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玲
[摘要]通過探討肯尼迪總統(tǒng)就職演說中的主要修辭手法,研究英語演說的修辭特色。這不僅對英語演講教學有指導作用,對推進英語教學改革也有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英語演說 ?修辭 ?重復 ?排比 ?押韻 ? 反復 ? 倒裝 ?比喻
一、引言
英國哲學家約翰·奧斯汀在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認為,我們說話的同時是在實施某種行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作為人類交際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公共演說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對話形式,其文體“既有口頭語特征,又有書面語特征,并且還有一定的文藝色彩”[1]其目的是“激起聽眾的熱情,獲得聽眾的支持”。[2]實現(xiàn)該目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運用豐富多彩的修辭格。
修辭在西方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希臘語、拉丁語、法語、西班牙語以及意大利語中,rhetoric一詞的詞根都是“說話”的意思。[3]在公元前五世紀的古希臘,在高爾吉亞的理論框架下修辭被界定為“一門旨在進行勸說的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能夠通過言說操控人類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的力量。”[4]當時修辭學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勸說性演說。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是歐洲文藝理論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的修辭學理論著作。時至今日,“這種對演講傳統(tǒng)的研究,即演講修辭,仍然是現(xiàn)代英語修辭學的研究范圍?!盵5]
肯尼迪總統(tǒng)就職演說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演說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政治演說用于勸說和勸阻”[6]迄今沒有改變的美國的立場、觀念、思維與行為模式在這篇演說中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是有效地運用多種修辭格傳播意識形態(tài)的典范。
二、演說的主要修辭特色
在古羅馬時期西塞羅即強調(diào)“優(yōu)美的演說辭得講究韻律”[7],并主張汲取詩歌的成分,因為“對演說辭韻律的掌握,可以愉悅聽覺,激動心靈”。[8]這就職演說運用了常見的韻律性修辭手段:重復、排比、押韻、對照。
反復(repetition)
反復是一種表示強調(diào)的方法,“表達者在情緒激動或想感染接受者使其產(chǎn)生思想共鳴時,常常會運用反復修辭文本?!盵9]演說中通過反復對聽眾進行情感訴求的例子比比皆是,如:“to convert our good words into good deeds...to assist free men and free governments”一句中出現(xiàn)對形容詞good和free的反復,代表美國政府以正義和自由的捍衛(wèi)者自居?!癰ring the absolute power to destroy other nations under the absolute control of all nations”中對形容詞absolute和名詞nations的反復,表現(xiàn)了演說者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還有短語的反復,如:“For man holds in his mortal hands the power to abolish all forms of human poverty and all forms of human life.”;同根詞的反復,如:“not as a call to battle,though embattled we are”;同義詞的反復,如:“symbolizing an end,as well as a beginning - signifying renewal,as well as change.”這些反復都表達了強烈的情感,深化了演講的主題,在潛移默化中傳播了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達到控制聽眾、獲得支持的目的。
排比(parallelism)
英語中的排比指把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并重、語氣一致的詞、詞組或句子排列成串,以增強語勢和表達效果。“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觀點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既鏗鏘有力,又顯得氣勢不凡”;“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10]。公共演說目的在于贏得聽眾,排比的使用率很高。這篇演說中至少出現(xiàn)了8類排比,如名詞的排比 The energy,the faith,the devotion which we bring to this endeavor...;動詞短語的排比: we shall pay any price,bear any burden,meet any hardship,support any friend,oppose any foe,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以及形容詞短語、介詞短語、過去分詞短語、動詞不定式短語甚至句子的排比。上任伊始面對國內(nèi)外的一系列危機,肯尼迪總統(tǒng)成功地運用排比的力量打動聽眾,宣傳自己的政治綱領,試圖以高昂的情緒、堅定的決心和意志,給美國人民帶來希望。他入主白宮后銳意改革,制定了新的全球戰(zhàn)略和內(nèi)政外交政策,開創(chuàng)了肯尼迪時代。這篇就職演說可謂是新政府的第一份政策宣言。
