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蕾
摘要:初中生物中物競天擇的生物規(guī)律對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小到個人身份上,是使中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上擁有生存的本領;大到國家民族、是我們國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敗的根本。初中學生具備了競爭的意識,他們會為了今后能有一個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為國家民族多作貢獻,去努力學習各科知識。
關鍵詞:生命現(xiàn)象;典型復雜;競爭結果;深化適應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217-01
當下的初中學生,思想意識中缺乏一種競爭意識,學習上很少進行你追趕我的競爭,部分學生甚至破罐子破摔,不思上進,對學習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打擊報復、冷嘲熱諷。缺乏學習競爭意識,導致初中生物課堂沒有活力,死水一潭,教師上課都感覺無動力,索然無味。競爭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缺乏競爭能力的人將被淘汰出局,缺乏競爭能力的民族和國家將被欺凌。培養(yǎng)中學生競爭意識,小到個人身份上,是使中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上擁有生存的本領;大到國家民族、是我們國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敗的根本。初中生物中物競天擇的生物規(guī)律對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我們生物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起來。
一、通過對眾多生命現(xiàn)象的觀察,開啟學生競爭意識
初中生物教學中有許多滲透競爭意識的情境和契機。例如我們在教學《生物的進化》時,我們讓學生自由討論和探討生物進化的原因,讓學生從考察許許多多的生物競爭現(xiàn)象中,理解生物競爭的涵義,然后概括綜合上升為理性的競爭概念,形成競爭的觀念。在教學中了開啟了學生競爭意識。如同一片森林里的各種樹木,在其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彼此爭奪著陽光、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食性相同的動物,彼此爭奪著食物;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捕食和反捕食等等,這些一系列的生命現(xiàn)象,就是生物競爭現(xiàn)象。在討論中,學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物,為了生存下去,就得為獲取足夠的物質、能量、食物和生存空間,而彼此進行著生存競爭,這些就是一種競爭。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過度繁殖的傾向,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物質和生存空間,卻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生物間必須彼此競爭(或斗爭)著,才能生存和發(fā)展,這是生物生存和發(fā)展的法則。人類也不例外,只是競爭的內容、方式、時間、空間不同而已。因此,學生在學習生物競爭知識的同時,受到了競爭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競爭意識的啟蒙教育。
二、通過對典型復雜的生命現(xiàn)象的綜合分析,深化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有意識地將一些競爭的知識和理論,通過典型復雜的生命現(xiàn)象的綜合分析,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例如,我們讓學生共同討論分析某一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們與周圍無機環(huán)境的復雜關系時,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和綜合,理解了狼與羊、羊與草彼此間的捕食關系,也理解了狼與狼之間,羊與羊之間為爭奪食物和生存空間的競爭關系,即其競爭(或斗爭)的一面;但也啟發(fā)學生理解狼捕羊,但狼又不能捕光了羊;羊吃草,但羊又不能吃光了牧草。否則,狼、羊、牧草三者會同歸于盡,毀滅了此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見,生物之間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況且狼與狼、羊與羊之間,還有群居、互助、互利、互愛的一面。這種生物之間既競爭(或斗爭)又依存的多重性,使學生對于競爭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使學生競爭的知識、理論,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強。我們順勢將知識遷移,向學生設問:人類應如何把握和運用競爭法則來正確處理好人與大自然、人與生物界、人與人之間的復雜競爭關系呢?讓學生以平等競爭的思想,去面對一個復雜的人類社會的新情境,去面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征途,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競爭意識。
三、現(xiàn)存生物都是通過競爭而生存下來,提高對競爭認識
在生物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們時刻注意滲透適應思想。例如我們在初中教學植物知識的同時,強調了現(xiàn)存的每一種植物都具有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特征。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都具有明顯的適應性特征。蟲媒花的顏色鮮艷、氣味芳香,適應于昆蟲傳粉。風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數(shù)量多,容易隨風飄散,適應于風力傳粉。借風傳播的種子,如蒲公英、柳樹等,果實上都生有毛絨絨的白色纖維,隨風飛揚??縿游飩鞑サ墓麑嵎N子,如竊衣鬼、針草、蒼耳等,其果實的表面都有刺和粘液,容易附著在動物的身體上隨動物的運動而攜帶到其他地方去。動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tài),都是動物在體色、外形和結構上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典型實例。魚體的流線型、用鰓呼吸、用鰭游泳、用膘控制沉浮等都是與水生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蜥蜴、家兔等陸生動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體內受精等都是與陸生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微生物不但能適應在有氧環(huán)境中生存,某些厭氧性細菌還能在缺氧環(huán)境里生存。在教學中,我們把這一系列生命現(xiàn)象及其特征,緊密地與適應思想相結合,使學生理解了現(xiàn)存的生物都是基本上適應其生活環(huán)境的,滲透了適應思想的啟蒙教育。
四、利用典型實例,深化學生適應性的競爭思想
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的,這即是適應性的普遍性。但是,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卻是客觀多變的,變化是絕對的。因此,生物對其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對的,不完全的,這就是生物適應性的相對性,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環(huán)境迅速變化時,不能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不能生存或滅絕??铸埖臏缃^和當今許多珍稀動植物的瀕于滅絕,充分證明了生物適應的相對性。生物的適應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對性,這種雙重性使學生認識到生物適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深化了學生的適應思想。我們又常常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以適應觀念去考察人類社會,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也是復雜多變的,有其規(guī)律性。作為21世紀建設者和生活者的青少年學生,必須具備各種素質、知識、能力和思想,特別應具備強烈的適應意識和多方面的適應能力,才能立足于社會,才能生存發(fā)展,才能有所作為。因此,強化了學生的適應意識,對學生產生巨大而深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初中生物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具備了競爭的意識,他們才會產生出競爭的能力。競爭能力需要有競爭的“本錢”,為了今后能有一個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為國家民族多作貢獻,他們會去努力學習各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