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羽 王婷婷
【摘 要】“御宅族”既是產業(yè)經濟現(xiàn)象,更是社會文化現(xiàn)象。近來,諸多學者從不同的學科與理論視角入手研究御宅族,比如青年社會學、媒介依賴、身份認同和亞文化理論等,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本文另辟蹊徑,從御宅群體與現(xiàn)代媒介的關系出發(fā),認為這是信息化社會下的一種新的生存方式,源于人對技術、信息、符號化虛擬世界的媒介崇拜心理。
【關鍵詞】御宅族 媒介崇拜 虛擬世界
一、從“御宅族”到“宅文化”
近年來,我國互聯(lián)網上流行著的新興詞語,比如“宅男”、“腐女”、“蘿莉”、“正太”、“萌”、“吐槽”等,其實這些網絡熱詞都是御宅族亞文化的延伸詞匯。所謂“御宅族”是指那些沉浸在對某樣事物狂熱愛好中的,并且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經營這些興趣的青年群體。一般來說御宅族主要熱衷于ACG,即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和電子游戲(Game)的合稱,而廣義上御宅族的愛好涉及了包括軍事、交通、玩具模型、電腦軟件、流行文化和學術研究等許多其他方面。御宅族起源于“動漫王國”日本。隨著日本影視劇《電車男》的熱播,臺灣地區(qū)的網絡論壇開始使用像“阿宅”、“阿寢”、“宅男”等新詞,然后傳入了大陸與“家里蹲”等社會現(xiàn)象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宅文化”。
一方面,御宅族擁有驚人的消費力和經濟文化推動力。他們基于自我喜好花費時間與金錢,嘗試使用各種技術與媒介,如搜索信息資料、收藏物品、消費文化產品,有效刺激了動漫電玩、影視傳媒、玩具制造等產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他們在自己狂熱喜愛的領域擁有異于常人的知識、技能和探究精神,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培養(yǎng)出了畫家奈良美智、動畫導演庵野秀明等一批天才藝術家,以此抗衡歐美文化的霸主地位。但是一方面,尤其是在日本發(fā)生了1988年“宮崎勤殺人事件”和2008年的“秋葉原殺人事件”之后,在傳媒大肆渲染之下御宅族的形象日趨負面,給人以性格孤僻、足不出戶、不擅社交、沉迷電子媒介等刻板印象,由此引發(fā)的隱蔽青年、啃老族等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二、“御宅族”與媒介崇拜:技術、信息與虛擬世界
“媒介依賴癥”是解釋御宅現(xiàn)象的一個理論維度,過度地接觸和使用電視、電腦和游戲設備等媒介,容易形成從媒介內容中尋得行為標準和價值判斷依據(jù)的病態(tài)依賴。另外,不管是觀看動漫作品還是玩電子游戲,都是面對電子屏幕,在狹小的、相對封閉的空間中進行的,缺少與現(xiàn)實世界互動,在這種電子媒介環(huán)境中成長的大多數(shù)人的內心世界是孤立的、閉合的。
但是,“御宅族”并不完全等同于“宅男宅女”,“宅”字很容易望文生義,雖然“御宅”字面上的本義是“貴府上的”、“您家的”,可由于漢語和日語的文化差異,其真正的內涵和所代表的亞文化群體的特點有很大不同。“御宅族”中的“宅”絕不是簡單的“宅在家”之義,而是阿宅們通過文化實踐構筑一種在精神上完美的自我空間。①他們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沉湎于ACG的二次元世界中,積極參與群落內部的文化活動,但是很少與三次元住民敞開心扉的交流。早期ACG作品多以平面的二維空間呈現(xiàn),故動漫電玩中的虛擬世界被稱為“二次元世界”,而現(xiàn)實世界是立體的三維空間,就屬于“三次元世界”。
