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彥文
摘要: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實驗已經成為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而演示實驗在實驗教學中是經常遇到的。本文從實際教學出發(fā),從八個方面,理論結合實例說明如何優(yōu)化課堂演示實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可見度 積極參與 啟發(fā) 多媒體
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而演示實驗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的。演示實驗不僅可以使物理知識更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演示實驗還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演示實驗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個人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做好演示實驗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們應如何做好演示實驗使我們的教學更符合學生的要求呢?筆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學中總結了一些經驗現(xiàn)闡述如下。
一、要有充分的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需要認真研究和準備。如果輕視課前演示實驗的準備工作,往往會造成演示失敗或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情況,以致在課堂上手忙腳亂,最終只好“強行”讓學生接受結論,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課前應反復操作,對于在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能及時排除。例如,演示“澆不滅的蠟燭”。第二,教師在課前要準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全部儀器、材料,注意考慮備用器材。例如,演示電學的實驗中,要考慮到萬一某燈泡燈絲斷了怎么辦?因此要準備好備用的帶入課堂。第三,掌握演示時間,注意與教學進度緊密配合。例如,一位教師演示“水的沸騰”,教師和學生盯著燒杯十多分鐘水都沒有沸騰,學生等得不耐煩了都在竊竊私語,教師只能停止實驗,讓學生強行接受實驗現(xiàn)象。這些失敗不光沒有達到演示的目的,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反感,對物理失去興趣。第四,教師要考慮除教材中規(guī)定的演示實驗外,還可以適當補充哪些實驗,或對現(xiàn)有的實驗作出必要的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演示實驗操作要規(guī)范,注重示范性
教師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xiàn)象時動作要準確、標準。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規(guī)范操作,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而且會使學生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實驗習慣。教師的實驗操作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只有教師一絲不茍地正確操作,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正確的實驗技能,因此,教師在演示實驗時,應注意物品整潔,排列有序,裝置整齊,設計合理,操作規(guī)范。
比如,在演示電學實驗時,要注意各接線柱的接線要正確;接完后要仔細檢查,認為無誤后方可閉合開關。這一系列的操作要熟練、準確無誤。在使用天平和彈簧測力計時要嚴格按照正確的使用方法進行操作,讀溫度計、量筒、刻度尺等測量工具的示數(shù)時要注意視線。
三、注意演示的方法、技巧,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演示設計要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使演示產生最佳效果。有些演示實驗,如果按照課本簡單重復,學生會索然無味。如果教師稍加改變,推陳出新,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演示同種電荷互相排斥實驗前,先演示這樣一個實驗,左手拿一把下端散開的尼龍繩,用右手自上而下的捋幾次,結果非但不合攏,反而更散開,學生感到很奇怪,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再演示同種電荷互相排斥實驗,這樣,教學效果就好多了。
四、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不光要表演正確的東西,有時也可以有意識地暴露一些錯誤的東西,讓學生來分析糾錯,以提高他們的實驗、觀察、分析的綜合能力。例如,初學電路的學生往往對串并聯(lián)電路的連接有較大困難,這時應鼓勵學生到講臺上利用電學示教板連接電路,連接正確要加以表揚,呈現(xiàn)錯誤的接法要讓全班學生辨析、評價,從而使學生避免出現(xiàn)同一種錯誤。
例如,我講“其他簡單機械”一節(jié)時,我給每個小組準備了滑輪、鐵架臺、細線、鉤碼、彈簧測力計,要求學生選出幾種器材把鉤碼提起來,我在巡視時找出三個有代表性的學生到前面演示,學生演示我在旁邊演說,學生很自然地就明白了什么是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以及它們的特點,同時還學會了組裝,并且為將來滑輪組的計算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如在講聲音的特性時,我找了7個啤酒瓶子,里面分別裝了不同質量的水,然后用一根筷子敲擊瓶身,讓學生感受聲音是否相同,然后我用這個“水瓶琴”演奏了一首《蝸牛與黃鸝鳥》,有很多學生都想試一試,其中有一名學生敲擊出了優(yōu)美的樂曲,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整節(jié)課學生都處于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
五、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避免學生像看戲一樣看教師做實驗。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在關鍵時刻提問學生,讓學生邊思考,邊通過演示實驗來分析,以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目的。
如講“浮力的應用”一節(jié)時,我利用小西紅柿的不同狀態(tài)分別講解了什么叫漂浮、懸浮和下沉,然后引導學生對水中西紅柿進行受力分析,讓學生在黑板上分別畫出了漂浮于水面、懸浮水中、沉在水底的西紅柿的受力分析圖。然后我又取出三個外表幾乎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們分別放入水中,讓學生仔細觀察上浮、下沉和懸浮現(xiàn)象,小球為什么會處于三種不同的狀態(tài)呢,物體在水中的浮沉取決于什么呢?然后引導學生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從而引出“浮沉條件”,這個浮力難題學生就循序漸進地理解了。
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全面、更直觀地感受物理知識,更激發(fā)了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邊演示邊與學生溝通交流,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更樂于接受教師的講解,起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總之,作為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演示實驗,應得到每一位物理教師的重視,我們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努力探索研究更適合教學、適合學生的演示實驗。教學時,我們應充分利用演示實驗,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促進學生個體素質和個人能力的提高。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