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舉
摘 要: 寫作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教師有責任通過多種渠道引導學生寫作,從激發(fā)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熱愛生活,把寫作當做樂趣,當做生活所需。
關鍵詞: 寫作 途徑 追求
寫作其實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人在經(jīng)歷這一個過程之前,首先對這一過程有所認知。認知也稱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過程,它包括感覺、記憶、思維等心理現(xiàn)象。曾拜讀過不少語文老師的寫作指導論文,不少文章都是大談學生如何畏懼寫作,教師教學指導怎么困難。其中老師的負面作用不可小覷。如果教師開始在指導寫作之前,給學生傳遞的信息是寫作——難,便在學生心理上貼上標簽,并通過每次的習作指導大張旗鼓地講寫作是件頭痛的事,對其逐步強化,使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畏懼。原本創(chuàng)作就是一項需要付出的勞動,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便會在心理上、潛意識地對寫作文有所抵觸。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應該從自身入手,說學生怕寫作,不如說某些教師沒有研究吃透新課標對習作的要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說:“簡單地說,作文就是寫文章。完整地說,作文就是讓我們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有意義的事情,圍繞一個中心,按照一定的順序用文字表達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文就是用筆寫下自己心里要說的話,心里怎么想的,筆就怎么寫?!弊寣W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那么怎樣有策略高效地開展寫作教學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如下途徑。
一、看繪本,引想象,重筆墨
我國教材中的看圖作文,其實和國外教材中的繪本差不多,在我國國民意識中,一直把繪本當做娛樂讀物,而某些教師也常常忽略看圖作文的指導。其實看圖作文的指導比一般的記敘文指導復雜,因為圖畫具有相當?shù)乃囆g價值,色彩的明暗、線條的曲直、文字的律動無一不對看圖作文的主題有重要作用??磮D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高效手段。如看圖作文《假文盲》、《這段木頭一定有蟲》、《溫哥華街頭》都是單圖,而《文明只差一步》是連環(huán)繪本。文章的中心有譴責缺少公德的人,贊揚助人為樂的良好風尚,倡導和諧社會的;有告訴人們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有贊揚人們愛護小動物,提倡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有批評不文明行為,贊揚公共美德的。以《文明只差一步》為例,這個繪本的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講的是兩個孩子放學回家,路過小區(qū)內(nèi)的垃圾箱時,發(fā)現(xiàn)垃圾箱周圍有很多垃圾散落在外,從而想辦法,一個去找工具,一個拿出筆紙,寫上“文明只差一步”貼在垃圾箱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個繪本的意思,但怎么欣賞繪圖及怎樣將畫的內(nèi)容轉化為文字有一定的難度。首先繪本的內(nèi)容跳躍性大,需要有過渡的語言,其次是想象不能“失真”,同時要注意細節(jié)的合理性,最后要有完整性。在指導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失真”,有的學生直接寫發(fā)現(xiàn)垃圾后就用手撿,這本身就是不文明的做法,還有第二天小區(qū)所有的垃圾箱上都貼上“文明只差一步”,夸大了自身的效用。教師要關注學生文風的培養(yǎng)。
二、觀影像,引興趣,助積累
在化學反應中,為了使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加快反應,就要添加“催化劑”。作文教學中亦如此,沒有“興趣和動機”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寫作是不容易發(fā)生“反應”的,即互相聯(lián)系的。同時,寫作是一種有感而發(fā)的內(nèi)在需求,厚積薄發(fā)。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單純的文字學習會使學生的思維“干涸”。雖然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已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有個“過渡性”,是通過新質要素的逐漸積累和舊質要素的逐漸“消亡”和改造而實現(xiàn)的,也表現(xiàn)為發(fā)展過程中的“飛躍”或“質變”。