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
摘 要: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進步,中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其中英語教育被日益重視,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實我國英語教育政策是符合國情、行之有效的,但仍有很多不足,中國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是導致我國英語教育投入產(chǎn)出不匹配的主要原因,而且大部分學校采取的英語教學方法并不適合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目前過長的英語教育周期也備受爭議,因此,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革、英語學習動機的轉變、英語課程的重新設置以及師資水平的提高是改進英語教育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育;應試教育;教學方法;學習動機;研究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6-0264-02
英語作為國際上通用的交流媒介,被各個國家廣泛學習和使用,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在全球化進程中,國內和國外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大多數(shù)人對英語這種交流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在全民范圍內普及英語教育,使國民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語知識,是促進各國家國際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國家教育機構制定英語教育政策,同等重視英語和語文數(shù)學,提升英語教育的基本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yǎng),提高全民英語水平。雖然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符合國情的,但是我國的英語教育現(xiàn)狀并不盡人意,有許多地方亟需改進。所以發(fā)現(xiàn)英語教育現(xiàn)存問題,找到問題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建議,對我國英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英語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的概述
20多年來,由于我們國家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政策,全球化進程加快,國內外的交往日益頻繁,交往規(guī)模也日益擴大,全民普遍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中國政府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英語教育政策,確保了英語教育的地位,并不斷加大對英語教育的投入,學生們也不吝嗇參加英語的各種培訓,提高英語能力。我國英語教育的確取得了一些成績,英語課教學工作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民眾的英語普及程度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提升了中學生、大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但同時仍有許多地方做的不夠,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英語教育周期長、投入產(chǎn)出不匹配,整體效果依然不顯著等方面。
二、我國英語教育現(xiàn)存問題的原因
針對我國英語教育政策大方向和整體思路正確、政策執(zhí)行結果差強人意的現(xiàn)象,社會各界人士都表示高度重視,外語教育界更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思考。導致我國目前英語教育困境,尤其是英語教育投入高、產(chǎn)出低的不匹配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中國傳統(tǒng)應試型教學模式的弊端同樣體現(xiàn)在英語教育上;其二,英語學習時間過早,英語教育投入高。
(一)中國傳統(tǒng)應試型教學模式影響英語教育的發(fā)展
目前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依然實行的是應試型教學模式,并且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小學、初中、高中的基礎教育都主要是為了升學考試服務,甚至在某些大學的非英語專業(yè)也仍然不重視英語的實用性,學生們只把英語學習作為研究生考試的必然要求。在這樣的教學模式里,英語教學也必然是要為考試服務。由于應試教育考試理念和考試方法的限制,從小學到大學的各級英語考試,都忽視了學生們聽說讀寫的全面能力,重點考察的只是英語閱讀能力以及詞匯、語法、翻譯等基礎知識。也正因為如此,英語教學也只是強調相應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并不注重學生英語全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們雖然分數(shù)很高,但是語言交流能力卻很差。這種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很普遍,是廣大英語學習者的悲哀,也是對中國英語教育的極大諷刺。
中國應試教育主要有兩大弊病。一方面,應試教育模式扭曲了學生們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利于激發(fā)其學習動力。因為英語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課本學習和考試準備這兩大板塊,而一般情況下,練習題和考試題的形式枯燥、內容乏味,本身就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大部分學生把高分成績作為學習的目的,學習動力不足,長期以來,學生普遍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只是覺得英語學習又難又煩。應試教育下的這種學習狀態(tài),非常不利于語言學習,英語學習效果肯定差強人意。另一方面,應試性英語教育的教學方法違背語言學習規(guī)律。應試教學模式下,學生們要取得高分就必須牢牢掌握課本內容、課堂筆記和相關輔導材料,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把精力放在這些考試重點,忽視了其他英語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忽視了語言的情境練習。而單單這些“重點”遠不足以構成英語體系,語言知識輸入量遠遠不夠,導致過多知識斷點的存在。大量的情境練習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方面,是對英語基礎知識的練習與應用,是自然吸收掌握一門語言的重要途徑。很顯然目前中國教育界普遍存在的應試性英語教學模式是違背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英語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英語教育周期長,英語教育投入高
