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人道主義干預”一詞最近常見諸報端,這種行為到底符不符合國際法? 廣州讀者 楊 軍 “人道主義干預”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共識。西方國家主張“人權高于主權”,國際社會為保護人權有責任在未獲得聯(lián)合國的授權情況下直接采取武力手段來實現對它國的人權保護,其結果往往造成了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因此遭到發(fā)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它的合法性一直沒有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為突破人道主義干預的現實困境,“干預與國家主權國際委員會”2001年首次提出“保護的責任”概念,并于2005年將其寫入聯(lián)合國首腦會議成果文件。它的核心要素包括:主權國家負有保護該國公民的首要責任;國際社會只能為主權國家提供協(xié)助性和補充性的保護,其適用范圍僅限于滅絕種族罪、戰(zhàn)爭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類罪。國際社會要采取集體行動進行干涉,必須在聯(lián)合國憲章的框架下來進行。若符合以上條件,就不違反國際法。如果打著“保護的責任”旗號推動政權更迭,就違反國際法。目前“人道主義干預”的爭論焦點不在于應不應該開展人權保護的問題,而是“如何進行干預”,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在該問題上還遠未達成共識?!?(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講師 邱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