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摘 要: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途最廣、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近年來,混凝土強度不斷的提高成為它主要的發(fā)展趨勢。發(fā)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強混凝土。有些遠見卓識的專家考慮到某些工程的需要,在提出高強度的同時,也提出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些年,在很多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關鍵詞: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分析
1 概述
在我國的建筑行業(yè)中,混凝土已經(jīng)逐漸的成為了使用量最大并且用途最為廣泛的材料了,然而,有一些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在處于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下時,其耐久性卻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這不但會降低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能,同時還會對整個結構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那么后期的維修和養(yǎng)護改裝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大大地提升了整個工程的保養(yǎng)成本,給居民及社會帶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和不良的影響。所以,在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相關人員不但要考慮到結構的整體承載力、裂縫和變形的驗算設計,同時更高考慮到結構的耐久性,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應采取科學合理并且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從而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2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
2.1 原材料的選用
2.1.1 水泥
采用品質(zhì)穩(wěn)定、強度等級不低于P.O42.5級的低堿硅酸鹽水泥或低堿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合料僅為粉煤灰或磨細礦渣),禁止使用其它品種水泥。品質(zhì)應符合GB175-2007規(guī)定。
2.1.2 粗骨料
選用粗骨料時,應在相應的設計要求下,選擇級配良好并且質(zhì)地堅硬的花崗巖、石灰?guī)r或是輝綠巖等空隙率小并且吸水率低的球形卵石,其含泥量應不大于0.5%,片狀顆粒的含量應小于5%,壓碎指標也應是小于10%的。
2.1.3 細骨料
選擇細骨料時,應盡可能地選擇質(zhì)量均勻并且級配良好的天然中粗砂,這里是不建議采用山砂和機制砂的,同時更是禁止采用海砂的,細骨料的細度模數(shù)應在2.5-3.0的范圍內(nèi),砂的含泥量應是小于1.5%的,其泥塊含量應小于0.1%,同時應準確地控制其泥土和云母的含量。
2.1.4 礦物摻合料
適當摻用優(yōu)質(zhì)I級粉煤灰、磨細礦渣、微硅粉等礦物摻合料或復合礦物摻合料,礦物摻合料摻量不超過水泥用量的30%,粉煤灰與磨細礦粉復合使用時,兩者之比1:1。
2.1.5 外加劑
在選用外加劑時,應盡可能地選擇塌落度損失小、能適當引氣、具有高效減水性能并且能細化混凝土孔結構的外加劑,因為這類外加劑能夠有效地改善并且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同時應適當?shù)慕档桶韬纤挠昧俊?/p>
2.1.6 拌合及養(yǎng)護用水
拌制和養(yǎng)護混凝土用水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的要求。凡符合飲用標準的水,即可使用。
2.2 預防鋼筋的銹蝕
通常情況下,主要采用環(huán)氧涂層的方法來預防鋼筋的修飾的,其具體的操作為先在鋼筋的表面噴涂上一層環(huán)氧樹脂粉末,這樣就會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環(huán)氧樹脂防腐涂層,這一保護層對鋼筋能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避免其出現(xiàn)腐蝕的問題。
另外,采用混凝土表面涂層的方法也是較為方便和有效的,施工中所采用的涂料與鋼筋表面應具有良好的附著性,同時其也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和耐堿性,還可以在涂料中添加適量的高效減水劑,這樣在保證了混凝土拌合物不需要太高流動性的同時,也適當?shù)亟档土擞盟浚冶染偷玫搅艘欢ǔ潭鹊慕档?,保證了混凝土結構具有合適的孔隙率。
2.3 避免或減輕堿集料反應
混凝土的堿集料反應是有著很大的危害的,當其發(fā)生了反應時,通常都會很難將其完好地恢復的。因此,如果混凝土采用了堿活性反應的骨料,那么設計人員就應從材料的配合比出發(fā),為了充分地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須準確地控制混凝土中的堿的總體含量。
