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內(nèi)蒙古赤峰市錦山第一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diào),小學語文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纂者和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要想搞好小學語文的教學,小學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然而在當前的一些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不注重教學語言的組織,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索然無味,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教學語言的組織,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
語文,寬泛地講,就是語言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旨在幫助小學生打牢中國語言學習的基礎,為以后其它學科的學習以及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不容忽視。
由于小學生處在人生的童年時期,所以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語言的組織。趣味性的教學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就顯得很重要了。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其獨特的特點,因此,教學時,教師就不應該按照成人的思維去教學。要注意研究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趣味化的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們總結(jié)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知識的傳輸;其次,是思維的培養(yǎng);再次,是能力的養(yǎng)成。要想達成以上的教學目的,就必須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對于小學語文來講,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在于教師如何去組織語言,以使學生能夠接受。
小學語文課堂否能夠吸引學生,關(guān)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是通過語言才能體現(xiàn)出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對教學語言進行認真的組織。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更是一門科學。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特別注意語言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
1.深刻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的規(guī)范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受生理因素的影響,教師往往成為小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小學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就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階段,這一階段是人的一生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模仿能力特別強。學生往往模仿老師的言語。所以,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對學生的一生來說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教師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授課時語言的運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特別的重要。例如,一些教師由于受方言的影響,將“師范”讀成“斯范”,一旦學生模仿后,就會深深地印在腦海里,糾正起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這些不規(guī)范的讀音,教師應該通過加強普通話的練習進行糾正,以促進學生語言的準確性。與此同時,在口語教學過程中,語調(diào)要適度,聲音要洪亮。
2.深刻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性
科學性的要求是教師要深刻地理解所教詞語的準確含義,包括詞語的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他所說的話,王芳不認可,我以為是對的”。對于這一句話,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歧義。這句話表達出兩個意思:一是他說的話我認為是對的;二是王芳不認可我認為是對的。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盡量使得自己的語言語義明確。另外,在講究語言準確的同時,要注意語言的言簡意賅,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知識。
1.把握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使自己的語言充滿趣味,便于學生接受。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很高,真正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例如,在教授《烏鴉喝水》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問:你們誰見過烏鴉,烏鴉長什么樣子?學生肯定會踴躍的發(fā)言。然后,教師再問:烏鴉怎么喝水?學生會進行各種各樣的猜測。教師再問:如果眼前只有一個瓶子,里面只有半瓶水,烏鴉怎么喝?學生的興趣必然會很高。教師就可以以此來引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烏鴉如何喝到半瓶的水。通過幽默的語言,引入話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開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增。
2.把握語言的生動性
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語言充滿生動性,這與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是相符合的。課本中許多形象生動的文學作品,這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去向?qū)W生展現(xiàn)這些作品中散發(fā)出來的美,使得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講到比較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時,教師需要使用繪聲繪色的語言,對故事進行描述,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課文,教師需要將抽象的內(nèi)容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出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
1.情感性的分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中有許多抒發(fā)情感的作品。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也必須充滿感情,這樣才有感染力,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的影響更加深刻。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刻的把握和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將課文中所包含的感情轉(zhuǎn)化到自己的語言里,再傳授給學生。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篇課文的講解中,可以先通過一個短片,讓學生了解我國小興安嶺的概況以及壯麗的景色?;蛘呓處熥约簩懸皇诇\顯易懂的詩歌,在課堂教學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以此來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美好山川的熱愛,進而喚起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此同時,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片段,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2.藝術(shù)性的分析
在語文的學習中,除了對內(nèi)容進行把握之外,剩下的就是對藝術(shù)形式的認知和理解了。在教學中,口語的藝術(shù)性是最高的境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多種表達技巧,使得自己的教學語言充滿藝術(shù)性,讓學生能夠通過聆聽教師的講述,接受美的熏陶。語言的美大致可分為語音美、內(nèi)容美、語境美以及流程美。這些不同的美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而且還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己的審美能力。例如,在進行《夏夜多美》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夏天的夜晚進行一下描述:夏夜,滿天的繁星,點綴著深藍的天空。偶爾有螢火蟲似的東西,一閃一閃的飛過天空。荷塘里,蝌蚪們還在歡快地唱著歌,偶有螢火蟲前來助興。夏夜是如此的安詳。學生在教師優(yōu)美的描繪中深深地陶醉了,自然而然地學習的熱情也高漲起來了。
以上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通過對這些特點的闡述,我們了解到要想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就要注意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藝術(shù)性、情感性、趣味性以及生動性。注意到這三個方面,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必將有個質(zhì)的提升。
[1]寧麗榮.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學周刊,2014,(02).
[2]李艷.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分析[J].讀與寫,2013,(11).
[3]高麗.試析小學語文的教學語言特點[J].新課程學習,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