影像就如媒介一般,在小學中年級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過程中不可缺少。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正在發(fā)展,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感官接受外部世界。如給學生看《大國崛起》,目的在于讓學生直觀地通過影像了解歷史,了解九個大國的崛起,相繼稱霸世界,并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也讓學生懂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他國家人們的尊敬。觀看《圓明園》、《共和國十三次大閱兵》等歷史紀錄片,是教材《火燒圓明園》、《開國大典》的拓展,這些歷史知識學生陌生、難懂,借助影像,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思維的發(fā)展,從而通過引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三、推薦書,引閱讀,勤積淀
首先四大名著,教材中有四大名著中精彩片段節(jié)選,如選自《西游記》中的《猴王出世》,選自《水滸傳》中的《景陽岡》,選自《紅樓夢》中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神機妙算》,只學習這些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通過課堂教學激發(fā)興趣,適時鼓勵學生讀原著,之后進行名著知多少趣味競賽,可分為名著歇后語、人物對對碰、精彩情節(jié)表演等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和拓展。語文教師不應局限于文學書,而應鼓勵學生像蜜蜂釀蜜一樣,采過許多花粉,才能釀出又多又好的蜜。如此引導,班中出現(xiàn)小軍事迷、小昆蟲迷、小科學迷、小植物迷……學生便寫出《獨角仙出世》、《小彩椒》、《小雞出殼》等文章,劉美君學生的《小彩椒》、《小雞出殼》分別發(fā)表于國家級報刊《少年智力開發(fā)報》和國家級刊物《作文世界》,《小彩椒》一文長達一千二百多字。有許多精彩片段,如:“在我的精心培育下,小彩椒不負我望,茁壯地成長了起來,瞧,葉子由疏到密,一片片葉子充滿光澤……”
四、做游戲,恰點撥,練筆墨
游戲是自愿的活動,自愿屬于動機的范疇。動機是推動人活動的心理力量,是人活動的目的。游戲是一種自愿的行動,也即游戲的動機是內(nèi)部動機,是游戲者內(nèi)在的一種需要。真正的游戲也是在兒童將真實的生活情景當成想象的情景時產(chǎn)生的。同時,兒童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征思維能力也是在游戲中逐漸提高的。游戲包含豐富的快樂體驗,樂趣是游戲必須具備的品質,是游戲的元功能??鞓敷w驗是游戲真正的魅力所在。如《吹乒乓球比賽》,這個游戲嗨翻整個體育館,游戲前,先布置好游戲規(guī)則:三組同時進行,每組八個人,分兩輪進行;在地上先用吸管吹著乒乓球前進,中途繞過兩個凳子,吹到對面的同學那里去,對面的同學再吹回來。要求是觀察學生吹的動作、神態(tài)及自己是怎么吹的。學生玩起來顧不了整個場景,選派兩位學生攝像,游戲結束看視頻,提供素材,幫助寫作。其中盧家浩同學的習作《吹乒乓球比賽》,發(fā)表于國家級刊物《作文世界》,編輯老師的簡評是:習作記敘了全班同學進行吹乒乓球比賽過程,重點講述“我”是如何控制乒乓球方向完成比賽的事情。習作敘事簡潔清晰,內(nèi)容完整,詳略得當。第四、五小節(jié)中用心理描寫的方法,表現(xiàn)比賽的困難和緊張。將乒乓球擬人化(輪到我了。我吹著乒乓球往前爬,努力控制球,不讓它找機會“溜”走,可是,這個球不是想象中那么好控制,它就像跟我作對似的左右滾動。到了該繞圈的地方,這球就更不聽話了。剛才要直走的時候它繞著滾,現(xiàn)在該繞了,它又筆直地朝前奔去。)的寫法也用得比較恰當,“找機會溜走”、“作對似的”、“更不聽話了”等詞寫出了吹乒乓球不好控制,襯托出獲得成功的不易。習作的最后一段文字很有表現(xiàn)力,寫乒乓球“歡快地朝終點奔去”具有感情色彩,表現(xiàn)小作者當時興奮愉悅的心情。endprint
游戲使學生體驗到愉悅、成就感、勝任感。游戲是有規(guī)則的活動,游戲規(guī)則是游戲者在游戲中關于動作和語言的順序,以及在游戲中被允許和被禁止的各種行為的規(guī)定,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寫作。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愛玩,恰到好處地利用孩子的天性,將學與玩有機結合,成效出人預料。另外,還有螃蟹運貨、貼年糕、省與省會對對碰等游戲,同樣充滿情趣,學生興趣盎然,佳作連連。
五、重生活,細觀察,記經(jīng)歷
