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qū)邾城二中 陳海燕
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九年級結(jié)束時應達到五級目標要求。其中,閱讀方面有七條具體要求。
近幾年來,在全國各地的中考英語試卷中,閱讀理解題所占比例最大。要想得到一個理想的分數(shù),做好閱讀理解題是關鍵。
有些事實判斷題可直接從語篇中原句得出答案,這類題最容易得分。但有些題會在題目的設置和選項中玩點小花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設題 Which...is not true/mentioned?或 He did all the following things except______.一定要注意問題中的not和except。
2)設題How much does he get a month?而原文是He gets 100 dollars a week.
3)有些選項對原文的句子作細微的改動,以假亂真。如:選項中There is a parking room...,原文There is parking room...;選項中 There aren’t any...,原文There aren’t many...。選項與原文內(nèi)容相似度極高,很容易迷惑學生。
4)選項偷梁換柱,將發(fā)生在甲身上的事嫁接到乙身上。
5)選項內(nèi)容符合原文,但題設與選項因果關系倒置或根本不存在邏輯關系。
由此可見,即便是直接事實判斷題,也不能掉以輕心,答題時既要仔細讀題,又要仔細閱讀每個選項,然后結(jié)合原文內(nèi)容進行對比分析,才不至于“大意失荊州”。
推理判斷題的設題中常有We can infer that...,The writer suggested that...或The writer implied that...,這類題往往不能直接從原文獲取答案,答題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nèi)容,注意細節(jié)。
2)善于捕捉作者字里行間暗含的信息,即理解作者的“弦外之音”。
3)注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情緒,推測作者的態(tài)度。
4)整體理解全文,分析文章真正的含義,關注作者的思想傾向和人生價值觀。
5)關注一些表邏輯關系的詞,如:besides,therefore,as a result,all in all,in general...
6)以原文事實為推理依據(jù),不能僅憑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或常識去判斷。
總體上說,推理判斷題答題時既要遵從語篇中客觀事實,又要以此為基礎對語篇中信息深層挖掘,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詞義猜測理解題可以是一個單詞、短語、甚至句子的理解。詞義猜測題中的生詞、短語、句子絕對不是孤立的,它一定與上下文或所在段落甚至整個語篇有聯(lián)系。解答此類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和線索猜測詞義。
2)根據(jù)詞語的釋義或解釋說明猜測詞義。
3)根據(jù)生詞的同位關系猜測詞義,注意破折號有時也能表示釋義功能。
4)注意生詞前后表對比或因果關系的詞語,注意作者用詞褒貶感情色彩的不同。
5)根據(jù)詞性和構(gòu)詞法猜測詞義。如:He untied the bag.untied是動詞tie(捆,系,綁)的反義詞,為過去式,那么untied即是“松開,解開”的意思。
6)根據(jù)生詞后列舉的事例來判斷。
平時做閱讀題不要見到生詞就急躁,也不要馬上翻字典。有些無關緊要的生詞可跳過,對那些影響答題的生詞可多嘗試著猜測詞義,以練習自己的猜詞能力。
主旨概括題常用這樣的一些設題:What’s the main idea/the best tile/the writer’s main purpose of this passage?解答此類題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關注語篇開頭兩段和結(jié)尾兩段,多數(shù)文章會在開頭提出或結(jié)尾總結(jié)文章的主旨大意。
2)若為敘事性文章,更要注意結(jié)尾部分是否有表達作者觀點或態(tài)度的文字。
3)注意各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各段落與整個語篇的邏輯關系,分清主次。
4)不要過分糾結(jié)語篇中的細節(jié),不要斷章取義。要從整體把握全文,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5)要從整體理解全文的基礎上,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考慮作者的思想傾向或態(tài)度,不可望文生義或主觀臆斷。
6)注意英語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道德價值觀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差異。
解答此類主旨概括題還應特別注意,有時選項中主旨大意表達正確且富有哲理,但由語篇中并不能得出此寓意,不能誤選。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