“‘頭或尾是突出位置重要性的一條有效的原則?!盵11]美國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普遍效仿《圣經(jīng)》風格,多采用首語重復(anaphora),肯尼迪總統(tǒng)亦不例外。6-11段連續(xù)6段以介詞短語“To those…”開頭,依次與“we pledge…”呼應,分別闡述新政府針對不同類別國家的外交政策,緊扣時代脈搏,突出了冷戰(zhàn)特色。15-18段連續(xù)4段以祈使句“Let both sides......”開頭,代表美國政府以商榷、勸告的口吻,高調(diào)做出富有誠意的姿態(tài),呼吁蘇聯(lián)為首的華約國家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極具煽動性。結(jié)構(gòu)清晰,言簡意賅,重點突出,敵友分明,恩威并用,給聽眾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段首反復又構(gòu)成段落的排比,鏗鏘有力,氣勢磅礴。多處排比既把部分銜接成一個整體,又使意思層層遞進,增強了語勢,在一系列結(jié)構(gòu)中確立一種節(jié)奏、旋律之美,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反映了二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和當時兩大陣營對抗的復雜歷史背景。
押韻—頭韻(alliteration)、尾韻(end rhyme)、元韻(assonance)
英語的押韻主要有三種:一個句子里相鄰或相近的單詞中重復使用同一輔音做開頭音形成頭韻,相同詞尾輔音的重復出現(xiàn)則為尾韻,在相鄰單詞的重讀音節(jié)中對相同元音的重復形成元韻。其中頭韻“占其音韻美之半壁江山”。[12]演說中頭韻極為突出,如:“ Let the wor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to friend and foe alike”。甚至出現(xiàn)四個詞押頭韻: “l(fā)et us go forth to lead the land we love”。尾韻如:we shall join with them to oppose aggression or subversion anywhere in the Americas.。一句話中甚至出現(xiàn)兩次尾韻:to convert our good words into good deeds,in a new alliance for progress.或者頭韻和尾韻同時出現(xiàn): Let both sides,for the first time,formulate serious and precise proposals...。而在“ Let every nation know,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bear any burden...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一句話中甚至出現(xiàn)3處頭韻,尾韻和元韻各1次,押韻被使用到了極致!頭韻、尾韻和元韻強了演說的力量和節(jié)奏,使形式與內(nèi)容高度統(tǒng)一。演說者對觀眾的呼吁首尾呼應,悅耳動聽,使諄諄勸導富于感情色彩,提高了語言的表達效果。
對照(antithesis)
把語義相對的詞語置于對稱的結(jié)構(gòu)中就形成了對照,“可以揭示事物內(nèi)部本身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不僅加強了語勢,而且因為句式平行勻稱,讀起來朗朗上口,記憶深刻”。[13]在美國歷任總統(tǒng)演說中排比修辭格居首位,而肯尼迪總統(tǒng)卻強調(diào)性地至少18次使用對照,使對照而不是排比成為該演說最重要的修辭特征。僅在開篇句 “We observe today not a victory of party,but a celebration of freedom,symbolizing an end,as well as a beginning -- signifying renewal,as well as change 就出現(xiàn)3處對照—1個not ...but...為標志和2組反義詞形成的對照,突出他大選獲勝的象征意義—自由、民主、變革。如此有力而睿智的對比,在演說開始時就先聲奪人,使人們對新任政府寄予厚望。其中前一類對照在演說中至少出現(xiàn)了8次,后一類至少7次。此外,以instead of為標志的對照至少出現(xiàn)2次,如:Let both sides explore what problems unite us instead of belaboring those problems which divide us,呼吁和平﹑友誼、合作。If a free society cannot help the many who are poor,it cannot save the few who are rich一句通過鮮明的對比,則向美國民眾挑明如果西方發(fā)達國家不幫助第三世界國家,最終的結(jié)果是自己利益受損。