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軍
【摘要】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夯實語文基礎、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前提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思想品質。教學活動中只有加強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突出情感教育的施行,才能提高職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產(chǎn)生一種愉快、喜愛而學習的情感,推進學生在健康成長中獲得語文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相對而言,職高學生在文化學科學習能力上存在一些不足,他們中的多少人是因為初中階段文化課學習不夠好而不得已進入職業(yè)高中學習的;而他們經(jīng)歷高中階段學習之后,有一部分將走上工作崗位,離開學校教育。因此,我們職高的語文教學,讓他們獲得較好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能夠讓他們形成社會生活與交際需要的語言表達、準確交流的能力,能夠在求職應聘等競爭中脫穎而出非常重要。
一、提高語文學習情感必要性
進入職高學習的學生情況各異,但是有些方面是相同的:文化課的基礎不扎實,學習習慣和能力不好,再有就是對學習沒有興趣和熱情。就語文學科而言,不少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很不到位。課文中一些常見的字詞意思,不是很深刻的句段把握理解不了,整個篇章的分析鑒賞能力嚴重欠缺。他們自主作文更是語言匱乏,文理不通,沒有深刻感人的情感。
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體,而職高學生沒有語文學習的情感。那么,他們很難學好語文,少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和情感,沒有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的追求。因此,我們老師要精心思考設計,利用情感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在學習中主動參與,從而獲得語文學習的情感,提高學習能力。
二、情感教育施行的途徑探討
我們在職高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需要我們老師的組織與引導。
(一)尊重關愛提升學習情感
我們要意識到我們很多職高學生不僅學習成問題,思想行為往往也存在問題。他們之所以成為職高生,與他們的家庭、個人的意識品質以及對人生的價值定位有關系。因此,我們語文老師首先要從情感上關愛他們,真誠真心地與學生交朋友,用自己真摯的情感感染學生。
我們在教學之初就要了解班上學生的家庭、學習和性格。平等地和他們交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學習,認識到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如班上有個單親家庭,母親對他要求很嚴,結果在初中原先成績不錯的他因為叛逆、對抗,而沉迷網(wǎng)絡,導致成績一落千丈,最終沒有考取比較好的普通高中,他是帶著不服氣的怨氣上職高的。我了解情況之后與他交流,聽他談母親的種種不是,也讓他說說母親的種種難處。梳理分析之后讓他從母親的角度思考,并讓他讀讀胡適的《我的母親》、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王恒績的《瘋娘》等等寫母親的文章,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單身未改嫁母親的艱難與不易。這樣,在情感探討中糾正了他的心理問題,使他獲得學好的信心和力量。
學生們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往往也有想變好的心理,渴望得到老師的撫慰與關愛。而語文教學肩負著學生品德與思想的教育,而對職高語文教育而言,我們只有對學生有情感,能夠以情感生,用關愛讓他們感動,獲得正視自己的勇氣和力量。
(二)突出課堂教學情感渲染
夯實基礎是我們職高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而只有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情感,才能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基本知識掌握中提高能力,獲得學習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在職高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情感的渲染。
我們的職高語文課文很多是人文性的典范之作,挖掘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意義重大。如在老舍《我的母親》學習中,我重視引導學生在內(nèi)容分析的基礎上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課前讓學生們不舉名的列舉自己對母親的不滿;然后,課堂上將典型的內(nèi)容讀給大家聽,讓學生們評議。然后,隨機提問學生,讓他們說說自己母親的生日、年齡、身高、愛好等等。結果不少學生說不上來,于是我引導學生思考,母親給予我們什么,我們又是怎樣給予母親的?我們有沒有讓母親高興過、欣慰過?如此,未成曲調先有情,讓學生在對比中,認識到母親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自己給予母親的微不足道。從而在課文學習中更有情感。
(三)形式多樣教學提升情感
重視方法的靈活運用,也是情感教育開展的必要。我在《雷雨》學習之后,讓學生討論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情感是真的,還是假的?《雷雨》中的人物你認為哪個最值得同情?這樣學生們不僅能夠深入文本,還能夠在個性的解讀中表達自己的情感,獲得情感體驗的升華。在《背影》學習中,組織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文中對父親描寫的內(nèi)容,讓學生從經(jīng)典段落與句子的誦讀中獲得情感;讓學生聽筷子兄弟的《父親》、劉和剛的《父親》,讓學生在歌曲中獲得情感的升華。在《我與地壇》教學中,我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探討:史鐵生的父親在90年代去世的,為什么史鐵生在《我與地壇》單寫母親呢?于是學生在各種猜想之后,最終形成認識:史鐵生寫母親是對少年時期對母親關愛的不理解,而對母親早逝懷有深深的愧疚感和一種懺悔的表現(xiàn);母親的形象與地壇的博大寬容吻合。如此,學生不但提高情感的認識,也提高了合理探究、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再如柳永的《雨霖鈴》學習中,就讓學生想象作者與情人送別的情感,感受戀人離別的場面和惜別的情態(tài),讓他們在意境的感受中理解這首千年名篇的意境美、情感美,獲得情感與審美的熏陶。
另外,我們職高生對提高語文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加強寫作中真摯情感的表達能力,也是提高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
總之,提高職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我們點燃他們學習的情感,在夯實語文語言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進入閱讀,感受作者、作品人物的情感,在愛其所愛、恨其所恨中獲得情感的提升,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施燕.讓情感教學“點亮”職高語文課堂[J].文理導航(上旬),2012(12).
[2]蔡麗.淺談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2013(02).
[3]王晶.淺談如何在職高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J].中學時代,2013(10).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