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高考人物傳記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必考內(nèi)容,人物傳記的閱讀和考察有兩個難點:一是最后一題,對于考生探究能力的考察;一是倒數(shù)第二題,對于考生分類能力、概括能力的考察。那么我們?nèi)绾闻囵B(yǎng)考生人物傳記的分類能力和概括能力呢?
一、抓住人物傳記的特點,樹立分類意識,從宏觀上概括
人物傳記是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的。因此,通過把握人物傳記的寫作方法來掌握人物傳記的特點,是培養(yǎng)人物傳記分類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必由之路。
人物傳記的分析基本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知人:文章寫了什么人(一個主要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二、明事: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主人公的(一般是用敘事來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寫了幾件事,要了解事情的先后順序,事件之間是什么關系)?做了什么事?三、辨理: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質(zhì)特征?這個人怎么樣?(是好人,還是壞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樣評價的。)人物傳記一般都是從以上三個方面寫作的。那么,我們分析的時候,自然也要從這三個方面去分析和概括。如果在閱讀中我們樹立了這種整體閱讀意識,分析、概括起來就有序可循,而不至于茫無頭緒。
這是我們在閱讀中必須樹立的宏觀意識,必須樹立的分類意識。
例如:2011年全國新課標語文卷人物傳記《黃賓虹傳》,從如下角度考察考生的分類能力和概括能力。
例如第(2)題: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fā)生在他的隱居時期。這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這道題是對黃賓虹成功原因的分類概括。
再如第(3)題:黃賓虹作畫時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擺在案頭?請簡要分析。這道題是從金石拓本給了他哪幾個方面的啟示考察考生的分類能力和概括能力。再看第(4)題,盡管黃賓虹和張大千是一代宗師,但二人的人生態(tài)度、對金錢的看法以及藝道旨趣卻大相徑庭,這給你什么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這道題是從品質(zhì)特征、藝術追求等方面對傳主進行概括的。
再如2011年高考遼寧語文卷《數(shù)學奇才華羅庚》第(2)題,從解析數(shù)論中“漫”出來是華羅庚一生研究數(shù)學的得意之筆,這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這道題分析概括華羅庚為什么從解析數(shù)論中“漫”出來的原因。第(3)題,華羅庚的數(shù)學教學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請簡要說明。這道題是考察華羅庚數(shù)學研究的特點,也是對考生分類概括能力的考察。
再如2012年全國新課標語文卷《謝希德的真與誠》第(2)題,謝希德轉而從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請簡要分析。這道題考察謝希德轉而從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疾炜忌姆诸惛爬芰?。第(3)題,謝希德在科學工作中的求真態(tài)度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請簡要說明。此題考察謝希德在科學工作中的求真態(tài)度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考察考生的分類概括能力。第(4)題,謝希德的“誠”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此題考察人物的性格特點,是對傳主人物性格的概括。
通過上面三篇全國卷和地方卷人物傳記考察內(nèi)容的分析,在梳理主要事件時,要抓時間詞語,抓地點以及相應發(fā)生的事件,運用合并同類項法,分類概括出主要事件。然后用心審題,確定答題區(qū)域,找準關鍵詞句,條分縷析,整合概括,定向表述,才能做到答題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物傳記的考察,抓住傳記的特點、樹立分類意識,是我們做正確人物傳記類現(xiàn)代文的根本途徑。
二、答案來自文章是基本的操作思路
考題的答案來自文中,這是人物傳記閱讀題基本的做題思路。說起來容易,可在實際操作層面,很多考生往往丟開原文,根據(jù)自己粗淺的閱讀,另起爐灶杜撰一些原因,結果難免是離題萬里,不著邊際。正確的方法是這樣:第一種方式,摘抄、分類和概括,答案的很多關鍵詞甚至句子大部分來自原文。很多答案基本就是對原文的摘抄;第二種方式是摘抄、整合、重組加概括;第三種是最難的一種,文章中沒有可使用的現(xiàn)成字句,答題者只能自己高度概括了,但這種高度概括,也不是天馬行空地脫離原文,而是在原文的基礎上,對內(nèi)容進行高度概括。
例如: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人物傳記《黃賓虹傳》第(2)題: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fā)生在他的隱居時期。這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減少應酬雜務,生活清凈,便于深思內(nèi)省和作畫。這個答案基本是摘抄,答案來自原文第一段。答案②:對江湖水光天色的寫生使他的畫風發(fā)生了突變。這個答案也是摘抄,答案來自原文第一段。答案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夠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畫藝猛進。這個答案也是摘抄,答案來自原文第一段末句。
再如第(3)題:黃賓虹作畫時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擺在案頭?請簡要分析。這道題是從金石拓本給了他哪幾個方面的啟示考察考生的分類、概括能力。