諄諄勸導中傳遞警醒意味,富有遠見。在演說結(jié)尾,新任總統(tǒng)試圖再次與聽眾建立平等關系,以親切平和又莊嚴堅定的語氣對國內(nèi)外聽眾進行情感訴求,以兩處對照把演說達推向高潮。my fellow Americans,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美國青年奮發(fā)圖強。在此基礎上高屋建瓴,進一步升華主題: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代表美國繼續(xù)以“自由世界”的領袖自居,展示了典型的美國形象。最后三處對照對仗工整,音韻和諧,寓意深刻,已成為經(jīng)典名句。演說中對照豐富多彩,內(nèi)容和形式交相輝映,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易于使聽眾信服并產(chǎn)生強烈共鳴。
倒裝(inversion)
倒裝指通過突出句子的某個成分產(chǎn)生強調(diào)效果。英語的倒裝在結(jié)構(gòu)上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演說中除了大量的陳述句和祈使句外,還至少出現(xiàn)四處倒裝,如:This much we pledge - and more.短短一個簡單句,通過倒裝把賓語提前,總結(jié)、強調(diào)前面做出的諸多承諾,稍停頓后吸引聽眾用心傾聽后面更重要的承諾。在For only when our arms are sufficient beyond doubt can we be certain beyond doubt that they will never be employed. 倒裝與重復結(jié)合,為美國擴軍備戰(zhàn)尋找堂皇的理由。他就任后下令大幅增加軍費預算,恢復美國核試驗,并鼎力支持太空實驗計劃,以確保美國在軍事、科技上處于優(yōu)勢。美蘇對峙更加激烈。在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他防止了核戰(zhàn)的爆發(fā),給美國帶來最大的冷戰(zhàn)勝利。But neither can two great and powerful groups of nations take comfort from our present course—他不僅在就職演說中,而且在成功解決這場危機后,以冷靜謹慎的態(tài)度一再強調(diào)兩國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并與蘇聯(lián)締結(jié)冷戰(zhàn)以來第一個武器控制條約。All this will no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one hundred days. Nor will i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one thousand days; nor in the life of this Administration; nor even perhaps in our lifetime on this planet. Nor引導的倒裝與重復結(jié)合,層層遞進,擲地有聲,強調(diào)任重道遠。倒裝加強了語氣,強調(diào)了語意,而且豐富了文章的句式,起到恰到好處的修飾點綴效果。
比喻
比喻把一種事物與另一種性質(zhì)不同的事物作比較,喚起人們豐富的想象,以加深對事物本質(zhì)的認識與理解。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中專門闡述比喻的功能和種類。各類比喻如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換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等,被廣泛運用于英語演說中。
這篇演說使用了暗喻和借喻。西塞羅認為暗喻是“引入亮點、增添文彩的最有效方式”。[14]如第7段“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 ended up inside”和第9段的“the prey of hostile powers”,威脅、警告一些剛剛擺脫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的國家不要與蘇聯(lián)為伍,否則最終將淪為獵物,被其吞滅。又如“the master of its own house”,自命為美洲各國的保護者,實質(zhì)暴露了美國要獨霸美洲的野心。以a long twilight struggle號召美國人民投入一場持久的反對暴政、貧窮、疾病和戰(zhàn)爭威脅的斗爭。除了名詞性暗喻,還出現(xiàn)動詞性暗喻,如: forge against these enemies,light the world,以及形容詞性暗喻: a more fruitful life for all mankind。這些暗喻無一不是感情和態(tài)度的精確表達,讓敵國、盟國了解美國的立場和決心,救世主的姿態(tài)下掩蓋不住霸主的野心。
換喻借與某物或某人關系密切、本質(zhì)上有相似之處的東西來指代真正要表示的物或人。演說中those people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指代亞非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的窮人,the graves of young Americans指代響應政府號召從軍后犧牲的無數(shù)美國青年。在freedom in its hour of maximum danger中,hour即指代時間。新總統(tǒng)就任之際面臨國內(nèi)外一系列危機,如在國內(nèi)麥卡錫主義盛行和民權運動的高漲。他就任后成為民權運動的支持者。這些換喻用具體的實詞表達抽象含義,使表達更加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增加了語言的感染力。
