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
摘要:針對高中學科中文言文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成果的提高和改善。其中,文言文系統(tǒng)教學模式涵蓋了從全面了解文言文到文言文語句語法和對文言文的著作的了解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系統(tǒng)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271-02
在常規(guī)教學模式中,文言文的教學方法和教材呈現(xiàn)了學生從認識到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過程。在課程安排上,設置了每冊書中有8篇到12篇文言文閱讀,這樣算下來,每個學生要學完文言文的基礎教程的時長是整個高中時期。這種教學模式確實能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牢靠的知識,但從反方面來講,課程安排的過于縝密,使得文言文課程在系統(tǒng)教學上顯得散亂,學生在接受授課后,無法形成理性上的意識。
而對事物的認識經(jīng)常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舉一反三。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屢次碰到類似情況,這使我不禁想做這樣一種嘗試:能否在現(xiàn)有教材的基礎之上,只做些順序的調(diào)整,再稍微補充一些必要的文言文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文言文教學的效率,能夠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事半功倍的效果。經(jīng)過不斷地總結,筆者總結出了幾點有效的方法。
一、對文言文的要有一個總體的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學習文言文是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需要,也是豐富、學習、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需要。
其次,要讓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概括起來說有三點,即:積累、誦讀、領悟。學習文言文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個緩慢而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使得積累顯得格外重要;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過反復地誦讀,才能獲得比較牢固而豐富的基礎知識;只學不思考,不會學得太好。所以邊學邊琢磨,即不斷領悟亦是學好文言文的重要一環(huán)。積累、誦讀、領悟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于:領悟、積累有助于熟讀成誦,而熟讀成誦反過來又促進領悟和積累。用這種辦法來學習文言文,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一定會有顯著的提高。
最后,還要讓學生對文言文翻譯應達到的標準有所了解,以使他們有明確的努力目標。那么,文言文翻譯應達到什么標準呢?借我國清代著名學者嚴復的話說就是:“信”、“達”、“雅”?!靶拧奔礈蚀_,“達”即通順,“雅”即言辭優(yōu)美。這是文言翻譯由淺入深的三種境界。為了達到這些要求,在具體翻譯文言文時,要根據(jù)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針對不同的句子或直譯,或曲譯,或擴充或凝縮。要使誦讀準確,不讀破句,要使文言文翻譯由信而達至雅,還需要做哪些準備呢?這就是筆者總結的第二點文言文教學技巧:要有效的認識文言文的語法現(xiàn)象
二、要學好文言文,概括起來說,必須具備下列文言基礎知識
1、在學習文言實詞方面
第一、應該注意詞的古今異義。詞的古今異義主要表現(xiàn)為在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詞由古代發(fā)展到現(xiàn)代,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有的詞語在感情色彩方面發(fā)生了變化,還有的名稱說法改變了。
第二、要注意單音詞和雙音詞的問題。古漢語單音詞較多,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較多?,F(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在古代往往用一個單音詞來表示。而在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那些古今形式相同,但含義不同的雙音詞。其主要特點是:在古代它們是兩個詞,在現(xiàn)代則是一個詞。
第三、在文言文中,一詞多解現(xiàn)象很常用也很常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逐步的了解掌握。一字一詞過多解,是指詞或字具有本義解釋,引申解釋,比喻指代和常用的通假字指代解釋。在不斷的學習積累中,這些詞匯的常用方法和常用注解也會被逐步的掌握運用。文言文當中需要學生學習和注意的這些用法一旦被靈活掌握,那么對以后的文言文學習就會更容易。
第四、在現(xiàn)在漢語文言文學習當中,注意區(qū)別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用法。一詞多義即是指多義詞,一個詞有至少兩種以上的解釋。詞類活用是指一些詞匯在指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的充當一種語法解釋。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在文言文分析中,還是要根據(jù)文言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分析兩者的用法。
2、在學習文言虛詞方面
首先要注意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劃分實詞的方法不同。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代詞的處理上: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代詞是實詞,在古代漢語中代詞是虛詞。
其次還要注意不同的虛詞可能表示相同的用法,同一個虛詞也可能有幾種用法。
再者,虛詞由古至今,變化也很大。主要表現(xiàn)在:有少數(shù)沿用下來了,有的則完全消失了,有的用法發(fā)生了變化,還有的改用了新的詞。
另外,還要注意一些特殊現(xiàn)象。例如文言虛詞現(xiàn)象及兩個、甚至三個語氣詞連用的現(xiàn)象。從數(shù)量上講,常用虛詞要比常用實詞少得多。高中語文課本中重點列舉了許多常用虛詞的用法。如果能很好的掌握它們,基本上就克服了文言文閱讀中文言虛詞方面的障礙。
3、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每一句文言文,由實詞和句式組成。因此,要想準確地翻譯文言文,在克服了字詞障礙之后,就需要學習有關文言文句式方面的知識了。這里所說的文言句式主要指: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而言。
4、學一點古代文化常識
要想斷好句,準確地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僅懂實詞、虛詞、文言句式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文化常識涉及天文、歷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食物等許多方面,在中學文言文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是地理、職官、科舉、姓名、歷法等方面的知識,也是需要向?qū)W生詳細介紹的內(nèi)容。
以上四方面的內(nèi)容,是學習文言文必備的基礎知識。在初步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后,就可以邁向有效教學的最后一步了。
三、有效提升對具體文言文作品的認識
這是一個首先歸類,然后再講解的過程。至于分類法,可以選擇以下標準。按語音形式將課文中的文言文分類??梢苑殖扇缦氯悾?/p>
1、韻文:押韻。主要包括各個時代的詩歌,如《詩經(jīng)》、《楚辭》,另外,用于規(guī)戒的箴銘一類文章也押韻,也屬韻文。
2.驕文:不押韻。講究平仄、對仗,在句子上一般都是四六對仗,也叫‘四六”文,如《阿旁宮賦》。
3、散文:不押韻。凡驕文,韻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稱之為散文。唐宋人驕文叫做“時文”,把散文叫“古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運動,從文體而言,就是反對駢文而提倡散文。而散文又包括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四類。
以上內(nèi)容,便是筆者總結的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筆者認為,只有形成系統(tǒng)有效的知識才能使高中文言文教學不僅僅停留在死背字、詞的基礎上,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合乎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