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蘭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093-01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里強調的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必經之路,它對于弘揚學生的主動精神,發(fā)展學生學習和各種潛在能力(包括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開放型的思維品質和知識結構、優(yōu)異的智慧情操和審美能力)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把自主學習引進教學過程,教學結構將發(fā)生質的變化,教學的發(fā)展功能將得到充分落實,這樣"教學與發(fā)展"的教學論才能有新的突破。
1.轉變觀念,為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氛圍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落到學生的心理基礎上,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就不會被打破,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囊袋"。所以,我們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體現真正的民主。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的: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是"請您出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zhí)岢鰜恚蕉嘣胶谩?幾天后,我收到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通過對它們的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命名為"學生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得到了學生們的太力支持,原因很簡單:我們常說,學生是主體,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教是最具有發(fā)言權的,作業(yè)中"請您出點子"的一個"您"字,動之以情,學生樂意去做,說"提建議",而不說"提意見",可消除學生的顧慮,學生就會積極去做。
2.充分尊重,發(fā)散思維
擁有知識不等于擁有了智慧,知識可以授與,但智慧卻不能,從個體認識發(fā)展論的觀點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動中自我建構的產物,真知是知識和智慧的統(tǒng)一體。于是,在閱讀教學中,因為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理解,還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fā)點進行多向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有些學生提出最好把課題改為《草船騙箭》,其理由是:"因為諸葛亮是用詐騙的方法從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而不是借來的。"這理由一說出來,就像一滴水掉進沸騰的油鍋里,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過了一會兒,一位學生從座位上彈簧似地站了起來,說:"從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這句話可以看出,騙箭不必謝,借箭才要謝,因而題目應用《草船借箭》。"話音剛落,另一位學生緊接著說出自己的理由:"我認為是借箭,因為到了赤壁之戰(zhàn)時,諸葛亮不是把借來的箭還給曹操了?人家有借有還嘛。"教室里的氣氛緊張起來了,同學們的興趣也高漲起來。
3.讓學生主動去讀書,了解文章的內容
教學時,我問:"同學們,知道今天上什么課嗎?"學生回答《撈月亮》后,接著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學生們自由發(fā)言,我借勢引導,那我們讀一讀,找一找,是誰撈月亮,為什么要撈月亮,是怎樣撈的,最后撈到了沒有?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默讀,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離開座位找朋友讀。學生讀完后,再問學生,敢說自己是班里讀書最好的嗎?有信心嗎?試一試,這樣學生讀書的自覺性很高。學生通過反復進行閱讀實踐,主動潛心地讀書,回答了問題,了解了文章的內容。
4.學生自主地發(fā)現。領會寫作的目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后,我這樣提問,你們覺得這樣倒掛著從井里撈月亮的小猴子怎樣?喜歡他們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在閱讀課文后,你們還想知道什么?這樣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自己獨立閱讀和感悟,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對聰明可愛的小猴子的喜愛之情。
5.讓學生自覺地去感悟
體會表達方法在教學中,我抓住了一個"讀"字,采用范讀,指導讀,感情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結合多種訓練手段,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達到自悟,體會表達方法。我這樣提問.:"你們知道這群小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嗎?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再仔細地觀察文中的插圖,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寫的?"在閱讀教學結束之前,我引導學生對小猴子撈月亮的行為進行評價。有同學說這群到井里撈月亮的小猴子太傻了,也有同學說,它們真可愛。你認為怎樣?大家辯論一下,說一說各自的理由,課后將各自所說的理由寫下來。更妙的是還有一位同學說:"文章的寫作目的是贊揚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而'騙'是貶義詞,題目改為《草船騙箭》,文章的中心就變成揭露諸葛亮的陰謀詭計了。"面對這么多富有個性的理解,面對這激烈的辯論,我欣喜地說出了一段啟發(fā)性的話:"大家的見解太獨特了,大家的表演太精彩了。學習中,只要你們能善于質疑,大膽發(fā)問,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并富有挑戰(zhàn)的激情,成功之門就離你們不遠了。"
6.問題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大體可分為兩種:獨立學習——解決現有發(fā)現的問題,即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獨立加以解決的問題;合作學習——解決最近發(fā)現的問題,即學生經過個人努力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其中,學生可以獨立解決的問題,師則不講,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完成;而學生需要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除了教師的適當點撥外,讓學生自由地尋找學習的伙伴,自由地選擇探疑的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是讓問題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除了那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外,不能解決的問題則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語"全班同學群策群力,自由發(fā)表對有關問題的理解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從而使學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
通過以上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去讀、去發(fā)現、去感悟、去說、去寫,增強了學生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