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琴香
幼兒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yè)群體,心理素質(zhì)不僅與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密切的關系,而且將直接影響到她們的教育對象——幼兒的健康成長。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只關注教師的保教質(zhì)量,強調(diào)幼兒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義務,而忽視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如果教師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始終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那么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將不堪重負,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
一、工作強度過高,精神緊張焦慮,需釋放教師心理壓力
幼兒教師既要關心幼兒生活起居,又是一名懂教育的“教育家”,精通琴棋書畫的“藝術家”,撰寫文章的“作家”,與家長溝通的“外交家”。在一天的工作中,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餐、飲、睡、便與安全,又要負責對幼兒進行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與指導;既要不停說話,又要不停地走動;既要“眼觀六路”,又要“耳聽八方”;既要考慮班級內(nèi)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又要及時處理幼兒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各種各祥的問題;上課之余還要寫許多的計劃、小結(jié)、觀察筆記、反思報告、幼兒成長檔案等。一天工作結(jié)束后,很多教師的聲音都己沙啞,話都不想再與家里人說,因為己經(jīng)與幼兒說盡了。工作內(nèi)容瑣碎、繁重,擠占了教師許多的休息時間,花費了教師較多的精力,也占據(jù)了許多思考的時間、自由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吸取新知識的時間,而且也加重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和負擔。
然而對于教師來說應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合理地安排好工作、學習和生活之間的關系,盡量每天適當留出余地。無論工作多么繁忙,每天應留出一定休息“喘氣”的時間,如爬山、喝茶、聊天等,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讓精神上繃緊的弦有松弛的機會。幼兒園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幫助教師有效地減輕工作負擔。如我園課程內(nèi)容相對固定,不盲目跟風,這樣教師就會少走彎路,盡管同一主題年年做,但對教師來說,組織策略可以調(diào)整和完善,這樣教師準備活動的時間更少,對活動把握更有效。每個主題、每個大型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們都會亳無保留地與大家分享。一旦有人有了好主意,或者組織了一個效果不錯的活動,很快會在全園推廣。減少教師不必要的重復勞動,使教師在工作中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
二、付出與獲得失衡,產(chǎn)生情緒波動,需疏通教師心理淤積
人們總是希望有付出就有回報,付出與得到是對等的。幼兒教師每天都在做著同樣勞累的工作,都在辛勞地付出,既有保育的要求又有教育的責任,還有教學的任務;工作時既要身體各部位不停運轉(zhuǎn),精神上也需高度緊張。那么得到的回報如何呢?幼兒教師工資與國家公務員的工資相比相差甚遠,與義務教育的教師工資相比較也偏低,退休后的生活補貼更沒保障。職稱、崗位、地位等實際問題得不到很好地解決,使一些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不喜歡,想問題走極端,遇事不冷靜,經(jīng)常發(fā)牢騷,情緒悲觀消沉。
園長要抓住一切機會,極力為教師呼吁,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通過法律法規(guī)合情合理合法地為教師爭取工資報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關系,抓住發(fā)展學前教育的大好時光,保障好教師的職稱、工資、生活補貼、評優(yōu)、編制等問題,讓教師無后顧之憂,輕松上陣,消除煩惱,最大限度地消除引發(fā)教師心理失衡的外部因素,讓教師合理正當?shù)男枰跐M足過程中不斷產(chǎn)生珍愛自我,熱愛工作的積極情感,從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三、生活圈子狹小,人際關系不和,需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幼兒教師基本上是女教師,生活圈子基本是兩點一線,家里忙家務,單位忙工作,工作性質(zhì)都是與天真可愛單純的幼兒接觸。八小時之外的空閑時間極少,即使偶爾有空的時間也不想走出去,就想安靜休息一下。這種生活的單調(diào)、工作的封閉,容易造成幼兒教師斤斤計較、心胸狹窄,毫無寬容之心,眼中容不得半點沙粒,看問題表面的多一些,容易被外面環(huán)境感染,情緒化處理問題,也較喜歡傳是非,這是幼兒教師的突出特點。如果角色位置擺不正,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就容易出現(xiàn)與領導抵觸,同事關系緊張,造成人際溝通不暢。
