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二寶
【摘 要】隨著課程的改革,生物課的課程內涵和外延在逐漸發(fā)生較大變化:以往的生物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學生對學科內容的認識,而現在,逐漸轉變?yōu)橹匾晫W生的實際體驗。本文著重對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了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新型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就實際課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中生物;建構主義;教學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學生是在特定的情景模式下,通過與老師或同學進行溝通合作,并且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自主學習、主動運用意義構建的方法,自主的進行知識的獲取,建構主義理論下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在學習環(huán)節(jié)中起到的是指導和推動的作用。這種教學方法意在通過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情景,讓學生自己在會話中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主動索取知識。中國生物教學的現狀,是主要依賴填鴨式灌輸,沒有意識到要以學生為中心,僅僅是教學人員進行知識灌輸,無法融入新課程內容的中心思想。所以,要改變目前高中生物教學的現狀,就要運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更加有效。
1.隨機進入教學法
應用隨機教學法,引導學生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入手方式,做到從多種角度、多種層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隨機進入教學法比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更為優(yōu)越,它更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知識的全貌。隨機進入教學的方法的基本操作程序為:教學情景呈現→隨機進入學習→思維訓練→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評價。在進行高中生物的授課時,通常在進行新課程的講解時使用構建主義理論下的隨機進入教學法。舉例說明,蘇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節(jié),《生物膜的流動向前模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隨機進入學習法的應用,用塑料袋、布等材料進行細胞膜學習的引入,并對學生提出問題:引入的材料與生物學中細胞的什么結構是相似的?什么材料更能夠表現這一結構的特點?通過這種引導,進行基本教學情景展現。然后,教師可以結合試驗相關圖片,展示生物膜結構的剖面圖等,使學生全方面了解膜結構的流動向前模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做到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生物膜結構的知識點,隨機獲取知識,循著適合自己的切入點。結合教學材料,進行課堂演示,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主思考,這樣可以給學生鍛煉開創(chuàng)新思維的機會。在教師運用對隨機進入教學法進行教學期間,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和改善,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拋錨式教學法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教師不應該是傳統理論中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而是教學意義的構建者。學生不再被動被灌輸知識,而是主動求知,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拋錨式教學法,還可以稱作基于問題教學法,或實例式教學法。錨指的是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將問題拋出,學生自主研究,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其操作程序為:情景創(chuàng)設→問題提出→自主與合作學習→學習效果評價。高中生物在進行復習課時,經常用到拋錨式教學法。舉例說明,蘇教版必修一課本中,《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的課堂復習過程中,教師利用拋錨式教學法,運用多媒體配合,圖片展示我國癌癥病人的現狀,說明他們的身體狀況以及生活習慣,由此再引伸出癌癥的發(fā)病率以及癌癥的危害。運用構建真實情境的方式,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情景模式下向學生拋出相關問題,如癌細胞的數量與其結構有什么關系?影響癌細胞的數目的結構變化存在那些因素?也可以將真實事件作為“錨”拋出,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或合作的探究性學習,讓學生主動鞏固細胞學相關知識,學生間互相討論,在復習過程中獨立進行知識整合。這個例子中,癌癥的概念就是“錨”,拋出這個核心問題后,學生獨立尋找線索,從而引出癌細胞結構變化、數量變化等知識點,從而系統全面的進行復習。這樣的復習過程,可以做到對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做到活用,讓學生自己獨立建立知識體系,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
3.支架式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特定的概念框架,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就叫做支架式教學法。支架式教學法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到課堂教學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去,重視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操作程序為:教學情景引入→支架搭設→自主與合作探索學習→效果評價。支架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的實驗教學中應用廣泛。舉例說明,蘇教版教材中《觀察植物有絲分裂》一課中,老師在實驗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實踐案例來剖析植物的有絲分裂過程。在對有絲分裂的概念以及過程進行了學習后,老師可對學生提出問題,如在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選擇什么樣的外界條件?在其根尖分區(qū)時,可不可以用顯微鏡觀察到有絲分裂?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為學生們搭建跟試驗有關的概念支架,引導學生根據支架分小組進行討論研究,獨立進行實驗設計并將其完成,使得學生的的開拓性思維和動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在學習結束后,安排學生進行各個小組的總結發(fā)言,小組間交流展示成果,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獨立講解實驗原理。支架式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在實驗的過程中建立學習共同體,提高學習效率。
結語:
經過以上研究分析,探討了建構主義理論下的三種教學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運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學習能力,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玲,劉金良.建構主義理論與生物學新課程的教學模式[J].生物學通報,2011(03)
[2]何偉雄.隨機進入教學在生物教學的滲透[J].科技信息,2009(27)
(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市一中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