因此,與其說御宅族患有媒介依賴癥,不如說他們浸淫在所愛之物中產生了媒介崇拜的心理。所謂“媒介崇拜”,即人們在使用傳播媒介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對媒介過分依賴、認同與盲從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上把接觸媒介作為必不可少的日常習慣和日常儀式。②御宅族在其文化實踐中幾乎完全依靠媒介與現(xiàn)實世界建立聯(lián)系,他們更愿意通過媒介表達自我和感知外部世界,把媒介技術本身,媒介所建構的內容、信息符號和虛擬世界視為現(xiàn)實與真理,與此同時媒介也為使用者提供快感消費,以及幻覺、興奮、安全感、滿足感等替代性的情感體驗。
1、媒介技術的崇拜
媒介技術的極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御宅族這一新時代部落的形成,同時也引發(fā)了他們的媒介崇拜心理。御宅一族可謂都是最前沿的媒介技術達人,具有強烈的技術適應的緊迫感。每當各式各樣的新興電子產品上市,從最新的智能手機、Apple產品、電玩軟件到玩具模型,他們會對各種新潮產品都嘗試一把;從初代游戲機到次世代的PS4、Wii、Xbox和NDSL掌機,每次技術設備的更新?lián)Q代都會受到他們的熱捧,衷情于正版產品,一擲千金,即使財力有限也會省吃儉用去購買,精心收藏并潛心研究。從電視、錄像機、刻錄機、平板電腦到藍光影碟機,家電的普及帶來了數(shù)碼化、去中心化的生活方式。全球化背景下歐美日韓的卡通動漫、大眾影視、流行音樂等文化產品大量涌入中國,這些行業(yè)為了生存與發(fā)展,改變了市場經營策略,由吸引兒童轉向吸引成年人。東京動漫展、香港動漫電玩節(jié)、中國國際動漫節(jié)等各種商界或民間舉辦的ACG盛會吸引了大批動漫迷。信息娛樂等無形產品儼然成為這個時代的消費風尚,贏得了眾多堅實的粉絲,為御宅族群體的擴大奠定了基礎。
2、媒介信息與影像符號的崇拜
在網絡化、數(shù)字化的媒介環(huán)境下,御宅一族的精神空間由信息組建而成。御宅族患有信息跟進的強迫癥。他們是“時刻在線”一族:泡論壇、看博客、刷微博、瀏覽IT資訊網站;使用各類通訊軟件微信、QQ、Line和Skype;也建立個性化主頁,及時發(fā)布自己最新的動態(tài)和心情,在時空上與最新信息始終保持零距離接觸。御宅族迷戀于ACG,高度認同自己的興趣愛好,全身心投入其中,而且把它視為日常生活的主題。他們反復研讀動漫作品,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設定、臺詞、配樂等細節(jié)逐一品味,對于相關的周邊產品和行業(yè)動態(tài)也了如指掌。他們也通過各種媒介渠道把有關ACG的獨到見解和自身的熱愛之情傳達出去。沉湎于網絡社區(qū)的他們與志趣相投的網友交流討論,互相轉載資訊,對某些問題深入探討,進行人文創(chuàng)作,以此獲得彼此的共鳴和自身的滿足感。故而他們培養(yǎng)出了極強的專注力和高超的信息收集、分析、整合的能力,在熱衷的領域擁有百科全書式的專業(yè)知識。endprint
御宅們?yōu)榱苏莆兆钋把氐馁Y訊,他們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信息采集機能,如饑似渴地收集和占有信息,對信息的渴望到了偏執(zhí)的程度。對他們來說,獲取信息、跟進信息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儀式,信息容量的多寡、掌握信息的快慢和信息渠道通暢與否也極其重要。這種對信息的過度依賴,反而被信息及其所包含的價值觀控制思維,產生了信息崇拜心理。
動漫影音和電子游戲具有視聽的震撼性和畫面的直觀性,暴力、魔幻、耽美、穿越,御宅們深陷ACG中的角色和虛構的故事世界不能自拔,他們崇拜這些極具魅力的影像符號,追逐影像化的真實。媒介技術帶來了“觀”與“聞”的無所不能,不斷滿足人的視聽欲望也不斷刺激人對影像的快感消費。媒介延伸的不僅是人的眼睛和耳朵等感覺器官,更是神經系統(tǒng)向整個世界存在感覺的延伸。宅青們對真實的崇拜轉移到了對影像符號的崇拜,被媒介表象所麻醉,將那些被修飾、被美化的虛擬世界當作精神家園。