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寬容和善待領導和同行,更要寬容和善待自已。應主動與人交流,可以把不如意的事情說出來,如家務的煩惱、孩子的學習等,也可以把自己高興的事兒與大家分享,如自已買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電視里有趣的新聞等。園長可充分利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如QQ、博客等,私下與教師暢聊,多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組織豐富多彩的外出活動,如踏青、爬山、泡溫泉、看海等,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胸懷寬廣了,人也就想得開了,人際關系就緩和了,同時也消除因工作不順利、人際關系緊張而引起的苦悶、怨恨、憂愁和暴躁。
四、教育對象特殊,情緒煩躁不安,需減輕教師心理恐慌
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幼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受教育者群體。他們好奇、好動、好問、好模仿,喜歡探究新事物,卻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他們既給教師帶來快樂,也給教師帶來煩惱。盡管幼兒園每天都有安全檢查,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安全教育,但由于幼兒對危險的無知或者可以說是不懂害怕,導致他們做事常常不顧后果而出現(xiàn)一些意外。幼兒的安全、幼兒對危險的無知,就像一個套在教師頭上的緊箍咒,讓她們的精神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使她們對工作存在著恐懼。
應積極改善幼兒生活、戶外活動環(huán)境,定期檢查設備設施及幼兒園大、中型玩具,創(chuàng)設安全環(huán)境。健全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在組織幼兒各環(huán)節(jié)活動時,如對幼兒來園、離園、戶外活動、入廁、洗手、上床、吃飯等環(huán)節(jié)做出詳細要求。增強幼兒體質(zhì),加強幼兒動作敏捷性和靈活性訓練,制定相應的發(fā)展評估標準和體格鍛煉計劃,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平行性,定期進行評估,減少事故的發(fā)生。這樣,可以消除教師的恐慌,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幫助教師走出心理沼澤,恢復教師心理平衡。
五、家長期望過高,身心極度疲倦,需掃除教師心理障礙
目前,入園幼兒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但家長的教育理念滯后,經(jīng)常向教師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如孩子的識字量、做算術題的能力等;家長溺愛孩子的程度也高,容不得一點的吃虧,孩子稍有磕磕碰碰的事,不分任何原因,就一味責怪老師;家長對教師的日常管理也經(jīng)常提要求,座位坐中間,床位離電風扇遠一點,跳舞要領舞,做操站前面等等。這樣給幼兒教師帶來很多憂愁煩惱,長期積郁在胸。雖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表現(xiàn),但內(nèi)心受到消極情緒的控制,身心極度疲倦,影響工作效果。
園長要通過幼兒園網(wǎng)站、電視媒體、社區(qū)宣傳、家長學校、親子活動、家長沙龍、報紙、專家講座、家長開放日、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角色體驗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轉(zhuǎn)變家長的教育觀念,達到教育的同步化。同時引導教師要寬容、包容,認識到不同的人文化背景不一樣,知識水平不相同,會有不同的聲音是正常現(xiàn)象,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促進教師的心理和諧。
六、評價考核不公,產(chǎn)生不滿情緒,需消除教師心理不滿
幼兒園評價考核如果不公,教師工作就會因得不到正確評價而產(chǎn)生怨氣。一是幼兒園的制度、檢查、考核只注重了某些方面,忽視了另一方面,造成教師的不理解;二是幼兒園的管理者在評價教師的工作時隨意性、不科學性較大,比如評課以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評價模式來要求教師;職稱評定中個人說了算,對與自己關系好的教師給予特別的照顧;評優(yōu)、評選也缺乏應有的公平和公開性。這樣導致教師不滿的情緒,極大地挫傷幼兒教師的工作熱情。
幼兒園要積極搭建溝通平臺,廣開渠道傾聽教師心聲,多與教師交流,多與教師一起活動聽聽她們的心聲,多與教師商量,一起研究制定科學的幼兒園各項評價考核制度。每一項工作的開展,每一項制度的制定,都要考慮教師的切身感受,千方百計地把幼兒園變成一個充滿人情味和溫馨感的大家庭。檢查考核力求公正公平公開,讓每一位幼兒教師的工作和進步都能及時得到幼兒園的客觀評價和認同。公正、公平、合理地評價考核每一位幼兒教師,讓教師心緒安穩(wěn),心境愉悅,人人都形成一種事業(yè)感和歸屬感。
總之,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在管理中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疏通教師的心理障礙、心理淤積,解決思想困惑,引導她們用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社會,打理生活。通過分析教師的思想變化規(guī)律,掌握教師的心理面、心理流,注重心理疏導,就會達到心平氣順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