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蓉
“合理的課堂設計,恰當?shù)慕虒W實施,精靈的急智應對,精彩的師生交流,輕松的目標達成”是每個教師的崇高追求.下面就初中化學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實踐探究談點體會.
一、碎步小臺階
要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把大臺階分解成小臺階.如果學生的基礎差,甚至還要把小臺階分解成碎步小臺階,讓學生輕松地攀上泰山之顛.
例如,“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教學設計(節(jié)選).探究1:10g大理石與20g稀鹽酸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比較,錐形瓶不加塞.學生結論: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相等.有學生反對.不解釋,繼續(xù)觀察.探究2:10g大理石與20g稀鹽酸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比較,錐形瓶加塞.學生結論:反應前后質(zhì)量相等.請剛才反對的學生解釋.繼續(xù)觀察.探究3:10g大理石與20g稀鹽酸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比較,錐形瓶口罩一個氣球.學生結論: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相等.請學生討論并解釋現(xiàn)象.繼續(xù)觀察.學生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zhì)質(zhì)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zhì)質(zhì)量總和.這樣,通過三個臺階性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沖突中得到結論,同時分析、解決了實驗設計中要注意的問題,幫助學生提升了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
二、恰當?shù)谋扔?/p>
例如,在講“微粒間有空隙”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少林寺俗家弟子阿朱20年勤學苦練,自認為武功學成,向方丈告辭下山報仇.方丈指著廟前的一口大缸說,用石土填滿大缸就可以下山去了.阿朱10分鐘就用大石頭堆滿大缸向方丈復命;方丈抓起一把石子撒在大石頭的縫隙中,阿朱明白,又用10分鐘撒石子填滿大石頭的縫隙后向方丈復命;方丈抓起一把粉灰撒在石子的縫隙中,阿朱明白,又用10分鐘撒粉灰填滿石子的縫隙后向方丈復命;方丈舀一碗水澆在上面,不見了蹤影.阿朱明白了方丈的深意,重回少林寺修煉去了.講完后學生笑而會意.
三、增加參與機會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溶液的酸堿性”的教學設計(節(jié)選).課前,讓學生準備了白醋與食堿,花圃中的泥土,2朵鮮花或紫蘿卜等.從學生準備的情況來看,學生準備的材料很豐富.所以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課堂的達成度也很高.我順便發(fā)每人3張試紙算是對學生的獎賞,讓他們回去鑒別廚房中易混淆的物質(zhì),判斷廚房用洗潔精與衛(wèi)生間用洗潔精的酸堿性.學生情緒高漲,很自然地把化學課堂延伸到了課外.這樣,教師積極引導,使學生體驗到親自動手實踐而帶來的喜悅、驚訝和滿足感,有意識地把實驗所帶來的直覺興趣引導到化學的因果關系或對實驗本質(zhì)的研究上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自己思考與實踐參與,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
四、生活情境的回顧
化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沒有生活基礎的化學是空中樓閣,很難讓學生引起共鳴.讓學生回顧生活情境,甚至去創(chuàng)設情境,導引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世界是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科學做法.
例如,“蛋白質(zhì)與油脂”的教學設計(節(jié)選).蛋白質(zhì)的鹽析:實驗1:觀察冷豆?jié){變?yōu)闊岫節(jié){.實驗2:熱豆?jié){分為幾份,讓學生討論猜想,并把猜想付諸實驗驗證.實驗3:熱豆?jié){中加入石膏的懸濁液.在學生了解了鹽析的原理后, 再次在課堂上制作老豆腐與嫩豆腐,神奇之變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化學的樂趣與魅力.
家庭小實驗一般簡單易做,現(xiàn)象明顯,比較生動直觀,而對藥品器材的標準要求不高.因此,家庭小實驗一般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如,燒杯可用透明玻璃茶杯代替;玻璃棒可用筷子代替;滴管可用眼藥瓶代替;導管可用吸管或輸液管代替;飲料瓶、藥瓶可作集氣瓶;臉盆代替水槽;等等.又如,藥品的尋找:一般家庭都配備了生活用品,其中有許多就是我們所用的化學藥品,如食鹽、蔗糖、食醋、植物油、純堿、小蘇打、鐵銹、鐵釘、酒精、碘酒等.還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化學物質(zhì),如石子、蛋殼、生石灰、石灰水、銅帽、碳棒、碳銨、尿素等.
當學生有意識地把生活的情境與化學相聯(lián)系,當學生有意識地用化學知識去指導生活時,化學課堂就會鮮活起來,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會自然而然地達成.
五、學以致用
“用進廢退”.這話用在化學教學中也是很合適的.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如果讓學生覺得很有用,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就會內(nèi)生.
總之,源于生活的思考與再現(xiàn),精巧的預設,大象無形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的世界,精彩的生成,用智慧去撞擊智慧,迸發(fā)生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