近年來,人們已經(jīng)逐漸認識到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而且認為和學習音樂、舞蹈、樂器、體育等一樣,英語學習越早越好、時間越長越好,這個觀點好像已達成全民共識,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只要不是條件特別差,從一年級就開始英語學習,甚至有些幼兒園也開設英語課,而且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過于重視幼兒教育,不惜支付各種費用,從小就讓孩子參加各種英語補習班。從幼兒園到大學,將近二十年的英語學習,必然需要較高的教育投入,但如果學生的英語水平依然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肯定會引出英語教育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說法。
語言的學習與吸收最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一般來說,在良好的言環(huán)境下,語言學習的確是越早越好。雖然目前中國的英語環(huán)境改善了很多,可是相較于第一語言英語還差很多,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英語的接觸也僅限于英語課堂。相關教育部門號召并實施了英語教改,教學內容也更加充裕、更加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但是由于低年級英語教師水平不足等問題的存在,我國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依然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過早地接觸英語也并非一件好事,只是徒增成本。
另外,語言作為一種技能,的確和舞蹈、樂器、繪畫等學習類似,要想達到熟練程度,必須要有一定的學習強度,需要持續(xù)的練習。但是按照目前的英語課程設置情況,學生英語學習是間斷的,一般情況下每周只能上兩次英語課,而且由于英語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以及各科學業(yè)的壓力,學生們很少會抽出大量課外時間來進行英語練習,這種學習模式非常不利于語言的學習。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量相較初高中要少很多,卻持續(xù)5-6年之久,小學英語教育的投入產(chǎn)出比肯定差強人意。研究人員也通過實驗證明,對于中學才開始英語學習的學生,只要教學方法得當,通過3年的學習,成績不會比小學就開始接觸英語的同學差。從這個角度來看,過早的英語學習和較長的英語教育周期就顯得是一種浪費。
三、改進我國英語教育的建議及研究型教學的應用
在目前中國的英語教育模式和教育現(xiàn)狀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不少界內外人士對英語教育改革方式進行了探索,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一)調整英語課程設置
第一,強調英語學習的連續(xù)性。由于語言是一種技能,要想獲取成效,必須達到一定的訓練強度,在同等條件下,如果把一年的全部英語課時集中起來,每天進行長達3、4個小時的強化訓練,教學效果肯定比目前幾天一次課的分散性學習好。所以英語課應該天天上,每天至少一個課時,而且課下也要求學生復習。
第二,延遲英語開課時間。對中國學生來講,英語字母、音標容易和漢語拼音混淆,為了不干擾小學生漢語教學,除了雙語學校外,英語開課應該遲于漢語,建議三年級后選擇性開設英語課程,初中才必須進行英語教學。另外對于英語課程的設置,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程度,開設不同起點的英語課。
endprint
(二)改革教學方法,逐步擺脫應試教育束縛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使用英語的全面能力,而不單單是講授大量的語言知識。英語作為一種技能,需要的是刻苦練習,不斷說、不斷寫,而不是一味的聽老師講,我國的英語教學需要逐步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真正將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上,要將原來的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以聽、說為主,全面提高綜合應用能力上來,具體辦法如下:
首先,以拼讀學習為起點。教師在教英語單詞時,要教授單詞拼讀法,幫助學生找到單詞拼寫和發(fā)音之間的規(guī)律,改變學生讀單詞離不開音標的現(xiàn)象,為閱讀理解打下語言基礎。
其次,強調聽讀并舉。在教學中,把聽和讀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做到英語聽讀不分家,不斷模仿標準發(fā)音,并反復朗讀增強語感,為英語實際應用打下基礎。
然后,整體語言的自然吸收。自然吸收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通過大量的英語練習培養(yǎng)學生從整體上領會個別語言含義的能力。
最后,強化說寫鍛煉。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說和寫是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4方面在語言學習中缺一不可并且相互促進,當學生具備簡單的聽、讀能力后,應該鍛煉學生的英語對話以及英語寫作,培養(yǎng)英語的靈活運用能力。
(三)轉變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倡素質教育
從學生個人來講,正確的學習動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目前我國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屬于被動性的學習,是為了考上理想學校、找到理想工作、或者單單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這種學習動機是最難持續(xù)的,巨大的壓力或者枯燥的學習內容往往使學生萌生退意,英語學習自然不會取得太大突破。學生們應該改變這種應試性的學習動機,變被動為主動,以真正提升個人素質、培養(yǎng)全面英語能力為目標,把英語學習當做一種樂趣而不是任務,沒有被迫學習的壓力,學生會更快樂的學習,更容易掌握英語知識并真正提高英語水平。
(四)提高英語教育的師資水平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于英語教育的重視,對于英語老師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師資水平成為直接影響英語教育的關鍵因素。因此,一方面教育相關部門必須加大投入,加強英語教師的培訓,樹立教師們新的英語教學理念,培養(yǎng)英語教師新的教學方法,并且提高教師本身的英語素養(yǎng)。另一方面要嚴格監(jiān)管英語教師的資格認證,制定不同等級的“英語教學資格證”并嚴格遵守各個級別的標準和要求,所有英語教師上崗前都必須獲得相關資格證書,未獲得資格證的教師應參加英語教學培訓班,直到符合要求。
——————————
參考文獻:
〔1〕趙文文.語言習得指導下的高等英語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新.中國校外教育,2011,(2).
〔2〕郭林科.淺析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科技信息,2010,(21).
〔3〕張緒忠,齊紅英.論中國英語教育規(guī)劃中的問題與對策.北師大學報,2009,(7).
〔4〕徐姝婷.談大學英語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生物技術世界,2013,(4).
〔5〕沈陽.析中國英語教育與學習現(xiàn)狀.校園英語,2012,(3).
(責任編輯 姜黎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