答案①:從金石文字的點畫結構中,他受到繪畫筆法與章法布置方面的啟發(fā)。答案中“點畫”、“繪畫筆法”、“結構”、“布置”等詞語來自原文,而這些詞語的內(nèi)涵都暗示了繪畫筆法和章法布置,可見黃賓虹是從繪畫筆法和章法布置方面受到了啟示,盡管后半部分的答案是從原文的信息中推理出來的,但百分之八十的信息來自原文。答案②:從金石拓本認識到書畫同源,悟出畫藝回歸造化的路徑。這個答案也來自原文。
再看第(4)題,盡管黃賓虹和張大千是一代宗師,但二人的人生態(tài)度、對金錢的看法以及藝道旨趣卻大相徑庭,這給你什么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這道題是從品質(zhì)特征藝術追求等方面對傳主進行概括的。
答案:觀點一,恪守傳統(tǒng),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尋藝術真諦。①于平靜淡泊中求真務實的人生態(tài)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傳統(tǒng)學人本色;③避俗趨雅,不為流俗所動,尋求華滋渾厚的畫風。
回答此題,一定要依據(jù)題干的順序。答案的基本詞語都來自原文,只需重新組合即可。組合時按照一定的短語結構來表述。如原文有“雅正”,有“平靜淡泊”,按照動賓結構,將幾個詞語重新組合即可。
答案:觀點二,創(chuàng)新與模仿并重,理想與時尚兼顧。①創(chuàng)造與仿作兼顧。這個答案是高度概括的,有一定的難度。以下兩個答案基本還是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摘抄和重組,如②對金錢的開通看法和瀟灑態(tài)度;③注重民間時尚意趣。
答案:觀點三,既恪守傳統(tǒng),又勇于創(chuàng)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繼承與創(chuàng)新兼顧;②懷抱藝術理想,追求名山事業(yè);③腳踏實地,享受人生。這幾個答案全部來自原文,略做重組即可。
由此可見,要把握做傳記閱讀題的基本原則。(1)“還原”原則:現(xiàn)代文閱讀是“還原”閱讀,解題時要遵循“還原”原則。要求還原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觀念,盡可能用原文字詞表達;一般答案都能從文章中找到現(xiàn)成依據(jù)。(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則:其已知有二,一是題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題干所在文段的語境。若將題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視為橫坐標,將題干詞句在文中的語境可能意義視為縱坐標,可以建立一個坐標,只有從語境與字面意思兩方面鎖定,才能保證正確的解答。(3)“語境”原則:語境是答題的思維背景,要牢記“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當然,總的原則還是:觀點是作者的(探究題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三、傳主的身份特點往往被我們忽略
概括傳記中傳主的精神品質(zhì),傳主的身份特點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在做傳記閱讀題時,首先要關注時代、社會、家庭背景下的傳主。要理解傳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眾多因素。其次,要理解關系網(wǎng)中的傳主。傳主的人際交往是影響他也是組成他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方面,通過傳主與他人的關系去把握傳主是閱讀傳記的一條通道。這就要求閱讀者要善于從傳主的身份特點中了解傳主的生活經(jīng)歷,體悟傳主的情感世界,追尋傳主思想演變的線索,剖析傳主成敗的緣由,感受其人生經(jīng)歷的滄桑。這樣才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傳記閱讀方法。
先看下面例文,《蔡元培先生》第二題: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和評價了蔡元培先生?請概括并簡要分析。答案①:是著名學者。它對中西方文化藝術、自然科學、社會政治均有卓越建樹。
“是著名學者”來自原文第一段,屬于摘抄?!八鼘χ形鞣轿幕囆g、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西洋雕塑”都喜愛,“他也喜愛西洋油畫,對中西建筑和中西音樂,都一樣喜歡?!睆囊陨蟽?nèi)容可以概括出答案。
答案②:有完美人格。他既有中國文人的一切優(yōu)點,又虛懷若谷,樂于接受西洋觀念,心境平靜,思想崇高,趣味雅潔,態(tài)度懇切而平和。這個答案分別來自原文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所有關鍵詞全部在原文中出現(xiàn),略做重組即可。
答案③: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為全國的學術中心。
我們先看原文:“當時的總統(tǒng)黎元洪選派了這位杰出的學者出任北大校長。北大在蔡校長主持之下,開始一連串重大的改革。”、“蔡先生認為美的欣賞比宗教信仰更重要?!呱械牡赖禄谄咔檎{(diào)和,要做到七情調(diào)和,則必須透過藝術和音樂或與音樂有密切關系的詩歌?!薄ⅰ安滔壬缧抛匀豢茖W。他不但相信科學可以產(chǎn)生發(fā)明、機器,以及其他實益,他并且相信科學可以培養(yǎng)有系統(tǒng)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習慣,有了系統(tǒng)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則的發(fā)現(xiàn),定理定則則是一切真知灼見的基礎。”
這些段落,沒有一個詞語告訴我們蔡元培是大教育家,全文也沒有一個詞語寫蔡元培是大教育家,考生幾乎沒有答出蔡元培是大教育家這一答案的,但通過這些句子和相關的背景知識,我們可以推測出,蔡元培不僅是教育家而且是大教育家,在北大實行了很多改革,才使得北大成為全國的學術中心。
很多人物傳記并沒有告訴我們傳主的身份地位,但根據(jù)原文和我們已經(jīng)掌握的相關背景知識,完全可以概括出傳主的身份,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也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總之,抓住人物傳記的特點,采取分類的原則,知人、明事、辨理,注重人物身份特征,用心審題,確定與原文對應的答題區(qū)域,按題干要求篩選重點詞句,提取整合文中的關鍵信息,分析概括作答,一切貌似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