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海 梁波 曹建國
摘 要: 沒有積累的語文教育,不是好的語文教育?,F(xiàn)代人比較重視積累,如背誦名言、佳句、段等。要記憶那么多零散的東西,談何容易。按主題分類、選取部分論據(jù)濃縮加入,編成接近押韻的順口溜,再激勵學(xué)生背誦積累,就事半功倍。
關(guān)鍵詞: 語文精華 分類 順口溜 韻文
語文教育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畢業(yè),16年左右,時間足夠多,尤其學(xué)了那么多白話文(自然也有文言的),記住了多少,文章到底寫得怎樣,這樣的語文教育與傳統(tǒng)的教育效果比較到底如何?這很值得反思。現(xiàn)代人比較重視語文精華的積累,如積累名言、佳句、段與篇。語文學(xué)習(xí)大抵在于積淀底蘊,我們有責(zé)任做鋪墊底蘊的有心人。有的老師從二年級開始,就要求學(xué)生每學(xué)期背名言100條,到了高年級,積累量很了得。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記憶,人腦的容量還據(jù)保守估計,“它可以裝下全世界所有圖書館的藏書內(nèi)容……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xué)家,才只用了自己大腦的三分之一的功能”,而幼兒一年記憶內(nèi)容,倘讓成人記大約要50年時間。因此,即使是大量的記憶積累,也完全可以及早從兒童開始。但是,畢竟記憶一些零散的句子或語段等信息,并非易事。我們參考議論文論點論據(jù)之類的書,收集信息按主題分類,并選取部分論據(jù)濃縮加入,盡力編成了接近押韻的順口溜形式,名為《語文精華分類選編“韻文”》,再要求學(xué)生理解記憶、背誦積累,就事半功倍,立竿見影,且愉悅輕松。它有利于學(xué)生豐富思想、積累語文精華。也許有人會說:“這東西還是難理解和記憶?!蔽覀冋J為,首先,學(xué)習(xí)雖需循序漸進,但總是由不會到會的。其次,古人的蒙學(xué)讀本,從《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開始,然后是《增廣賢文》、《童蒙須知韻語》、《名賢集》、《弟子規(guī)》、《神童詩》、《四季雨晴星歌》、《朱子治家格言》乃至《四書五經(jīng)》。雖然有的確實艱澀難懂,但大多堪稱精粹。魯迅在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奠定了登峰造極的泰山北辰般的地位,難道與私塾壽鏡吾老先生的童蒙教育無關(guān)嗎?再次,正當記憶的金色年華,增加信息儲蓄,有好處,會終生受益。最后,既然語文教育一直在講改革,那么當今的語文教育難道是一成不變的么?有所繼承和有所吸收,中西兼容,才是正途。我們不相信故國的五千年悠悠文明——尤其是社會科學(xué)方面,會遜色于西方。教科書里的東西很有限,小學(xué)段只在那些白話里打轉(zhuǎn)轉(zhuǎn)。語文教育不但需要大量精品華章的閱讀,更需要值得回味的精華的背誦積累,否則,不可能厚積薄發(fā)。因此,我們相信所選編推出的所謂《語文精華分類選編“韻文”》應(yīng)該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下面我們將逐次分類呈示。
1.愛國孝親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顧炎武)愛國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神圣的職責(zé)。屈原以死殉國,岳飛精忠報國。杜甫濺淚因國破,文天祥留下《正氣歌》。夏明翰“只為主義真”,錢學(xué)森歸心似箭愛故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荊軻慷慨悲歌不顧返;蘇武飲雪吞氈終歸漢。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顧憲成)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首孝悌,次謹信。(《弟子規(guī)》)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对鰪V賢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兜茏右?guī)》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千萬經(jīng)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生如夏花之燦爛。(泰戈爾)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
2.理想勵志篇
生當作人杰,(李清照)志當存高遠。(諸葛亮)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冬天已經(jīng)到來,春天還會遠?(雪萊)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勾踐臥薪嘗膽,班超投筆從戎。魯迅棄醫(yī)從文,愛迪生立志發(fā)明。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饑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離亂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榮……理想抽芽,榆楊必有濃陰;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流沙河)(待續(xù))
3.勤敏奮斗篇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韓愈)勤奮是成功的階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苦一分甜。(華羅庚)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玄奘異域取經(jīng),諾貝爾歷險成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義。(《三字經(jīng)》)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孫敬懸梁,蘇秦刺骨;匡衡鑿壁,韓信胯下辱;車胤囊螢,祖逖聞雞起舞……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錢鶴灘)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李賀馬上作詩,歐陽修鋪沙識字。范仲淹斷粥畫齏,林肯自學(xué)成律師。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奧斯特洛夫斯基)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待續(x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