此外還有少量漸進(climax),擬人(personification) 等修辭格。多種修辭格結(jié)合使用,相得益彰。
三、結(jié)語
語言是社會的交際工具,是傳達信息的載體。修辭手段被看作“語言的裝飾”、“思想的裝飾”。[15]修辭創(chuàng)造意識形態(tài),而意識形態(tài)“也包含了某一特定的體系所信奉或掩蓋的信念和它所服務的利益之間的聯(lián)系”。[16]肯尼迪總統(tǒng)通過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手段,在演說中成功傳遞了美國的傳統(tǒng)、理想、價值觀。該演說辭觀點鮮明,表達生動形象,音韻鏗鏘,極富感染力和說服力,成功地實現(xiàn)了語言的四個功能:
(一)信息功能:準確、清晰地向美國民眾及不同陣營國家表明自己的政見和立場,傳遞新任政府對內(nèi)對外的施政綱領。
(二)表情功能:溫和又有力地向國內(nèi)外聽眾表達情感及對所處時代的理解和把握。
(三)勸說功能:激發(fā)聽眾的共鳴以贏得最大程度的理解、信任與支持,為新政策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四)社交功能:與國內(nèi)外聽眾建立一定的社會聯(lián)系,成功地完成從一個普通美國公民到美國總統(tǒng)身份的轉(zhuǎn)變。
柏拉圖認為:“修辭就是通過談話或演講征服靈魂的藝術”。[17]這篇演說不僅有政治價值,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出色地體現(xiàn)了“公眾演講是修辭活動的至上形式,演講詞是至上的修辭話語”。[18]它為如何在特定的語境中運用修辭手段成功地實現(xiàn)說話者—信息—受話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樹立了典范,因而歷久不衰。但由于其說服主要建立在情感訴求而不是事實的基礎上,因此反對者認為:“肯尼迪啟發(fā)了一代美國人,把他們帶進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但是他的諾言始終沒有用行動來兌現(xiàn)”—在六十年代末造成人們很大失望和辛酸的正是這華麗的詞藻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19]在當前英語演講教學在我國正日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學習這篇經(jīng)典演說有助于對英語語言的修辭有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對英語語言的鑒賞力和應用能力,對探討如何通過演講教學推進英語教學改革也有啟發(fā)意義。
2013年度本校社科基金項目 ?2013SK06
[參考文獻]
[1]陳沙沙,胡新云.功能文體學視角下的英文演說辭漢譯探微[J].文教資料,2010(12月號上旬刊):38
[2]王佐良、丁往道.英語文體學引論[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 225
[3]徐振忠.英漢演說詞文體風格形成的歷時對比[J].黎明大學學報,1998(1-2):13
[4]劉亞猛.西方修辭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34
[5]、[10]、[11]、[15]胡曙中.現(xiàn)代英語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2、309、70、305
[6]亞里士多德著,羅念生譯.修辭學[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2006:28
[7]、[8]、[14]胡傳勝.公民的技藝—西塞羅修辭學思想的政治解讀[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2: 155,102, 155,155
[9]吳禮權.修辭心理學[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3:91
[12]宋引秀.英語Alliteration & Assonance與漢語雙聲、疊韻、同字和疊字的修辭特征與翻譯[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1):79
[13]李樹德.英語修辭簡明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73-82
[16]美:肯尼斯.博克等著.當代西方修辭學:演講與話語批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29,229
[17]Scholarly Definitions of Rhetoric http://www.51lunwen.com/englishothers
[18]顧曰國.西方古典修辭學和西方新修辭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2):14
[19]美: 戴維·沃倫欽斯基,歐文·華萊士編.《總統(tǒng)外傳-美國歷任總統(tǒng)簡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166
(作者單位:首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與教育學院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