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琴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意識;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5—0079—01
高中英語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科目之一,高中的英語教師,應該樹立以下五種意識,才能夠振奮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扎實工作,全面完成新課程實驗工作。
一、 要樹立學習的意識
高中新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首先,我們可以自己購買資料,自學高中課程改革的目標、課程內(nèi)容、結構及管理制度,學習高中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評價體系的建立、保障支持系統(tǒng)的建立等。其次,我們應積極參加省、市、縣教育部門以及學校組織的新課標培訓,刻苦鉆研新課標、新教材,把握其脈絡和思路。再次,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研讀教學論文,吸取他人的經(jīng)驗,調(diào)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從而適應新課程的發(fā)展和新的教學理念。
二、 要樹立實踐的意識
作為一次大規(guī)模的課程改革,對于我們的影響遠不止一般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改良,而是在新的教育觀下課程標準的嬗變,是課程實施及管理領域的深層次震蕩,是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選擇、轉換和塑造。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面對,勇敢投入,以極大的熱情和艱苦的探索去完成這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
三、 要樹立反思的意識
在高中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時刻進行教學反思,促進自我完善發(fā)展。一套教學方法、教材要生存下去,要站得住腳,歸根到底不是決定于它是否是“最新”的,而是決定于它在實踐中是否是合理的、有效的,要看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因此,對新的教學方法要時常進行反思。高中新課改是新生事物,對它的認識也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中,經(jīng)常反思其優(yōu)缺點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學反思既要立足于課堂又要超越課堂,要打破教學預先設定的模式、套路和方法,方能彰顯其對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首先要抓契機點反思,學生在教學中是能動者、主動者,所以教學中的許多問題情景、偶發(fā)事件的處理都需要教師進行靈活的反思,從而體會自己的成功之處、失敗之處、今后的改進措施等,實現(xiàn)師生共同發(fā)展。
四、 要樹立借鑒的意識
高中新課程改革從2004年秋季開始,至今已走過了10個年頭。在甘肅省進入高中課改以前,相繼有 24個省市的一線老師已經(jīng)參與了實驗。老師們撰寫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實驗報告和教育教學論文,有很多成功的經(jīng)驗值得借鑒。聆聽他們的心聲,吸取他們的教訓可以使我們揚長避短,少走彎路,縮短實驗的周期和時間,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財力;使我們在新課標的理念之下,盡快實現(xiàn)高中英語教育教學的轉型轉軌,使高中英語新課改由低層次的操作盡快轉向高層次的實踐。例如關于我國英語教學的類型,很多專家學者經(jīng)過實踐論證指出是屬于外語教學,而不是“二語”教學,因此用“二語習得”的理論去指導我國的英語教學肯定是行不通的,其結果必然是教不清楚,學不明白。再如高中英語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但專家們指出,任務型教學屬于西方“二語習得”理論的教學路子,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嘗試任務型教學,但不能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唯一選擇。像這些經(jīng)過專家老師們反復實驗論證已成定論的東西,我們就沒有必要再花時間去實驗研究了,而應該把精力放在那些還需進一步探索論證的問題上去。
五、 要樹立創(chuàng)新的意識
高中英語新課改倡導英語教學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但并非最新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其中許多理念與方法是不是符合中國的國情、教情和學情還有待于進一步實踐、探究及論證。實施英語新課程改革也并不意味著對中國傳統(tǒng)英語教學法的全盤否定。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有很多是符合中國實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需要我們繼承并發(fā)揚光大的。我們既要大膽實踐新的教學方法,又要借鑒吸收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根據(jù)我國英語教學的實際,探索出一種符合我國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來。
編輯:楊慧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