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杰++楊培珂
【摘要】目的:探討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實施治療的自發(fā)性氣胸患者54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27例實施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觀察組27例在此基礎上實施氧療及護理,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肺復張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在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上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實施氧療,可有效改善肺復張程度,緩解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效果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氧療;自發(fā)性氣胸;護理方法;臨床療效
自發(fā)性氣胸屬肺科常見急癥之一,指由肺部疾病導致肺組織、臟層胸膜或接近肺表面的氣腫泡破裂,使得肺及支氣管內的空氣進入胸膜腔[1]。臨床治療一般以排氣、促進肺復張為主要目的,但是對于肺壓縮<30%的患者,一般療法起效慢,需及時采取氧療措施,才可有效吸收胸腔內氣體,縮短肺復張時間[2]。本研究就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方法進行觀察,并探討其臨床療效,現(xiàn)結果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實施治療的自發(fā)性氣胸患者54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齡19~65歲,平均43.01±5.06歲;其中肺壓縮<20%者13例,肺壓縮>20%者14例。對照組27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齡21~63歲,平均43.16±5.12歲;其中肺壓縮<20%者14例,肺壓縮>20%者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即入院后,限制其活動量,并臥床休息,給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基礎治療,對其病情變化進行常規(guī)監(jiān)測,同時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等營養(yǎng)飲食。②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氧療,具體如下:入院后,給予患者氧氣吸入,氧流量的設置需根據病情確定,對于癥狀較輕者,可設置為5~7L/min,2h/次,3次/日;對于癥狀嚴重,且呼吸困難者,可設置為3~5L/min,并給予持續(xù)吸氧12h以上。
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院內環(huán)境,消除其緊張感及陌生感;做好相關解釋工作,向其講解自發(fā)性氣胸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加深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詳細解答其疑難問題,了解其內心需求,并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指導家屬給予患者精神支持,并向其講解自發(fā)性氣胸的治愈案例,緩解其內心壓力,增強自信心[3]。②飲食護理:吸氧時,需禁食禁水,于氧療間歇期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無刺激且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多進食蔬菜、水果,遵循多餐少食的原則,保持大便通常,避免發(fā)生便秘;嚴禁使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若為便秘患者,根據其病情給予開塞露或緩瀉劑等,避免用力排便加重病情,延長病程。③吸氧護理:氧療時,選擇合適的導管與面罩,對氧流量進行適當調整;治療過程中,需保持口腔、鼻腔及面部清潔,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對于氧療初期存在憋氣感的患者,應指導其做深呼吸,促進肺復張,以將胸腔內殘余氣體有效排出;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以促進排痰;氧療期間,減少人員流動,減少家屬探視,限制陪護。
觀察項目與指標:①肺復張程度:治療5d后,兩組患者均復查X線及胸部CT,采用Kircher法對其肺壓縮程度進行評估,肺復張判斷標準如下:完全復張為肺壓縮0,復張良好為肺壓縮<10%,部分復張為肺壓縮10%~20%,未復張為肺壓縮>20%[4]。②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對兩組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對比。
結果
討論
自發(fā)性氣胸為臨床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氧療為臨床治療自發(fā)性氣胸的基礎方法,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疾病的恢復。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4例自發(fā)性氣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常規(guī)治療+護理(對照組)與常規(guī)治療+氧療+護理(觀察組)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結果顯示經臨床治療,觀察組的肺復張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在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上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與陳晶瑩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5]。
研究表明,對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實施氧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復張程度,促進癥狀的緩解,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雯,孫春榮,夏艷.自發(fā)性氣胸8例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9(22):88+105.
[2]鮑鳳.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安徽醫(yī)藥,2012,13(6):863-864.
[3]董敬軍,陳建榮,陳金亮,等.不同吸氧方法治療自發(fā)性氣胸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12(5):74-76.
[4]彭姝芳.自發(fā)性氣胸患者護理對策探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20(29):45-46.
[5]陳晶瑩,王婉芳.氧療對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意義和護理[J].安徽醫(yī)藥,2008,13(2):190.
