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全紅
摘 要:文本多元解讀已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認同,但有為數(shù)不少的語文教師卻矯枉過正,進行無效的解讀。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地亂解亂讀,并不意味著可以有絕對的“彈性”,而必須有一定的“規(guī)范”,必須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解讀范圍的引導。本文提出了有效進行文本多元解讀的方法與對策,切實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
關鍵詞:閱讀;文本;多元解讀;個性
閱讀過程是閱讀個體的感悟和體驗建構的過程,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文本總是存在著某些“空白”和“不確定性”,因而讀者閱讀鑒賞過程中有著充分的能動性,存在著自由發(fā)揮的極大空間。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生活經驗、文化修養(yǎng)、藝術趣味不同,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也不同,存在著主觀差異。
一、發(fā)揚民主教學,搭建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要想讓學生在多元解讀文本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搭建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我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觀念,桎梏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F(xiàn)代教育觀念和教學實踐強調教師要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教學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健全和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正如語文新課標所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币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做學生主體的“守護者”,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應當變支配者為引路人,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放下身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氣氛中與學生研究探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了,才有課堂上師生間情與情的相融,心與心的相通,教與學的相長,師與生的互促,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和個性特長才會有形成的“土壤”和“養(yǎng)分”。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受到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文本多元解讀才得以真正開展。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有效進行多元解讀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點”,似乎也都可以作為教學的著力點,但教師在處理教材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如何,還可在處理教材上見功夫。教師應該在處理教材時,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有效進行文本解讀。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曾說過:“有的文本語言如清流,描物寫態(tài),細膩動人,脈脈含情;有的如驚雷,議論風生,振聾發(fā)聵,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質樸無華,平淡實在,耐人尋味;有的如紅葉,嬌艷華美,色彩斑斕,燦爛迷人……”但是漢語言又是最具朦朧、模糊且多義性的特點。著名學者金岳霖先生說:“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是朦朧、模糊,它的涵蓋面幾乎無邊無際,暗示性幾乎無際無涯?!蔽膶W作品主旨的詮釋,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甚至可以說是作品鑒賞和閱讀教學的必然歸宿。它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使學生對課文實現(xiàn)本質性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認識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
三、做到“多元有界”,切實提高多元解讀效果
物極必反。個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不是絕對地學生化,更不是普遍化、隨意化。無論怎么“多元”,總有一個界限。作為閱讀客體的文本雖然存在著“空白”和“不確定性”,但必然會有許多顯性的、鮮明的“規(guī)定性”,總會有“作品視界”范圍,多元解讀也只能在這個范圍內進行。雖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哈姆雷特總還是莎士比亞所描寫的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成為堂吉訶德。正如童慶炳在《文學理論教程》中指出的,閱讀接受一方面是多元的、無限的,存在著審美差異性;另一方面是有限的、有范圍的,存在著社會的共通性。因此,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地亂解亂讀,并不意味著可以有絕對的“彈性”,而必須有一定的“規(guī)范”、價值取向和解讀范圍的引導。
多元解讀要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文本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習的載體,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才能有效解讀文本。錢夢龍老師說:“找到文本對解讀的限制和解讀自由度之間的契合點,恰恰是閱讀教學最能顯示其魅力之處。因為閱讀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要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學會品味語言,捕捉文字背后的隱含信息,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獲得審美的愉悅,對文本作出既富有創(chuàng)造性又符合文本實際的解讀。”
多元解讀是真實的閱讀,是孕育創(chuàng)造性品質的閱讀,理應受到格外的重視和尊重。我們應把文本多元解讀真正落到實處,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行為,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們期待著,在學生閱讀的枝頭上綴滿富有個性的花朵,鮮艷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