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固守著一套陳舊的教學觀念,毫無創(chuàng)新性。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實施,是語文教師的機遇,也是對語文教師的考驗。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導”與“聽”,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助力學生成才。
關鍵詞:語文教學;導;聽;成才
在語文實際教學中,人們往往只注重老師教,學生照本宣科,固守著一套陳舊的教學觀念,毫無創(chuàng)新性。在新教材面前,首要的任務是克服舊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使自己適應新的教材和教法。落實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助力學生成才。
一、“導”,導出興趣,導出發(fā)現(xiàn)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做學生學習的策劃者、組織者,教師應像導演一樣引導學生學習,從導學、導問、導思、導法、導行等做法入手。要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訓練,這些是老師的講授所代替不了的,老師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契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逐漸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當然,素質教育是一個順應社會發(fā)展的全新的教育。要尋求一個最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并應用到教學中,還需要廣大語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的技巧和方法總是裝在教師的心中。在教學中,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學生總是照貓畫虎,一旦離開教師,就成了一張白紙。而新課標下的教學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來掌握閱讀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自我勞動實踐中悟出的結論、學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則是終生受用的。
由于學生個體閱讀水平的差異和課文難易程度的不同,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免會在閱讀理解方面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教師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騎自行車,一是鼓勵學生自己動起來,二是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求成。要善于進行恰到好處地點撥提示,善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找到騎自行車的方法,要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要給學生讀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首先要解決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問題。教學方法不靈活總是死記硬背,學生永遠也學不會學習的技能。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敢于放手把自學時間交給學生。一般來講,一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學生自由讀書和獨立思考的時間應在1/2~2/3之間。學生應自己來支配這些時間,包括如何讀書、提出質疑等。這樣并不代表教師就能完全撒手,任其自然。無論什么時候,學生的學都不能離開教師的導,如自讀前教師一定要布置好導學內容,自讀后還要做好學生自讀效果的檢查。
二、“聽”,聆聽觀點,聆聽見解
教師講學生聽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很難與教師進行深入地溝通。在新課標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為充分。教師在開始時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師要耐心地聆聽學生的觀點,再提供相應的幫助或組織不同意見的學生進行討論,最后獲得相應的結論。
有了疑問,學生就想找到答案,才會主動去探究思考。它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源泉。其實,學生對各種新事物、新道理是富有好奇心的,他們會提出許多為什么。然而,由于學生的閱歷淺、擁有獲得知識的圈子小,能查到的知識也很少,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老師的指導作用就更明顯了。因此,教師應采取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到知識的重要性,從“讓我學”到“我要學”,從“教師問我”到“我問教師”。例如,在教授二年級課文《動手做做看》時,我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么辦的?”有的說問爸爸媽媽,有的說自己去找答案,根據(jù)這個同學的回答我隨機揭示了這節(jié)課的課題《動手做做看》。我引導學生從中質疑問難,最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親身感受,懂得動手做做看獲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例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要敢于質疑。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做看,把一條金魚放到裝滿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來,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fā)光的品質——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通過這次的實驗活動,使學生懂得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疑。實驗的成功,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學生自由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準確把握學生的思路,和學生之間產生閱讀理解的“互感”。如在檢查閱讀效果時,當學生對某一個閱讀問題作出解答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追問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維過程,不僅便于教師在“聽”的過程中,清楚地了解學生的思路,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其他同學從發(fā)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啟示,使更多的學生“豁然開朗”,從而學到閱讀分析的正確思維方法。
“聽”,讓教與學融合到一起,就是讓老師參與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參與老師的教學。就是老師與學生一起探討學問,老師要站在學生的位置,站在未知者和求知者的位置去思考教學、設計教學。這樣老師才能掌握好分寸來設計教學。讓學生參與老師的教學,內容是很豐富的,方法是多樣的??梢宰寣W生幫助老師作教學前的準備,查資料、制作教具等。教學前或教學后,教師和學生可做交流討論,這些交流討論和建議是來自實踐的活生生的教學法,甚至是書上未曾寫進去的。適當?shù)臅r候可以讓學生當一次小老師,教師旁聽,當然老師的聽又不同于學生的聽,只是換了一個視角,去觀察、體驗、探索指導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僅是一個博學者,而且是一個垂范者、履踐者、學習者。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使學生的參與、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助力學生成才。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石門鎮(zhèn)高各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