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霞
【摘 要】隨著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現(xiàn)有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已經不適應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并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設計相應的對策。為此,我們必須改革對中學數學課教學的傳統(tǒng)方式,建立和實行新的數學課教學機制。
【關鍵詞】課程改革 教學觀念 課堂教學方式 師生角色 改變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才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課程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構建的過程,他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師必須鼓勵學生質疑,關注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必須樹立開放式的課堂觀念,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為了與中學數學課程的銜接,分別從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一、觀念在教學中的作用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tǒng)率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發(fā)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斗爭的結果。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二、觀念轉變的關鍵:師生角色的重塑
由于受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觀念具有歷史繼承性,自古代“學而優(yōu)則仁”的仕途化教學目的觀到隋唐科舉制度盛行再到今天仍具強大生命力的“應試教育”觀,均是教師講“書”,學生背“書”,教師憑借制度力量樹立起自身的權威形象。
傳統(tǒng)的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幾十個學生整堂課面對一個老師,教師往往課前要精心策劃教學過程的每一步,千方百計地要在課堂上主導幾十名學生的思想,這種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過程有序的一面,同時又有思維跳躍性等無序的一面,本身就是對學生主體思維活動的束縛,它的弊端日益突出。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過于強調知識傳授(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傾向,努力創(chuàng)造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條件,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三、新課標改革下課堂教學方法的改變
新課程標準提倡通過主動探究來獲取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單純地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在這種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努力成為學習的參與者、協(xié)作者、促進者和組織者。而學生的主動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進行的,因為數學情景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心理品質的環(huán)境,是溝通現(xiàn)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和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只有在各種有益的環(huán)境中,才能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內部逐步形成的知識、經驗、策略、模式、感受和興趣,甚至是沖動。因而,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的各種情景,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四、新課標教學評價的作用和方式
(一)為了全面真實地評價全體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學習潛能,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把教學過程與評價過程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評價對于教學活動的導向,因此評價的樣式也多種多樣,教學評價要強調評價樣式的多樣化,不要一看到評價就是考試。評價的形式除了考試,還有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回答、板演、表情,學生的作業(yè),個別訪談,專題答辯,學生的自評,互評,家長的評定,這些對我們的教學都會產生積極作用。
(二)對于新課標下的教學評價,我可以將其歸納為三句話: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個角度,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對一片天地。
1.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人是有差異的,如果按同樣的要求去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是科學的。全面發(fā)展不等于均衡發(fā)展,木桶理論從一個側面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教師只有讓學生基本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的同時,讓學生的特長更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才是教育的成功。
2. 多一個角度,多一幅美景。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有多種智能,教師要有非此即彼的想法,不要以一概全,一棒子打死人。要想想你面對的學生將來可能會有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更多的是普通社會人,只有多角度看待學生,才能看到展現(xiàn)在自己面前的不是單一的、灰色的圖案,而是五顏六色的、豐富多彩的畫卷。
3. 多一份情感,對一片天地。教師只有多帶一份情感,才不僅能看到今天的好學生,也能看到明天的人才。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再加上一句:只有愛的成功,才有教育的成功。教師只有充滿情感地看待學生,才能看到你為學生搭設的無盡的廣闊的天地。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中學數學教學方法是一個長期艱難的探索過程,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積極地參與,更需要我們不要盲目迷信任何一種固定教學模式,希望我們的教學方式能日新月異,能帶給學生最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本論文主要談論對新課改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分別從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育評價等方面進行討論。論文中提出了幾種教學方法給予參考,雖然本文中提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但是這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真正地把新的模式和方法融入課堂,才能有利于教育,有利于學生。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毛永聰.中學數學創(chuàng)新教法[J].學苑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