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喜 肖 旸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長沙 410081)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黨的建設科學化,概括地說,“就是要使黨的建設符合科學的性質或狀態(tài)”[1]。具體地說,就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中國的客觀實際,“準確把握和自覺運用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科學的制度和方法進行黨的建設,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形成新的關于政黨的科學理論并繼續(xù)指導黨的實踐,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并最終實現黨的宗旨和目標的過程與狀態(tài)”[2]。黨的建設科學化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偉大工程,也是一個長期、動態(tài)發(fā)展的歷史過程。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不僅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要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們黨自身建設的特殊規(guī)律,特別是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特殊規(guī)律,堅持不懈地實踐,持之以恒地探索,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確保我們黨能夠長期執(zhí)政。
我們黨一成立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唯一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克思主義不是封閉僵化的理論體系,而是隨著實踐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而得到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科學?!耙粋€政黨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 ”[3]P112歷史上一些大黨、老黨、執(zhí)政黨失去執(zhí)政地位甚至消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能與時俱進、以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黨的自身建設。歷史的教訓值得借鑒。當前,從國際上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仍在曲折中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特別是科技方面仍占優(yōu)勢;各種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各種思潮相互激蕩;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綜合國力競爭更趨激烈。從國內看,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思想觀點和各種價值觀念相互碰撞,社會政治穩(wěn)定面臨壓力。從黨內看,黨員隊伍不斷壯大,黨員結構發(fā)生變化,黨員知識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黨面臨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和外部環(huán)境的考驗。同時,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和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世情、國情、黨情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使黨的建設科學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必須準確把握世界發(fā)展形勢,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入研究我國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重點抓住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及時總結黨的建設新經驗,不斷深化對黨的建設規(guī)律、黨的建設科學化規(guī)律的認識,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實踐活動。當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在實踐中要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深入研究新形勢、新實踐對黨的建設科學化提出的新要求,不斷總結黨的建設科學化的新經驗,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時代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作指導,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推動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實踐創(chuàng)新。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3]P851黨的根本宗旨,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是黨員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集中體現。牢固樹立和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是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核心內容,也是檢驗黨員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標尺。我們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檢驗黨的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黨的建設科學化,在實踐中要求牢固樹立黨的宗旨意識,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黨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要求踐行黨的宗旨,恪守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把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工作首位,把不斷實現好、維護好和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使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要求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jiān)督,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益,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使黨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要求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寓教育群眾、引導群眾于服務群眾之中,使黨的建設科學化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從而使黨始終能夠無往而不勝。只有這樣,黨的建設科學化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我們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最充分的信賴和擁護,從而夯實執(zhí)政基礎、鞏固執(zhí)政地位、完成執(zhí)政使命。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密切聯系群眾還是脫離群眾,不僅是態(tài)度問題、感情問題,更是政治立場、政治本色問題。”[3]851因此,保持和發(fā)展最大政治優(yōu)勢,防范和化解最大危險,是我們黨面臨的嚴峻考驗和重大任務,也是黨的建設科學化面臨的嚴峻考驗和重大任務。黨的建設科學化,要求在其進程中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當前,在我們黨長期執(zhí)政和實行改革開放、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黨群關系面臨很多新情況、新挑戰(zhàn),并且脫離群眾的危險更加尖銳。主要表現在:一些黨員干部特權思想嚴重,對群眾態(tài)度生硬,甚至侵害群眾利益,損害黨的形象;一些黨員干部群眾觀念淡化,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嚴重,造成群眾反映較大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一些領導干部只關注經濟增長,忽視群眾在教育、衛(wèi)生、環(huán)保等方面的訴求,群眾對黨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一些地方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履行民主決策程序,不注重聽取群眾意見,草率作出決定,往往引發(fā)群眾不滿,甚至引發(fā)不同程度的矛盾沖突;一些領導干部特別是少數黨的高級干部腐化墮落,嚴重敗壞了黨的形象,損害了群眾對黨的感情和認同,嚴重削弱了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對此,在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實踐中,要求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和公仆意識,切實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作風建設,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堅持問政于、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及時了解群眾訴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群眾疾苦,維護群眾利益,真正在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黨只有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始終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和嚴峻考驗。
