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
摘要: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教學的輔助教學手段應用于英語教學中,能創(chuàng)設真實的英語交流環(huán)境,有效地彌補了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的不足;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信息反饋功能,及時評價,加大練習密度,有效提高教學實效;利用信息技術教育交互性優(yōu)勢,搭建交流學習平臺,增加互動頻率,提高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 英語教學 有效整合 提高效果
現(xiàn)代教育媒體是一種新型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也是當前世界教育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向。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廣和實施,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也走進了學校,走進了課堂,使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化媒體教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形成了多種媒體組合的教學系統(tǒng),促進了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從而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單一呆板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與時俱進,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諸多能力的發(fā)展。
一、提高注意力
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進行的活動,只有調動雙方的積極性,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有機地使用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計算機具有的儲存、自動編排歸檔和隨時檢索的功能,把多媒體和網(wǎng)絡運用到英語教學中,能快速地為教材編入新的英語語言信息,并隨時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積累。通過PowerPoint等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如數(shù)據(jù)、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集成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lián)系,使抽象的圖形、數(shù)字和呆板的文字、圖片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真實、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語言學習情景。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學習高中英語第一冊Unit 18時,可設計這樣一個教學課件:首先,將一組美麗的新西蘭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生動地展示出美麗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清新的海風。然后,展示新西蘭的地形、地貌、主要城市等。這樣運用計算機創(chuàng)設出語言的真實情境,學生邊看邊接受新知識,不僅記得牢固,而且學得興趣盎然,情趣大增。與傳統(tǒng)教學的課本、錄音機相比,多媒體計算機提供了更為真實、更接近自然規(guī)律的語言輸入。這是任何其他媒體所不能替代的一種交互方式,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并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利用信息技術尋找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都是比較滯后、死板、單調,其采用的大多為粉筆加黑板的形式,主要依靠的是教師講解,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率低下、不足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許多學生便會喪失對英語學習的信心與興趣。筆者認為,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若能將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巧妙地引入其中,便能更生動具體形象地詮釋出所要教授的知識點。依托信息技術下的英語教學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經(jīng)由其超強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可以將知識更生動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同時由于其豐富性、多彩性,也可以很好地拓展學生思維空間,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重建她們的學習信心。
三、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信息技術教育多種視聽手段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運用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豐富的視頻信息和逼真的類似于純真的語言信息,新穎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刺激學生的大腦,豐富視聽感官,增加刺激的信號強度,加深了大腦皮層的痕跡,從而增加了知識存儲的鞏固率。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手段的使用中,多種視聽媒體可以模擬類似于真實的英語交流場景,無論是課文內容情境的體現(xiàn),還是英語語言交流的環(huán)境,都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圖像和聲音再現(xiàn),傳達到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充分體驗,激發(fā)思維的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積能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有效提高英語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人教版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A Unit 10 Frightening Nature時,由于學生從未真正體驗過地震、颶風、海嘯、火山噴發(fā)等天災,對其破壞性的了解也較為抽象。筆者從網(wǎng)上下載了有關自然災害的英文講解片斷。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對這些自然災害有一個直觀的了解,還能學到相關的英文詞匯,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基于好奇心,以問題為導向,在教師精心設計下學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為核心的各種現(xiàn)代教育媒體并把它們有機整合起來,具體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去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針對學習中的疑難,通過采用自主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探討,并對多種意見進行記錄、整理、分析、歸納、比較,得出正確的結論。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討論、探究,這既體現(xiàn)了“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例如,在教授人教版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A Unit 10 The world around us時,在學完閱讀文章后,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由于人為因素而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結合學生實際,我從地理教材中通過掃描儀獲取了三幅圖片:酸雨圖、地震災后圖和沙塵暴圖。三幅圖都配有動畫,展示了它們形成的過程。課上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解決環(huán)境污染的有效辦法,試圖用英語寫成短文,大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專門的聽力課教學中,存在著方法不科學,過程處理簡單化的現(xiàn)象——“教教材”現(xiàn)象。又如,教師的做法局限于“放音、做題、對答案”:教師只是對生詞和難句進行解釋,忽視了聽力技能、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把多媒體應用于英語聽力教學,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只要教師善于設計,善于組織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主動地探索,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就可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欲,順利地建構學生的知識結構。
參考文獻:
[1]藺鳳平.多媒體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09(9).
[2]王才京.試論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江西教育,2011(2).
[3]李豐芹.中學英語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0).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