【摘要】目的:探討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實施治療的自發(fā)性氣胸患者54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27例實施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觀察組27例在此基礎上實施氧療及護理,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肺復張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在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上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實施氧療,可有效改善肺復張程度,緩解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效果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氧療;自發(fā)性氣胸;護理方法;臨床療效
自發(fā)性氣胸屬肺科常見急癥之一,指由肺部疾病導致肺組織、臟層胸膜或接近肺表面的氣腫泡破裂,使得肺及支氣管內的空氣進入胸膜腔[1]。臨床治療一般以排氣、促進肺復張為主要目的,但是對于肺壓縮<30%的患者,一般療法起效慢,需及時采取氧療措施,才可有效吸收胸腔內氣體,縮短肺復張時間[2]。本研究就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方法進行觀察,并探討其臨床療效,現(xiàn)結果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實施治療的自發(fā)性氣胸患者54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齡19~65歲,平均43.01±5.06歲;其中肺壓縮<20%者13例,肺壓縮>20%者14例。對照組27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齡21~63歲,平均43.16±5.12歲;其中肺壓縮<20%者14例,肺壓縮>20%者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即入院后,限制其活動量,并臥床休息,給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基礎治療,對其病情變化進行常規(guī)監(jiān)測,同時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等營養(yǎng)飲食。②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氧療,具體如下:入院后,給予患者氧氣吸入,氧流量的設置需根據病情確定,對于癥狀較輕者,可設置為5~7L/min,2h/次,3次/日;對于癥狀嚴重,且呼吸困難者,可設置為3~5L/min,并給予持續(xù)吸氧12h以上。
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院內環(huán)境,消除其緊張感及陌生感;做好相關解釋工作,向其講解自發(fā)性氣胸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加深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詳細解答其疑難問題,了解其內心需求,并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指導家屬給予患者精神支持,并向其講解自發(fā)性氣胸的治愈案例,緩解其內心壓力,增強自信心[3]。②飲食護理:吸氧時,需禁食禁水,于氧療間歇期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無刺激且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多進食蔬菜、水果,遵循多餐少食的原則,保持大便通常,避免發(fā)生便秘;嚴禁使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若為便秘患者,根據其病情給予開塞露或緩瀉劑等,避免用力排便加重病情,延長病程。③吸氧護理:氧療時,選擇合適的導管與面罩,對氧流量進行適當調整;治療過程中,需保持口腔、鼻腔及面部清潔,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對于氧療初期存在憋氣感的患者,應指導其做深呼吸,促進肺復張,以將胸腔內殘余氣體有效排出;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以促進排痰;氧療期間,減少人員流動,減少家屬探視,限制陪護。
觀察項目與指標:①肺復張程度:治療5d后,兩組患者均復查X線及胸部CT,采用Kircher法對其肺壓縮程度進行評估,肺復張判斷標準如下:完全復張為肺壓縮0,復張良好為肺壓縮<10%,部分復張為肺壓縮10%~20%,未復張為肺壓縮>20%[4]。②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對兩組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對比。
結果
討論
自發(fā)性氣胸為臨床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氧療為臨床治療自發(fā)性氣胸的基礎方法,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疾病的恢復。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4例自發(fā)性氣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常規(guī)治療+護理(對照組)與常規(guī)治療+氧療+護理(觀察組)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結果顯示經臨床治療,觀察組的肺復張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在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上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與陳晶瑩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5]。
研究表明,對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實施氧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復張程度,促進癥狀的緩解,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雯,孫春榮,夏艷.自發(fā)性氣胸8例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9(22):88+105.
[2]鮑鳳.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安徽醫(yī)藥,2012,13(6):863-864.
[3]董敬軍,陳建榮,陳金亮,等.不同吸氧方法治療自發(fā)性氣胸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12(5):74-76.
[4]彭姝芳.自發(fā)性氣胸患者護理對策探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20(29):45-46.
[5]陳晶瑩,王婉芳.氧療對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意義和護理[J].安徽醫(yī)藥,2008,13(2):190.
