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敏
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教師始終應當處于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組織好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是確保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工作,而如何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行為,就是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認為注意以下三點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是極其有益的。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的活動,只有師生雙方配合默契,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理想的程度,因此,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就應當在課前認真思考如何做好組織教學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具體的方式方法。
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因為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每一個教學階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都應該把組織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首位考慮。組織教學不能簡單地視為就是點名、師生互致問候,或是做好教學前的精神與情緒準備,事實上,它不僅體現在一次課的開始,還應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
首先,穩(wěn)定課堂秩序、確定教學步驟。在上課之初,一定要做好課堂秩序穩(wěn)定工作。沒有一個好的開端,很難保證課堂活動的有序進行。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為了便于學生接受,應當注意讓學生掌握教師的教學套路,并讓他們盡可能地練習實踐。比如,在穩(wěn)定課堂秩序之后,每一次總要安排“檢查預習與復習情況”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序可循。另外,在課堂指導語中,比如,Class begins(開始上課)、Follow me(請跟我讀/說)、Read after me(請再說一遍)、Practise in pairs(兩人一組對話)、Don’t talk(請不要講話)等常用語,就堅持只用英語說,用以營造一種語言環(huán)境。
其次,要始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以教師的教學行為等都有關系,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復習檢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不是老生常談的老師問學生答的方式,而是采用有學生互問互答、簡單的情景對話,或是采用讓學生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或通過表演等教學行為的復習,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始終被課堂牢牢抓住。
比如學習星期幾、第幾的表示時,就讓學生依次起立講述并表演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的故事,A caterpillar is very hungry.He eats an apple on _________.He eat two pears on ________.He eats three plums on_______……再如學習十二個月時,我就讓學生用12個月份命名十二個哥哥,講述安徒生童話The Wild Swans(《野天鵝》)中哥哥們一個接一個地飛回來了的情節(jié)。這樣的課堂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主動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習效果更為顯著。
再次,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突出英語作為語言的交際性,把課堂組織成交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親身參加到交際活動中去,使他們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能極大地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動力。在課堂練習中,我常讓學生為Disney English小故事的片段配音,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想象力,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培養(yǎng)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至今我還記得,學生們配音The lion king Simba的多個版本,有的可愛,有的剛毅,有的機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真是讓人嘆服。
課堂教學總是由一定教學時間內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構成的,因此,教學行為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單位,同時,教學行為也是課堂教學中最活躍、最能表現教師教學經驗、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的地方。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年紀尚小,教師的教學行為掌握的水平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更大。因此,教師必須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階段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因材施教地采取不同的教學行為,使課堂教學真正地有的放矢。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活動中一定要選擇有實用價值和實際交際意義的教學行為,要考慮學生時間投入與知識收獲的性價比,課堂上少說或不說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廢話。對課文的處理,除了教師領讀、朗讀、講解之外,教師口述、學生復述、就課文內容師生或生生問答、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模仿課文講故事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但與知識點無關的個別學生行為就屬枝節(jié)問題,對其個別提醒即可,不宜過多關注花時間,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習狀態(tài)。
盡管教師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個性,但在教學活動中,自信、幽默、寬容、鼓勵等積極的個性卻無疑會使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活潑、積極,從而避免常見的語言學習的枯燥狀態(tài)——教師應努力完善培養(yǎng)自己的個性。一個充滿自信與快樂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帶給學生希望與勇氣。每次走進教室時,不應忽略輕松愉快地與身邊的學生們互致問候,必要時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喜愛關懷,學生們的情緒往往就會因此被快速點燃,積極投入到課程學習之中,沒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不可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Good for you! Good job! That's what I call a fine job! Good work! You remembered! Good thinking! Keep it up! Keep on trying! Keep up the good work! keep working on it,you are getting better. Marvelous! Outstanding! 這些話應成為每一個中學英語教師的Everyday English。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表揚鼓勵,Wonderful! Great! Well done! Perfect! Excellent! 這樣的肯定,常常讓學生備受鼓舞,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中。在師生關系上,最重要的是要樹立師生平等互尊的觀念,居高臨下、粗暴專斷的形象會使學生在感情上疏遠老師。
還要注意各個教學行為之間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始終處于既緊張又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再現學生學過的語法等知識點,有計劃地擴展新內容,要讓知識有關聯性,盡量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不講學生聽不懂的話,不講廢話,不用不規(guī)范的語句,以免對學生形成誤導,造成背離教學目的的結果。
教師課堂用語的運用水平實為教師師德素養(yǎng)與教學水平的綜合表現。課堂用語不規(guī)范、不準確,甚至有錯誤;或是課堂用語不活潑、不通俗易懂、語言單調,并時常夾雜著中文,就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大大降低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進取心,直接造成學生們學習效果減退。教師上課以英語作為與學生交流的主要語言工具,這就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學用結合的現實語言氛圍,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會直接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典范,實用準確、流暢、符合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這是對英語教師課堂用語的最基本要求。
教師在使用課堂用語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及英語能力的特點,使用語言應規(guī)范明確。作為中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在方法上,應注意設置情景幫助學生理解,盡量避免使用漢語,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和真實的交際場面。讓學生看動畫片,然后用指定的動詞復述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的主要情節(jié),讓學生分角色朗讀The Three Little Pigs(《三只小豬》),有利于促使學生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增加學生使用英語的機會。語言知識的掌握較易,而語言的活用則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用語應遵循“以表揚和鼓勵為主”的原則,精心呵護學生的自尊與自信。
教師在使用課堂用語時,還應注意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課堂用語啟發(fā)誘導。當學生信心不足之時,教師的課堂用語若是親切幽默,就能使學生精神放松、熱情高昂,課堂氣氛也隨之更為活潑生動;在批評學生的錯誤時,應特別注意保護青春期學生敏感的自尊心,批評用語的不宜簡單生硬,語氣應婉轉,以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氣氛,消除或減少學生的緊張情緒;對那些靦腆內向的學生,當學生不能回答或回答錯誤時,教師應注意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多從正面肯定鼓勵或將問題難度適當降低,絕對避免對學生挖苦諷刺,幫助學生擺脫尷尬局面,重新找回自信,增強學習的信心。只有認真做好組織教學的工作,才能獲得所期望的理想教學效果。
[1]曲文婕.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次高級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驗[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9).
[2]郝麗艷.教師期望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
[3]王惠玉.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J].淄博師專學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