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
教學案例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以季節(jié)變化的順序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文章語言生動形象,敘述條理清楚,是一篇比較適合進行朗讀指導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師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的一個片斷。
師:春天的石榴樹是什么樣的?
(一學生讀文章中相應的語句,但語速較慢,語氣平淡。)
師:好,請坐。誰再來讀一讀?
(一學生舉手,用很平淡的語氣讀。)
師:好,請坐。“抽出”是怎樣的動作?
(生做動作)
師:“抽出”可以換什么詞?
生1:“長出”。
生2:“冒出”。
師:把這些詞換到句子中讀,應重讀哪個詞?
生3:“抽出”。
師:好,我們一起齊讀。
……
分析和反思
學習語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不可偏廢?!妒瘛肺恼抡Z言生動優(yōu)美,適合在教學中進行讀的訓練。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對學生理解課文,發(fā)展語言能力,陶冶情感將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個教學片斷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與理解還不夠到位。讀書時,學生的語速沒有變化,語調(diào)平鋪直敘,情感游離于文本之外。其次,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到位,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也不能做到恰如其分,無論學生讀得怎樣,老師只有“好”“請坐”的反饋,評價的語言平淡、隨意,毫無感情色彩,毫無激情。長此以往,學生將會越來越不喜歡朗讀,也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
1.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文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根據(jù)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引導學生學習,可能是怕時間來不及,因而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與訓練不到位,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當?shù)谝粋€學生讀得不夠好時,教師可以先讓全班的同學評一評他讀得怎樣,及時糾正,然后親自示范,讓閱讀訓練更扎實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時時刻刻記住自己只是引導者,要善于發(fā)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讓學生圍著自己轉,跟著自己的步伐走。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只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才能夠自覺地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環(huán)境,耐心地等待學生成長。
2.堅持以讀為本,注重感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谡n文教學中,教師沒有讓學生反復朗讀,細細體味,進而用自己個性化的朗讀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而是直接提問哪個詞應重讀,沒進一步問學生為什么要重讀。這種朗讀指導是蜻蜓點水的、浮光掠影的,是無效的。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精彩段落,進行反復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提高閱讀的樂趣,提升運用的能力。當接連兩個學生都沒讀好時,教師就要通過繪聲繪色的范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和模仿的欲望,增強他們讀好的信心,引導他們在朗讀中求學,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提升閱讀能力。
3.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的閃光點
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鼓勵的話語、滿意的微笑、贊許的眼神、默許的點頭,能使學生感受到器重、關切,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坐春風,興味盎然。課堂氣氛會像春天的細雨,冬日的暖陽,和諧而愉悅。當學生的朗讀不盡如人意時,教師切不可用一句“怎么讀成這樣”或“好,請坐”就把學生打發(fā)了,應滿懷著期待與愛意,從學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揚的地方,及時鼓勵:“你讀得很認真,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薄澳阏嬗幸懔?,通過一次次重讀,終于讀對了!”“你一個地方也沒讀錯,真棒!”……我相信教師充滿激情的鼓勵、真誠的贊美一定會讓成功的喜悅漲滿他們的心房,激勵著他們不斷努力。
4.適當運用二次評價與延遲判斷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學習個體之間客觀存在著種種差異。閱讀教學多元論也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應該允許一部分學生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努力逐步達到目標。因此,在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選擇二次評價與延遲判斷的做法。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朗讀不滿意,不要急于對學生作出評價,應允許學生提出申請,重新練習后再讀一次。這種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語文課上,瑯瑯的書聲是最動聽的聲音,沒有瑯瑯書聲是語文課堂的悲哀。最美唯有讀書聲,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落實朗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享受到讀書的快樂。
(責編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