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鳳雪
教學機智是教師面臨復(fù)雜教學情況所表現(xiàn)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及處理能力。課堂教學是一首流動的詩,隨時都會有不確定的因素帶來新的生成的音符。這個時候,我們離不開教學機智,靈動的教學機智,會奏出精彩的樂章。
一、機智——讓理論踐實
教學《雪兒》一課,老師讓學生自讀課文,而后談閱讀收獲。學生紛紛舉手。
生1:老師,文中的“祝福”也可以換成“感謝”!
(冷不丁冒出了這樣一句話,將原來的教學設(shè)計全打亂了。)
生2:我覺得“祝?!焙?!
師:為什么?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引導學生領(lǐng)會遣詞造句的重要作用,達到學語言、用語言的最終目的。)
生:用“感謝”不通順。
師:我覺得通順,可以換。我們把“感謝”放進句中讀一讀,看看怎么樣?
(生換詞讀句)
生1:兩個詞意思不一樣,不能換。
生2:就是“祝?!焙?!
(大多數(shù)學生說“祝?!焙?,也有部分學生說能換,可就是說不出理由。)
師:剛才有同學說了它們意思不一樣。它們只是意思不一樣嗎?例如:陳小宇同學幫助了我,我應(yīng)該——?
生:感謝他。
師:對!可如果陳小宇同學沒有幫助過我,但他是我心愛的學生,我也可以——?
生:祝福他。
師:我祝福他健康成長!你們祝福過誰?
生1:我祝福媽媽新年快樂,萬事順利!
生2:我祝福韋秀麗生日快樂!
生3:我祝福全國人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師:好,大家對自己熱愛的親人、伙伴、朋友衷心地祝福了,是因為你們對他們有著一種深厚的感情。那么,雪兒為什么要向“我”祝福?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爭著喊)
“因為雪兒對‘我有感情!”
“因為‘我對雪兒好!”
(“教師應(yīng)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lǐng)和點撥?!贝藭r,老師不失時機地將學生引導到關(guān)鍵問題)
師:雪兒為什么對“我”產(chǎn)生感情?“我”對它好在哪里?(引領(lǐng)全文)請大家?guī)е鴨栴}讀課文,找答案。
一個換詞意見,教師靈動地抓住契機,改變教學策略,引領(lǐng)學生解讀文本。體現(xiàn)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是妙不可言啊!
二、機智——讓課堂精彩
某位教師在教學《學與問》這一課,學生顯然是被哥白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吸引住了,幾個學生爭論起來,有個學生就問:“老師,你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位老師顯然準備不足,但他還是“機智”地處理了這一難題——“同學們,這些問題不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到課后再研究好嗎?”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學生之前“閃閃發(fā)光”的小眼頓時“暗淡”了下來。
無獨有偶,特級教師徐善俊老師教《赤壁之戰(zhàn)》一課,課文學完了,徐老師問學生:“大戰(zhàn)結(jié)束了,周瑜在慶功會上會怎樣向?qū)⑹靠偨Y(jié)這次取勝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會說什么?同樣,曹操也會總結(jié)這次大戰(zhàn)失敗的教訓,如果你是曹操,會怎樣向部下做總結(jié)?”這時,一個小男孩舉手發(fā)言:“我看過《三國演義》,曹操是個從來不認錯的人,他怎么會向部下分析失敗的原因呢?”
一句話使課堂的氣氛像凝固了似的,教學陷入了“困境”。只見徐老師先是一笑,繼而表揚這位學生讀書用心,然后說:“你說得對!咱們就不讓曹操開總結(jié)會了。但是,你說曹操回去以后,獨自一人會不會反省自己?咱們現(xiàn)在就把他的內(nèi)心話掏出來,行不行?”這一問,課堂氣氛頓時又活躍起來,學生把曹操的“內(nèi)省”說得一五一十。
這樣的“峰回路轉(zhuǎn)”“絕處逢生”,真是一個“無法預(yù)約的精彩”?。?/p>
三、機智——讓學生快樂
剛接任三年級語文教學,韋老師并不知道班里的陳小月同學先天口齒有毛病,發(fā)音不準。第一節(jié)語文課,韋老師提問到她,只見陳小月同學站起來,漲紅著臉,低頭小聲地回答了問題。與此同時,已經(jīng)有一些聲音在學著或是在議論開了。韋老師見狀,立刻評價:小月同學回答得真好!她是第一個能回答這個難題的同學。老師聽明白了,你們聽明白了嗎?說著就帶頭鼓掌,掌聲熱烈地響了起來。掌聲一停,韋老師又對大家說:“我們說話就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們心里所想的,陳小月同學做到了,而且她的見解非常獨特!這不值得我們贊賞嗎?”全班出奇的靜,大家或許是重新認識了小月,或許是認真審視了自己;小月同學通紅的小臉漾起了笑的漣漪。
此后,小月積極發(fā)言了,也經(jīng)常聽到她歡快的笑聲了。她在習作中寫到:“以前,沒有哪個老師愿意叫我發(fā)言。我知道,他們是害怕別的同學嘲笑我,他們是在善意地維護我的自尊。是韋老師的那一節(jié)語文課讓我不再自卑,讓我敢在眾人面前說話;現(xiàn)在,我無比快樂,無比幸福!”這何嘗不是老師的幸福呢!
俗話說:“把戲人人會做,各有巧妙不同。”同樣,課堂上的教學機智,我想每一位老師都曾經(jīng)歷過處理過。但我們應(yīng)該追求一種怎樣的教學機智呢?是“緩兵之計”還是“點石成金”? 是“視而不見”還是“潤物無聲”?還是讓我們不斷實踐,不斷感悟,不斷歷練,共同追求教學機智“爐火純青”之境界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