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斌
摘 要:語文課堂上的批注式閱讀是一種研究性閱讀,是一種以主動探究為核心的閱讀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及時給予適當?shù)脑u價指導,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與文本進行廣泛、深入、全方位的對話,促進其對文本理解、感悟的深化,從而使閱讀過程成為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關鍵詞:個性化見解;多元評價;興趣
一、既要尊重文本思想價值又要珍視學生個性化見解
在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的時候,總會遇到學生只就文本主題思想價值統(tǒng)領下的內容作出相應的品味感悟,不敢越雷池半步,更談不上有獨到見解或個性化感悟;有時學生只從自身閱讀體驗或生活經驗出發(fā),拋開文本主題價值作出似乎有個性的品位感悟,可又缺乏必要的深刻性、準確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遵循“尊重文本主題思想主題,同時又珍視自我個性感悟”的閱讀批注策略,不斷培養(yǎng)閱讀思維的準確性、深刻性以及感悟表達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逐步做到文本解讀、感悟表達的個性和共性的
統(tǒng)一。
如:在閱讀《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中“她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钡恼Z句時,批注時有學生寫到:“有了堅定的意志,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庇袑W生寫到:“如果一味固執(zhí)地堅持,夏洛蒂姐妹不一定會成功。還應該歸功于她們智慧地選擇!”還有學生寫到“我覺得不是世界上的每件事每個人都能做得好,也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有所選擇?!边@時,教師就有必要引導學生既要看重文本中蘊含的“意志要堅定”的共性價值,又不忽視學生個性化、合理化的見解,才能收到更加深遠的教學效果。
二、在多方交流展示中相機指導進行多元評價
學生批注式閱讀和交流的過程,就是教師經營評價的過程。交流的形式可以很多,評價的運用也應多元化。
1.在教學巡視中評價
學生閱讀批注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是悄悄地在學生中巡視,幫助。這時,學生內心與文本、教師的空間距離非常接近,學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形成深深淺淺的初識,正是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好機會。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走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隨機巡視指導中尋找有交流推廣價值的閱讀感悟,發(fā)現(xiàn)需要共同探討集中指導的問題,及時給遇到困難的學生以鼓勵和指導,引導閱讀走向深入。
2.在小組交流中評價
每次學生獨立閱讀批注后,組織學生按座位小組或隨機小組組織交流與評價。此時以學生為交流與評價的主體,引導他們就文本的思想情感和表達方式,所作批注的內容和方式等進行賞
讀、評析、展示及評價。教師應參與1~2個小組進行面批,引導組內討論,肯定新穎獨到的見解,指出思想偏頗、觀點片面甚至錯誤的地方。模棱兩可、正誤難辨的地方不輕易否定,而是與學生一起商討,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思維分析、探究問題。
3.在匯報展示中評價
在小組推薦或自我舉薦的基礎上,激勵學生品讀賞析對文本的感悟理解,同時,可以利用好實物投影有選擇地展示,全班可馬上看見某位同學批注的文字、圖畫、標點或行款,全班共評,發(fā)表見解。對于批注時典型的片面、平淡、離奇、馬虎等現(xiàn)象,展示出來供大家引以為戒;對于全面、獨到、透徹、整潔的批注供大家借鑒和仿效。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何種層面、何種方式的評價,一定要讓學生表達到位,教師盡可能多地激發(fā)引導,即使在學生的批注內容不全面時,也盡量引導學生自己或同伴補充;為了避免教師包辦或優(yōu)秀學生唱主角的情況出現(xiàn),每次發(fā)言先從學習困難的學生開始,優(yōu)秀學生必要時進行補充。這樣鼓勵他們知得知失,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和批注質量。
三、不斷培養(yǎng)批注式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為進一步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不斷激發(fā)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的熱情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深度閱讀、精當批注良好習慣和品質,深化批注式閱讀的效果,我們組織實施評價的功能性取向有兩個核心:
1.以激勵肯定為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批注興趣
批注式閱讀是學生自主閱讀體悟,敞開心靈對話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出了文章做批注的精髓,把自己對文本思考的痕跡寫下來,每一處批注都是一處精彩的對話、可貴的見解。在進行交流評價時,教師引導全班學生悉心傾聽每個同學的心聲,從“理解的合理性、表達的準確性、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交流的主動性”等方面作出必要的肯定,及時給予適當?shù)谋頁P與激勵,同時用商榷的口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改進提高。在此基礎上,提醒全體學生及時有選擇地修改和補充完善自己的批注,
定期舉行“閱讀之星、小小評論家”等評選活動,在提高中感受成功,在肯定中激發(fā)熱情,使興趣不斷增長。
2.從課內走向課外,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批注習慣
實踐證明:學生閱讀感悟品質的形成與提高離不開學生的自我應用和教師的長期引導激勵。因此,在學習完一篇文章后,教師經常把給文章做批注作為一項專門的作業(yè)布置給學生,引導學生走進與課文相關文本,在課外閱讀中適時精當?shù)剡\用批注,并不失時機地定期展示交流批注閱讀成果?!傲晳T成就品質。”長此以往,在閱讀時給文章做批注,在閱讀中與文本潛心對話,才能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自覺行為,一種內在品質。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在批注式閱讀教學的評價中,教師只有深入文本,深入學生心靈,做有心人,做貼心人,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激勵、指導功能,使批注式閱讀教學更有成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沙口小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