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蓓(江蘇省南京市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16)
選擇200例該類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胃腸減壓在預防吻合口瘺中的作用?,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就診于我院的200例食管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36例,女64例,年齡24~87歲,平均65.8歲?;陔S機原則,將其分作觀察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術前全部放置16號胃管,術后全部予以胃腸減壓,術后3 d后予以鼻飼無渣營養(yǎng)液,頻率為1次/2 h,鼻飼量為200 ml/次[1]。與此同時,施以補液、抗感染以及營養(yǎng)支持。另外,兩組采用完全一致的術中吻合方法。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100例,術后予以持續(xù)胃腸減壓,時間控制在24~36 h,術后12 h胃腸減壓50 ml(按均值計),表現為陳舊性血,外觀為深咖啡色,pH值集中在4.8~5.5這一范圍[2]。對照組100例,術后予以持續(xù)胃腸減壓,時間控制在7~10 d,術后12 h胃腸減壓70 ml(按均值計),表現為陳舊性血,外觀為深咖啡色,pH值集中在4.5~5.6這一范圍,后每24 h胃腸減壓量為540 ml(按均值計),外觀為淡綠色(部位為淡黃色),pH值集中在2.0~3.5這一范圍。術后第3天予以鼻飼營養(yǎng)液后33%患者24 h胃腸減壓量明顯升高,平均值為1650 ml,且含有一定的鼻飼營養(yǎng)液成分,提示有十二直腸—胃反流現象存在,鼻飼結束后,夾閉胃管1 h,每24小時胃腸減壓引流量為870 ml(按均值計),pH值集中在2.0~3.5之間。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和對照組胃腸減壓、吻合口瘺發(fā)生及治療情況對比:觀察組持續(xù)胃腸減壓時間24~36 h,對照組為7~10 d;觀察組吻合口瘺1例(1%),對照組為4例(4%);觀察組吻合口瘺治愈率為100%,對照組為61%;觀察組吻合口瘺平均治愈時間23 d,對照組為51 d。
3.1 胃腸減壓可以減少胃—食管反流:食管癌術后患者中,相當比例存在輕重不同的胃—食管反流問題,導致吻合口酸實際暴露時間大幅多于健康人,予以持續(xù)胃腸減壓可以及時實現對酸性胃液的有效抽離,從而緩解該不良癥狀。術后,患者普遍存在胃蠕動排空機能減弱問題,在胃潴留的影響之下,吻合口部位將承受更大的張力,而持續(xù)胃減壓能夠有效消解該張力,從而為吻合口提供一個相對理想的血液循環(huán)環(huán)境。
3.2 胃腸減壓可以降低胃壁水腫及殘端瘺的發(fā)生率:在臨床上,確診為胸內吻合口瘺的術后患者有較大比例發(fā)生殘胃胃壁缺血、壞死穿孔以及殘端瘺等典型癥狀。通過胃腸減壓能夠明顯減少胃內潴留,有效避免胃擴張,抑制胃壁水腫發(fā)生,降低張力,從而實現對術后吻合口瘺并發(fā)癥的有效控制。
3.3 胃腸減壓有助于已發(fā)生胸內型吻合口瘺患者的治療:以已發(fā)生胸內型吻合口瘺患者為目標對象,予以持續(xù)胃腸減壓能夠緩解胃—食管返流問題,大幅減少吻合口酸的實際暴露時間,緩解酸性胃液給瘺口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效控制經瘺口流進胸腔的胃液量,避免患者因此發(fā)生全身性中毒,與此同時,結合適當的胃腸內外營養(yǎng)支持等,能夠大幅促進瘺口的愈合速度,從而獲得較為理想的吻合口瘺治愈率。
[1] 陳玉萍,劉靜梅,李金林.延長胃腸減壓的時間對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瘺的影響[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22(17):3340.
[2] 何莊建,江上軍,何順東.胃腸外靜脈營養(yǎng)應用在胃腸吻合口瘺的療效觀察[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1,24(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