另外,如果選擇了早強劑作為外摻劑,那么其就可能會產(chǎn)生高含量的堿,為了防止堿集料反應的發(fā)生,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就應對外摻劑的使用提出明確的要求。
2.4 加強混凝土施工工藝控制
2.4.1 混凝土的拌制
在正式開始拌制混凝土之前,必須先進行相應的實驗工作,從而準確地確定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彈性模量、強度以及工作度等因素,這樣才能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之后應按照這一配合比對混凝土原材料進行準確的稱量。拌制混凝土之前,應先測定細骨料的含水率,天氣等外界因素是很容易干擾其含水率的,當其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化時,就會隨之調(diào)整施工的配合比。
在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其時間應是多于30s的,而攪拌的總體時間應在2-3min的范圍內(nèi),應先進行含氣量的測試工作,之前才能將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同時應將其控制在2-4%的范圍內(nèi)。
2.4.2 混凝土的運輸
運輸混凝土的過程中,建議采用專業(yè)的,同時應盡可能的連續(xù)運送混凝土,每一次運輸?shù)臅r間間隔應是小于45min的。如果施工作業(yè)正處于夏季的高溫天氣時,那么一定要采取有針對性的降溫對策,同樣的如果在冬天寒冷天氣下施工時,為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受凍的問題,也應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
2.4.3 混凝土的澆筑
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應在充分地考慮到工程項目的具體特點、施工條件以及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環(huán)境等因素的基礎上,科學的設計出施工時具體的澆筑方案,包括澆筑起點、澆筑進展方向以及澆筑厚度等內(nèi)容;進行澆筑時,不能隨意更改已經(jīng)確定的澆筑方案,應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出現(xiàn)離析的問題。建議采用連續(xù)推移的方法進行混凝土的澆筑作業(yè),混凝土的一次攤鋪厚度應是小于300mm的,同時其間隙的時間也應小于90min。
2.4.4 混凝土的振搗
所有混凝土一經(jīng)灌注,立即進行全面的搗實,使之形成密實、均勻的整體。混凝土的密實采用高頻插入式振搗棒和附著式振動器聯(lián)合振搗的方法進行。混凝土振搗采用操作臺統(tǒng)一控制,操作臺有專人負責,統(tǒng)一指揮,嚴格控制振動時間及振動順序。
2.4.5 混凝土的養(yǎng)護
混凝土養(yǎng)護要注意濕度和溫度兩個方面。養(yǎng)護不僅是澆水保濕,還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溫度變化。在濕養(yǎng)護的同時,應該保證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內(nèi)部溫度和所接觸的大氣溫度之間不出現(xiàn)過大的差異。采取保溫和散熱的綜合措施,防止溫降和溫差過大。
2.4.6 混凝土的拆模
混凝土拆模時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還應考慮拆模時的混凝土溫度不能過高,以免混凝土接觸空氣時降溫過快而開裂,更不能在此時澆注涼水養(yǎng)護。拆模后的混凝土結構應在混凝土達到100%的設計強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設計荷載。
2.4.7 高溫季節(jié)混凝土施工
在高溫下拌和、澆筑和養(yǎng)護會損壞混凝土的質(zhì)量和耐熱性,過熱性,過熱會使坍落度損失過快,拌合物用水量增大。因此,炎熱天氣施工對混凝土的最高溫度和建筑作業(yè)要有限制。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溫度的主要措施有:
(1)采取對集料遮蔭或圍蓋和噴水冷卻,對其它組成成分遮蔭或圍蓋;(2)對輸送泵搭棚遮蔭,對混凝土輸送泵管道包裹保溫隔熱棉被套、對拌合水冷卻;(3)對與混凝土接觸的模板、鋼筋及其它表面在混凝土澆筑前覆蓋布和噴霧狀水冷卻至30℃避開高溫時段;(4)充分利用夜間進行混凝土灌注。
3 結束語
文章對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的有效措施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和探討,要想充分地提升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保證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那么對混凝土構件就應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工作,選擇高性能的設計材料,同時嚴格地控制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而在結構的使用階段,還應采取有效地維修養(yǎng)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