3、媒介化虛擬世界的崇拜
御宅族極少與“圈外”人直接交流,他們更擅長使用網絡媒介制造一個符號化的自己,以興趣愛好為中介尋找同道中人交流互動,比如以虛擬的身份加入線上論壇的討論,以角色化的表演參加動漫展、COSPLAY、同人志販售會等線下活動。他們在族群內部中的交流也有著獨特的語言符號和思維方式,如使用一些來自動漫作品的詞匯“腹黑”、“殘念”、“賽高(最棒的)”、“KUSO(可惡)”等等。這些都是御宅們詮釋自我、與人交際的獨特方式。
網絡游戲所建構的二次元世界也極具誘惑,“游戲宅”可從中體驗到現(xiàn)實世界中難以獲得的征服的樂趣、暴力的酣暢和無盡的快感,這些可在虛擬世界盡情享受的快樂在實體世界中卻不易獲得,因為這不僅需要持續(xù)奮斗與努力,有時候還要犧牲自由甚至生命。而虛擬世界消解了現(xiàn)實世界的各種限制,御宅青年遁入網絡空間掙脫枷鎖,無拘無束,不擔責任,尋得了一種虛幻的自由和幸福感。御宅族癡迷于“居住”在由媒介和自我共同建構的虛擬世界中,虛擬身份的匿名性也使得他們可以在虛擬現(xiàn)實中更加安全、暢快地釋放本真的自我,以替代與現(xiàn)實社會的互動。
浸淫虛擬世界不僅是他們接觸和認識外部世界的一種途徑,也成為他們逃離現(xiàn)實的一種方式。有一項調查表明國內御宅青年接觸率最高的媒介是個人電腦,其使用動機以“逃避壓力”為首,越是具有逃避壓力需求的,網絡的使用程度越高。③國內御宅族的主體集中在80后年輕人,這一代人多數(shù)是獨身子女,從小被呵護被寵愛,同時享受著相對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但是他們是孤獨的一代,從小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卻在電視影像中成長,習慣了獨處,對新興的互聯(lián)網新媒體的使用也游刃有余。長大后,他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這個實體世界的主人,面臨學習生活的壓力和激烈的社會競爭,更加傾向于躲在自我筑構的精神空間中自我保護,而此時ACG成為了暫時可以忘卻焦慮與困惑的港灣,網絡虛擬世界成了施展才能的舞臺。
此外,現(xiàn)代媒介技術在滿足他們的物質和精神雙重需求方面比以往更加便捷。網絡虛擬世界將社交、教育、金融、貿易、娛樂融匯一體,網絡購物、網上訂餐、遠程教學,不用舟車勞頓,只需動動鼠標和指尖,日常生活便輕松愜意,生活無拘束,也擁有更多自由時間去經營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為外在的人情世故所累。
“御宅”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存方式,社會對他們的態(tài)度應該更加寬容和理性,與其將他們視為異類,不如將其視為信息化社會的必然產物,以平常心對待,并將御宅族的生活形態(tài)、思維習慣、交際方式納入現(xiàn)代社會行為方式中。而御宅青年也應該將現(xiàn)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區(qū)分開來,直面真實的人生,追逐夢想,不斷成長?!?/p>
參考文獻
①葉凱,《御宅文化的經濟空間》[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②樊葵:《媒介崇拜論:現(xiàn)代人與大眾媒介的異態(tài)關系》[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10-11
③易前良、王凌菲,《青年御宅族的媒介使用動機研究——以南京地區(qū)為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4)
(作者: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