“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葉圣陶語)。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老師的點撥引導,生活中的光亮轉瞬即逝,這要靠教師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素材,那樣“文從字順”的文章便會自然而生。如讓學生自選一種蘋果,作文課上大家一起吃,邊吃邊品味,隨即記錄下來,還可以寫穿衣服、進家門,這是對學生進行思維條理性訓練;參加社會活動,豐富學生閱歷,比如參觀消防支隊,親自登上消防車,了解消防器材的使用,觀看消防演練,增強了消防意識;集體超市購物,讓學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識,合理購物;利用節(jié)日舉行中秋月餅大聚會、圣誕派對、六一聯(lián)歡及水果拼盤大PK;輪流在《品德與社會》課當小老師,自己親身體驗過,寫得流暢,思如泉涌,連基礎較差的學生都能寫出六七百字。學生感言:“以前對少數(shù)民族習俗知道的很少,通過這節(jié)課我知道了黎錦、北京四合院、客家土樓?!薄拔抑懒嗽S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漢族的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少數(shù)民族的潑水節(jié)、火把節(jié)?!薄拔抑浪拇ㄈ藶槭裁聪矚g吃辣,紹興人為什么喜歡吃臭豆腐。”有的學生說:“我總是羨慕老師口若懸河地向我們傳授各種知識,我現(xiàn)在明白了老師懂的知識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經(jīng)過日積月累,一點一點豐富起來的,沒有什么是舒舒服服就能擁有的,瀟灑的背后都是狼狽的努力?!薄斑@次上課,鍛煉了我的膽量,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感謝老師給我機會?!边€有的說:“這堂課讓我們這群小老師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把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呈現(xiàn)給爸媽。”“我們的成功,是我們不懈地努力,沒有半途而廢,才沒有在家長面前丟臉?!薄拔以趥湔n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在努力查閱資料過程中我真正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樂趣,我要學,就會有收獲。”
六、限時間,海范圍,練速寫
每天安排十五分鐘時間寫作,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小學生觀察力的發(fā)展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觀察的目的性較差。小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易受外來刺激的干擾,常常在受新異刺激影響時,心理活動離開觀察的對象;同時,觀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狀況和個人興趣等因素的制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表現(xiàn)更為明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教育的作用下,觀察的目的性不斷增強。二是觀察缺乏精確性。小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動的主要過程,對細小部分缺乏觀察,即觀察不夠精確。三是觀察缺乏順序性。觀察時往往只注意事物較突出的特征,如運動的、較大的、對比明顯的部分,這樣導致觀察無序,觀察的結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四是觀察缺乏深刻性。在觀察事物時,小學生主要以感性經(jīng)驗為主,缺乏思維活動的參與,使得觀察的深刻性不夠,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和表面特征,難以抓住事物的本質,只知道“是什么”,缺乏“為什么”的思考,使觀察趨于膚淺,難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賦予觀察更深刻的意義。根據(jù)以上學生的觀察特點,每天對速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激發(fā)學生講真話,抒真請,讓學生由一開始的茫然久而久之,逐步養(yǎng)成習慣,有了興趣,有了熱情,學會紀錄生活的點滴,把速寫當做自己能力的體現(xiàn),收效甚好。
七、多投稿,常激勵,保熱情
筆者班里有位學生,雙休日家長給他報了寫作班,他極不愿意,并鬧著不肯去。一次他寫的一篇文章選材不錯,筆者便幫他修改后投稿,最后在報刊上發(fā)表了,之后他主動跟媽媽要求學習寫作。還有一個學生的習作在《作文世界》發(fā)表后,他暑假去非洲探望父母,寫了一篇三千多字的文章,經(jīng)筆者修改后,其中部分內(nèi)容在報刊上發(fā)表。班里不斷有學生的文章發(fā)表,極大地觸動了其他學生,激起了他們的寫作熱情。
教師教學生寫作,首先意在讓學生學會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其次是“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更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正如黃明仲先生所說:“寫作給我?guī)砹艘环N成就的自我陶醉感;寫作也給我?guī)砹藘A訴的無窮樂趣;寫作還給我?guī)砹巳松浵竦臉啡?;寫作中的觀察和思考樂趣給我增添了應對社會事務的智慧;寫作有著更多社會功效的樂趣;寫作也會讓人變得成熟起來?!惫P者認為這是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該追求并讓學生感受的心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