黨員、干部隊伍是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的踐行者,其能力和素質如何、能否率先垂范,直接關系到黨的建設科學化是否能順利持續(xù)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關鍵在于建設一支德才兼?zhèn)涞狞h員、干部隊伍。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黨所處歷史方位和執(zhí)政條件、黨員隊伍組成結構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來自外部的風險前所未有,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更加嚴峻、更加尖銳,黨的建設方面特別是黨員、干部隊伍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比如,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價值觀念扭曲,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干部素質不高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干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問題突出;部分年輕黨員干部缺乏基層歷練,在各種非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容易過多地關注自身的價值和個人的得失,其思想的純潔性、對黨的忠誠度都需進一步提升。因此,黨的建設科學化實踐中,要求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yè)觀,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黨員干部在學習和工作實踐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經受住各種考驗;要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選拔干部方式,堅持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方針,把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集聚到黨內來,使各方面優(yōu)秀干部充分涌現、各盡其能、才盡其用;要求黨員干部增強憂患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宗旨意識和使命意識,不負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保?]P29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黨內民主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民意納入黨的政策范疇從而實現民主決策、能夠高效制定政策應對發(fā)展難題、能夠有效防止個人專斷。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的建設科學化,要求加強制度建設,健全黨的制度體系,保障黨內民主。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機制作保障,各個方面都需要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作保證,各個方面都需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實踐中,要求我們“始終把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之中,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繼承傳統、大膽創(chuàng)新,構建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要求我們“堅持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發(fā)展黨內民主,積極穩(wěn)妥推進黨務公開,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完善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保障黨的團結統一,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活力,堅決克服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個人獨斷專行和軟弱渙散現象”;要求全黨“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觀念,認真學習制度,嚴格執(zhí)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5]P17。 要求健全黨員民主權利保障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jiān)督的制度環(huán)境,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jiān)督權,不斷發(fā)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活力。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實踐表明,一個信仰堅定、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清正廉潔的政黨,在任何時代都能立于不敗之地。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要求在其進程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持黨的肌體純潔、健康。新形勢下,一些領導干部特別是個別高級領導干部以權謀私、生活腐化,嚴重違紀違法,嚴重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信任和支持。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實踐中,要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有貪必肅、有腐必反、狠抓不放、常抓不懈,把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著力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不斷加大治本力度,使懲治更加有力、預防更加有效;要求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黨員意識,用黨章規(guī)范行為、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政績觀和利益觀,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要求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保證權力公開透明,做到干部清廉、黨風良好,始終保持黨的肌體健康。
黨的建設科學化的方法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其成效的好壞。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要求在其進程中不論運用什么方法,都要科學、有效。黨的建設科學化實踐中,要求我們順應時代變化,跟上時代潮流,不僅要繼承和發(fā)揚傳統的科學方法,如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批評與自我批評等,而且要探索和創(chuàng)新現代的科學方法,如系統方法、目標管理方法、典型推動方法等,做到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不僅要從我國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方法,如選舉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法治的方法等,而且要增強全黨信息意識,靈活運用以信息網絡技術為基礎、能夠傳載各種信息的新媒體,在黨內建立多種形式的黨內信息與社情民意的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渠道,構建信息甄別評估上報反饋機制,并且辦好黨建網站,不斷拓寬黨建網站功能,將黨員教育管理、干部考核、干部選拔任用、黨員群眾監(jiān)督舉報等都納入黨組織網站,便于全黨及時掌握最新情況,快速采取應對措施,做到學習借鑒與實踐探索相同步。只有在實踐中運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其各項工作才能體現出時代性和實效性。
[1]周知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布局中執(zhí)政黨建設的新邏輯——學習中共十八大報告的體會[J].長白學刊,2013(1).
[2]胡偉等.走向科學建黨的自由王國——中國共產黨建設的科學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4]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