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美
作為中學生來說,積累資料既是今日學習知識、儲存信息的需要,探索與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需要,也是將來從事研究、創(chuàng)作、出成果的需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反復強調(diào)“應注重學生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就是告訴我們積累的重要性。
語文的積累有其基本原則。一是目標明確:有了明確目標,積累才有針對性,知道什么資料該積累,什么資料不該積累,而且如何讓這些材料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否則,沒有明確目標的積累,也就失去了積累的價值與意義。英國有個亞克敦,書齋里儲藏了七萬卷圖書資料,幾乎每卷都有他的手跡,讀了一輩子書卻一無所成,人們說他“像沙漠吸收流水一樣,吸收了知識,卻連一泓清泉也不能噴到地面上”。他就像培根所說的螞蟻式的學習,“單是收集”。而其根本原因就是積累的目標不明。二是博采與精選要結合:博采是為了開闊視野,使之向縱向、橫向拓展,并求得融會貫通。同時又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志愿、主攻方向等注意精選,以逐步形成專攻,具備專長。打個比方,精選就像建立“根據(jù)地”,博采則像在“根據(jù)地”外圍開辟“游擊區(qū)”。沒有“根據(jù)地”就要犯“流寇主義”的錯誤,終究要失?。徊桓恪坝螕魠^(qū)”,“根據(jù)地”也難以鞏固和擴大。
積累資料明確要求。一是準確:古今中外的知識、資料浩如煙海,魚目混珠的現(xiàn)象在所難免,所以必須經(jīng)過辨析,擷取那些準確、真實的東西,摒棄那些失實甚至完全是虛假、偽造的東西。二是有用:積累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應用,所以應根據(jù)自己學習、研究的實際與需要,積累那些對自己有實用價值的東西。若將那些無用的東西也積累起來,便徒然耽誤時間,白費精力。三是完備:對需要學習、鉆研的問題的資料,要力求搜集、積累得完備些,正面、反面、側(cè)面的都要,以求了解事物、問題的各個方面,從而認識其整體。若資料不全,甚至僅是只鱗片爪,便很難從中獲取較全面的認識,甚至要犯以偏代全的錯誤。
那么,應怎樣具體進行積累呢?其方法大致可分為“內(nèi)儲”、“外儲”兩類:
所謂“內(nèi)儲”,就是通過記憶把所需的知識、資料積儲在自己的大腦里。一般地說,最基礎、最重要、最精粹、運用頻率最高的知識、資料,如精彩的詩文、對聯(lián)、成語典故、格言警句、重要的歷史事件、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定律、重要數(shù)據(jù)等等,都是應該背記的。巴金為什么寫作時能得心應手?他少年時代就背記過許多東西,《古文觀止》上的兩百多篇文章背得爛熟。腦子能背記、儲存這么多東西嗎?能。美國科學家估算,人腦可容納下五億本書籍那么多的信息量,而通常的人只利用了大腦實際潛能的1/4,有人甚至認為只利用了5%盡管數(shù)字有些差別,但共同的一點是:目前人類只利用了大腦潛能很小的一部分,絕大部分“內(nèi)部能源”還尚待開發(fā)。
所謂“外儲”,就是將知識、資料積儲在大腦記憶之外。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且各人記憶的容量、持久性、準確性也不一樣,所以外儲也必不可少。其常用的形式如下:
畫符號:邊閱讀邊把書中重要的、不懂的、可疑的地方,用各種符號如橫線、曲線、圓點、圓圈、疑問號、驚嘆號等,將其勾劃出來。這就是最簡便的讀書筆記。作用在于促進讀書專心致志,幫助我們加深對原文的理解、記憶,也有利于今后復習、查找。
制卡片:將自己從書刊中獲得的資料,摘抄在卡片上??ㄆ哂蟹珠T別類、查找方便的特點。
搞好剪貼:將報刊上的好文章剪下來(要注明出處),分門別類地貼好,裝訂成一冊冊,以便查閱。有的報刊不能剪,則可復印下來。
做筆記:將書刊上看到或生活中獲得的知識、資料記在筆記本上,記筆記也要注意分門別類,最好是一個門類的資料專用一本筆記本。據(jù)記載,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閱讀了一千五百多種書,摘抄了一百五十多本筆記。
作批注:讀書有所得、所感或有所懷疑、不同看法時,隨手作眉批、夾批、總批等。此法靈活簡便,有利于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及言簡意賅的表述能力等。明代金圣嘆就很喜歡這種形式。
寫備忘錄:將看到、聽到的知識、資料及心得、聯(lián)想等隨時錄下以備忘。隨身攜帶小本子是寫好備忘錄的關鍵所在。
中學階段是長知識的黃金時代。當代教師應引領、點撥學生有目的、有選擇地采集、積儲,逐步建立屬于他們自己獨具特色的資料庫,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實驗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