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銳
摘 要:朗讀不僅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和途徑。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朗讀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重視,有些教師甚至認為朗讀是小學階段的學習方法,完全放棄了在教學活動中應用朗讀的教學方法。針對上述情況,分析了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朗讀在提高教學有效性方面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語文;有效性教學;朗讀
當前,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中考的巨大壓力,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普遍采用的是“講問教學”,語文教學活動以教師講解的方式進行,分析課文占用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朗讀占用的時間很少,有些課堂甚至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取消了朗讀。不僅教師,很多學生和家長也認為朗讀是在占用寶貴的學習時間,考試中沒有涉及朗讀的題目,也就沒有必要重視朗讀了。對于這種現(xiàn)象,筆者認為是十分錯誤的。語文本身就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是提高課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沒有朗讀作者的思想情感便沒有辦法被充分感知。在教學活動中,朗讀對提高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朗讀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語感主要指人們對言語自覺地感知和領悟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正確豐富的了解力”。語文素養(yǎng)涉及有關語文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語感的養(yǎng)成和培養(yǎng)對提高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朗讀時,文章字詞的選擇,句子的修辭和韻律,都能在大腦中激起美的享受。學生通過朗讀,可以提高對語言文字美感的感受,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對語言文字獨特的審美傾向,形成獨特的審美感受自然,在作文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在八年級語文課本中,選錄的現(xiàn)當代作品都是現(xiàn)當代著名大家的文章,如汪曾祺、阿城、魯迅等,這些作家的作品,語言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會識記文中優(yōu)美的詞匯和相關的寫作技巧。作文是不斷感知、不斷提高的過程,想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大幅度的提高幾乎是不可能的,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日常的點滴積累之中。
二、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朗讀可以使書面語和口頭語相互貫通,朗讀文章能夠在口頭上逐漸習慣書面的用語,而且朗讀可以積累大量詞匯、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語文教科書中課文都是經(jīng)過時間沉淀的經(jīng)典著作,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名家文學氣息的感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閱讀能力。例如,長春版八年級下語文教科書在古文閱讀方面選擇了八首格律詩,分別是《使至塞上》《登高》《無題》《題破山寺后禪院》《題李凝幽居》《泊秦淮》《登飛來峰》,這八首詩格律優(yōu)美,蘊藉豐富,只有通過朗讀才能充分感知詩歌的節(jié)奏美,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只是針對詩歌進行分字句的解讀,將完整的詩歌進行大卸八塊的分析,必然會割裂文章,影響對詩歌的鑒賞。
三、朗讀有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教學與其他科目相比更強調(diào)師生間的互動,語文本身就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師生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語文課程的內(nèi)涵才有可能被挖掘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朗讀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朗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與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涵進行溝通和交流,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如,長春版八年級語文下中選錄了丁肇中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該文章屬于議論文,在文中有大量的例證和分析,由于初中生對議論文的接觸較少,在理解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了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對文中的“格物致知精神”進行分析。又如,長春版八年級語文下中《金岳霖先生》這篇文章是汪曾祺所寫的回憶金岳霖的一篇紀念性的文章,文中充滿了對金岳霖先生的思念和回憶。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進行割裂式的分析,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文中思想感情的把握,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思念回憶的文章基調(diào)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作者與金岳霖先生之間的友誼,作者對金岳霖先生的尊敬,學生自然會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理解文章也不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我們應該看到,朗讀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它是理解文章情感內(nèi)涵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朗讀能力、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綜合素養(yǎng),包括涉及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如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言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毫無疑問,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該綜合素質(zhì)的必要組成部分。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給予應有的重視。
參考文獻:
[1]上官云峰.談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07).
[2]沈文嘉,單青.把握文眼窺探文心試論散文教學的導讀方法[J].職業(yè)技術,2011(05).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高家店鎮(zhèn)初級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