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晨瑾
隨著《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頒布,各級各類教育主管部門組織了多次培訓學習,體育教師開始逐漸關(guān)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
針對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特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尊重學生、呵護他們成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搭建通往成功的階梯,讓學生能根據(jù)已有的認知,聯(lián)想、推敲、對比、總結(jié)、歸納出新的認知體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關(guān)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p>
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是對體育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技能、教學智慧的一種挑戰(zhàn),而不是簡單的“讓位”或“撒手”。
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與學生一起對話、練習,我發(fā)現(xiàn)了教師“示弱”的價值。“示弱”字面含義是暴露弱點,顯示軟弱。在體育教學中表現(xiàn)為主動展示自己錯誤的動作,以贏得大家的幫助,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什么是教師“示弱”?教師的“示弱”會不會削減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教師的“示弱”會不會影響教學的效率?有這些顧慮和問題是自然的。
請看幾個教學片段,讓案例來回答你心中的擔憂:
片段一:三年級《拋打紙球》教學
圍繞“怎樣才能擊準紙球”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嘗試自主練習,幾分鐘后集合,詢問:“大家在練習中有遇到什么困難嗎?”礙于面子,沒有一個學生舉手,面對這樣的冷場,教師主動接過話:“我有一個問題,請大家看一看,為什么我總是擊不準球?”孩子們被我突如其來的“示弱”信號所驚訝,自覺安靜了下來,仔細觀察我的動作,積極思考,當我動作剛停止,便爭先恐后地大聲指出我的錯誤。這樣觀察、思考、糾錯的效果比教師直接告訴孩子們答案要深刻得多。
片段二:四年級《耐久跑》教學
為了激發(fā)學生耐久跑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在當離規(guī)定距離還有200米的時候,我大聲“示弱”:“同學們,倪老師堅持不住了,跑不動了,你們不要等我了,趕快超過我,超過我的同學均可以獲得強手的稱號!”其實學生們也很累,當他們看見老師敗下陣來時,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興奮已經(jīng)替代了機體的疲勞,他們紛紛加快步伐超越我,沖向終點線。
片段三:四年級《跨越式跳高》教學
當學生掌握了跨越式跳高動作要領后,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我在跨越式跳高分組練習時進行了分層設置,通過擺放不同高度的竹竿,讓學生因人而異,自主選擇。教師的設想是好的,但是忽視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我發(fā)現(xiàn)選擇低高度的孩子是“0”。而事實上,有幾個學生由于選擇的高度過高,跨越式跳高動作變形,頻繁掉竿踢竿,造成心理恐慌,影響到正確動作的鞏固與定型。這時,我走到較低的竹竿前說:“老師年紀大了,只能選擇這個高度練習,愿意陪伴我一起練習的同學到這里來!”教師一聲“示弱”的召喚,引來了很多學生的參與,那幾個有困難的孩子也高興地加入我們,適合的高度不僅鞏固了所學的動作,更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當教師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個人特點、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時候,……才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蔽覀凅w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關(guān)注兒童、尊重兒童,就必須研究兒童、成為兒童、支持兒童。有了這樣的思想與氣魄,教師的“示弱”就是一種教育的尊重,就是一種教育的智慧!
(作者單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