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禮會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多媒體教學已廣泛進入課堂,并逐步地被現代化教育教學所采用?,F代教育技術將教學信息通過多彩的圖象、聲音、圖表、文字等方式直觀、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知識信息來源更為豐富、容量更大、內容更充實、形象更生動。它不但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而且還能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由靜到動,化繁為簡,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應用;初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199-01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的深入生活中,它也漸漸走進了課堂教學中,并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僅重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還要求在教與學的溝通上能有一個更好的紐帶來連結,而信息技術就是最重要的一條。它能給新型教學結構的創(chuàng)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它們能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是根據數學教學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選用一定的教學軟件和硬件進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1.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激活學生探究的興趣,引起學生對所數學知識的研究與學習欲望,使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來,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使樂學落到了實處。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習由此變得輕松了許多,而且成為一種主動的事情,成為一種習慣。
例如在函數的復習課中可以使用帶有提問與引導解答相結合的課件,引導學生系統(tǒng)學習,且可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解答結果利用實物投影儀讓其分析,我認為這特別適合學生自我復習。另外,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的有針對性的練習,練習效果非常之好,絕不是靠粉筆和黑板能完成的。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學習被動為主動,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
2.簡化與突破重、難點,促進了學生理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中,有很多知識用語言是很難說清楚,計算說清楚了,學生全體的掌握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在每課的重、難點突破中,老師都要花費很大的心思去琢磨怎樣形象地讓學生搞明白?,F代信息技術地出現,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它可根據教學的需要,把有關教學內容在大與小、運與近、快與慢、整體與部分以及位置變化之間進行相互轉化,使數學概念的形成、教學規(guī)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現出來,讓學生細致地進行觀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平移》時,正確說出平移的距離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這個問題如果用嘴巴講或者用靜態(tài)的圖片解釋,不但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心思,而且學生的掌握效果也普遍不理想??墒沁\用多媒體課件,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了。我在PPT中事先設計好方格背景和需要移動的圖形(其實圖形是兩個完全一樣的重疊起來的),利用"路徑"功能,在講解時讓其中一個移動,并留下運動軌跡,當移動完成時,不用我問,同學們自己就爭先恐后地說出移動距離了,而且對平移的原理也非常直觀地理解了。
3.通過信息技術擴大了信息量,提高了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如今,計算機網絡教學實現了資源共享,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資源庫提供了針對性的海量素材,這在以前的傳統(tǒng)教學中是無法實現和不可想象的。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理解進程,相當于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的接受時間,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另一方面,課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板書、速度的影響,尤其是當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時,粉筆書寫和作圖對課堂的速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存儲功能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準確地進行作圖,為課堂增加知識容量。例如:數學網站上有歷年中考試題,有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資源,有中外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題……如果能堅持不懈的話,一定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掌握方法。這樣大大豐富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效率。
4.教師要"恰到好處地用"信息技術
在當今的教育中,信息技術可以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但這不等于是整堂課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比如上面的一些例子就用得恰到好處,這一點在數學學科上體現得更加明顯。所以要牢記信息技術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以優(yōu)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為中心,努力培養(yǎng)學習者的信息素質。要避免將信息技術裝"門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濫用。從而丟掉粉筆、黑板,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富于人情味的及時交流,教師組織起來的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
實際上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tǒng)教具,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而且重點內容還可以始終保留。但如果一味地利用信息技術后,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認為許多東西都呈現給學生了,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信息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由原來的"人灌"改為更高效的"機灌"。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并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guī)律的探索。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yōu)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