻醉藥物,讓藥物在人體中流動,被人體吸收,從而達到使人體麻醉的效果。臨床醫(yī)學界經過多年驗證指出,靜脈局部麻醉可直接對人體的肌肉與神經產生作用,使神經的反射功能暫時休止,同時令肌肉迅速進入放松狀態(tài),從而達到鎮(zhèn)靜止痛的效果。靜脈局部麻醉顯效速度快,可以迅速幫助患者控制生命體征,讓患者的心跳、血壓等指數(shù)趨于平穩(wěn),讓患者可以在無痛苦的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治療。
在世界臨床醫(yī)學界中,關于靜脈局部麻醉的麻醉機制主要存在兩種主流觀點:Miles教授認為,靜脈局部麻醉藥物主要是對人體的神經末端產生影響,通過靜脈注射方式,使利多卡因或其他麻醉藥物直接對神經產生麻醉效果,降低乙酸膽堿的生成速率[11]。Shanx教授通過大量臨床試驗得出,靜脈局部麻醉不但會對神經末段產生效果,同時還能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的主干部分,從而達到優(yōu)于常規(guī)麻醉的良好效果[12]。為了進一步確認靜脈局部麻醉的效果,本院外科醫(yī)生對這種麻醉方式進行了大量研究。
在為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前,護理人員要提前預備好手術器具和藥物,然后讓患者平躺在手術床上[13-14],同時護士應為患者開通兩條靜脈輸液通道,以便手術中給患者滴注藥劑。雖然靜脈局部麻醉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優(yōu)勢,但由于技術限制,靜脈局部麻醉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靜脈局部麻醉可能會使患者安置止血帶的肢體感到不適或令患者因麻醉劑中毒,甚至患上靜脈炎[15-16]。在為患者進行麻醉時,應根據(jù)實施手術需要時長來選擇適當?shù)穆樽矸椒ǎ绻中g在1.5 h內可以完成,醫(yī)生就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法為患者進行麻醉。為了防止患者因靜脈局部麻醉而中毒,醫(yī)生進行麻醉操作時要控制好麻醉時間和藥劑分量;在注射麻醉劑時,應緩慢推動活塞。本研究中60例四肢骨傷患者在接受靜脈局部麻醉后均無不良反應,也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靜脈局部麻醉不但操作簡便、見效迅速、效果確切,還能為患者節(jié)約就醫(yī)費用,優(yōu)點十分顯著,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從技術層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開松,徐啟勇,戴麗.纖維支氣管鏡在困難氣管插管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3):311-312.
[2] 張玉然,張玉琴.舒芬太尼預防瑞芬太尼全麻后痛覺過敏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6):103-104.
[3] 任瑞穎,張景萍.纖維支氣管鏡引導經鼻清醒插管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3):125-126.
[4] 孫志華,劉展梅,郭曲練.纖支鏡清醒插管時3種誘導方式對血液動力學反應的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 20(5):760-762.
[5] 陳輝,許麗雙,楊慶.喉上神經阻滯復合芬太尼和咪達唑侖用于經鼻纖維支氣管鏡清醒氣管插管的效果[J].中國內鏡雜志,2008,14(10):1029-1031.
[6] 林雷,陳春,馮雪剛,等.不同靶控濃度瑞芬太尼聯(lián)合咪達唑侖用于纖維鏡經鼻清醒氣管插管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6):67-69.
[7] 陳煒,孫建良,黃冰,等.纖維支氣管鏡在腦立體定向手術全麻插管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5,17(11):708-710.
[8] 蔣晉安,王武濤,張婷.纖支鏡引導經鼻插管麻醉在OSAHS手術中的應用[J].天津醫(yī)藥,2013,41(3):272-273.
[9] 劉克勤.舒芬太尼復合瑞芬太尼在困難氣道清醒氣管插管中的效果[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1,43(4):395-397.
[10] 王東昕,金洪永,姜新,等.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復合靶控瑞芬太尼用于成人清醒插管的效果[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678-1680.
[11] 何曉帆,張倩,金玄玉.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續(xù)靜脈注射在困難氣道清醒插管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7):427-428.
[12] 彭沛華,陳燕,曾毅.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用于清醒插管患者鎮(zhèn)靜的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3):2428-2429.
[13] 滕永杰,李軍,上官王寧,等.利多卡因霧化吸入用于纖維支氣鏡引導清醒氣管插管患者的效果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4):36-38.
[14] 李衛(wèi),吳瑞智.局部靜脈麻醉在上肢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四川醫(yī)學,2003,24(1):48-49.
[15] 朱蔚琳,何并文,張學剛,等.不同橫突定位臂叢神經阻滯在肩上肢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 23(7):597-598.
[16] 江瑩,孟慶濤,夏中元.肌間溝和腋路臂叢聯(lián)合神經阻滯術應用于復雜上肢手術50例[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 12(10):1665-1666.
(收稿日期:2014-07-09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