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林
在區(qū)域教育中,有一些學校因為政策、生源等原因,成為當?shù)氐膬?yōu)質學校,在每年的升學考試中都沒有懸念地成為高升學率學校。這種一校獨大,又造成教師的自負情緒。對于課程改革不思進取,課堂教學往往還處在以教師為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因此,從構建課堂文化的角度進行改革,真正讓教師認識到差距,正確樹立教育價值取向,打造有文化的課堂,勢在必行。
課堂教學改革與措施
為了有效推進全校課堂教學改革,筆者所在校采取了科學的、理性的、積極的改革策略和改革措施。學校實施了“三二五”課堂教學改革模式的整體策劃,強力推進和不斷完善,改革以課堂教學模式為線索,從建模、入模,到優(yōu)化、完善模式,達到最終“出?!奔闯侥J降木辰纭?/p>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首的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并建立與改革目標相對應的若干工作小組,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推進檢查評價制度、問責制度;課堂教學改革從學校層面強力推進,所有管理者要做到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行動,改革方案和重要的工作計劃經(jīng)教代會通過執(zhí)行。以班級文化建設推動“規(guī)范、和諧、共生”的課堂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學生發(fā)展中心、各年級組長、班主任制定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各班級形成有目標、有特色、有個性的班級文化取向,通過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班級誓言等,營造班級環(huán)境、制定班級制度、規(guī)范學生行為、形成班級精神;七年級學生入學后,集中進行班級文化培訓,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并盡快適應課堂教學改革的各種規(guī)定和要求。
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如《滄江中學學案研制和編寫的實施方案》《滄江中學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方案》《滄江中學教師課堂行為規(guī)范》《滄江中學小組合作學習課堂評價標準》《滄江中學學生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實施辦法》等,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確定基本價值取向
建設“規(guī)范、和諧、共生”的課堂文化為改革的總體目標,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價值觀基礎。其核心價值是改變教師教的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代課堂模式;這也是學校依托省級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從理念上先行。
“問題引領的學案”為改革的著力點和路徑,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載體。研制和編寫以“問題設置、問題引領”為主線的學案是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傳統(tǒng)的“教案”是教師“教”的思路和程序,“學案”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路徑(包括問題、目標、思維導圖、知識點、應用、知識聯(lián)系等);學案是學生課前預習、自主先學的文本;教育信息技術將從根本上變革課堂,微課(慕課)和微視頻是學案的電子版呈現(xiàn)形式,它將給教師、學生、家長提供公平、統(tǒng)一的預習機會。以“合作學習”為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這是形成新型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新型學習方式的保障條件?!靶〗M合作”是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生成”方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溝通、交流、碰撞、辯論成為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契機;“合作”是信息化時代信息共享、信息增值的重要途徑。
構建教與學的新型關系
關注學生理解力和記憶力的開發(fā)和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以鞏固的記憶加深理解,建立起知識點的聯(lián)系,形成認知的體系鏈條;關注學生思維力和興趣點的挖掘和發(fā)展,以思維導圖開拓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和增強聯(lián)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思維習慣和興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發(fā)明的欲望。
自主學習 這是課堂改革最重要的著力點,是徹底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局面的切入點。學習的本質功能是學習者根據(jù)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學習者必須是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講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要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把學生帶入學習狀態(tài)。自主學習的“起步”是學生通過“學案”或“微視頻”進行預習即“先學”?!跋葘W”的成果是學生把即將學習的知識梳理成若干“問題”。
目標導學 在學生自主先學的基礎上,課堂教學的起點是教師把學生“先學”中的“問題”設置為教學目標。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教師準確把握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把達成教學目標滲透于課堂的所有流程,換句話說,在任何意義上,學生自主學習都不等同于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始終是學生認知的引導者。學生完成學案的情況,既是教師備課的依據(jù),也是教師決定在課堂上根據(jù)教學目標處理教學內容的依據(jù)(教師精講、略講、學生問、學生答、學生講)。學案中的知識目標、訓練目標,都應體現(xiàn)分層和差異教學。
合作探究 按照學生預習中梳理出的“問題”,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集中為若干知識點,由各學生小組討論、尋找答案,學生通過設疑、追問、沖突、爭論,達到解疑、頓悟,這是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思維力的重要標志。教師通過巡視課堂,會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的結果見仁見智,要鼓勵不同意見。
交流展示 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的關鍵一環(huán),讓學生的潛能、智慧、表現(xiàn)欲望充分體現(xiàn)出來。展示時,學生既可以單獨登臺,也可以小組集體上臺;展示后,其他學生既可以評價,也可以質疑,展示者回答。交流展示中,教師用畫龍點睛的語言予以點撥、提示、糾正、澄清,對交流展示的過程和結果要給與簡單、精準的總結,從而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認知和學法的提升。
反饋拓展 對課堂教學改革效果的檢驗,又是對教學質量的監(jiān)測,可通過5分鐘至10分鐘的課堂檢測來進行;教師通過這種反饋,確定對教學目標進行強化的重點和途徑,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滄江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