【摘要】目的:探討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實施治療的自發(fā)性氣胸患者54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27例實施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觀察組27例在此基礎上實施氧療及護理,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肺復張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在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上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實施氧療,可有效改善肺復張程度,緩解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效果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氧療;自發(fā)性氣胸;護理方法;臨床療效
自發(fā)性氣胸屬肺科常見急癥之一,指由肺部疾病導致肺組織、臟層胸膜或接近肺表面的氣腫泡破裂,使得肺及支氣管內的空氣進入胸膜腔[1]。臨床治療一般以排氣、促進肺復張為主要目的,但是對于肺壓縮<30%的患者,一般療法起效慢,需及時采取氧療措施,才可有效吸收胸腔內氣體,縮短肺復張時間[2]。本研究就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方法進行觀察,并探討其臨床療效,現(xiàn)結果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實施治療的自發(fā)性氣胸患者54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齡19~65歲,平均43.01±5.06歲;其中肺壓縮<20%者13例,肺壓縮>20%者14例。對照組27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齡21~63歲,平均43.16±5.12歲;其中肺壓縮<20%者14例,肺壓縮>20%者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即入院后,限制其活動量,并臥床休息,給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基礎治療,對其病情變化進行常規(guī)監(jiān)測,同時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等營養(yǎng)飲食。②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氧療,具體如下:入院后,給予患者氧氣吸入,氧流量的設置需根據病情確定,對于癥狀較輕者,可設置為5~7L/min,2h/次,3次/日;對于癥狀嚴重,且呼吸困難者,可設置為3~5L/min,并給予持續(xù)吸氧12h以上。
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院內環(huán)境,消除其緊張感及陌生感;做好相關解釋工作,向其講解自發(fā)性氣胸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加深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詳細解答其疑難問題,了解其內心需求,并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指導家屬給予患者精神支持,并向其講解自發(fā)性氣胸的治愈案例,緩解其內心壓力,增強自信心[3]。②飲食護理:吸氧時,需禁食禁水,于氧療間歇期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無刺激且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多進食蔬菜、水果,遵循多餐少食的原則,保持大便通常,避免發(fā)生便秘;嚴禁使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若為便秘患者,根據其病情給予開塞露或緩瀉劑等,避免用力排便加重病情,延長病程。③吸氧護理:氧療時,選擇合適的導管與面罩,對氧流量進行適當調整;治療過程中,需保持口腔、鼻腔及面部清潔,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對于氧療初期存在憋氣感的患者,應指導其做深呼吸,促進肺復張,以將胸腔內殘余氣體有效排出;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以促進排痰;氧療期間,減少人員流動,減少家屬探視,限制陪護。
觀察項目與指標:①肺復張程度:治療5d后,兩組患者均復查X線及胸部CT,采用Kircher法對其肺壓縮程度進行評估,肺復張判斷標準如下:完全復張為肺壓縮0,復張良好為肺壓縮<10%,部分復張為肺壓縮10%~20%,未復張為肺壓縮>20%[4]。②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對兩組癥狀緩解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對比。
結果
討論
自發(fā)性氣胸為臨床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氧療為臨床治療自發(fā)性氣胸的基礎方法,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疾病的恢復。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4例自發(fā)性氣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常規(guī)治療+護理(對照組)與常規(guī)治療+氧療+護理(觀察組)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結果顯示經臨床治療,觀察組的肺復張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在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上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與陳晶瑩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5]。
研究表明,對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實施氧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復張程度,促進癥狀的緩解,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雯,孫春榮,夏艷.自發(fā)性氣胸8例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9(22):88+105.
[2]鮑鳳.氧療在自發(fā)性氣胸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安徽醫(yī)藥,2012,13(6):863-864.
[3]董敬軍,陳建榮,陳金亮,等.不同吸氧方法治療自發(fā)性氣胸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12(5):74-76.
[4]彭姝芳.自發(fā)性氣胸患者護理對策探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20(29):45-46.
[5]陳晶瑩,王婉芳.氧療對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意義和護理[J].安徽醫(yī)藥,2008,13(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