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也
【摘要】目的:探討經心血管內科治療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專業(yè)的內科護理的康復進展。方法:通過是否施加專業(yè)內科護理比較兩組2個月內日?;顒又笖岛突颊叩臐M意度。結果:相比與對照組的日?;顒又笖岛涂倽M意度,治療組的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有效的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可加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的進展,提高其生存信念和生存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措施;尺神經損傷;生活質量
由于當代人的吸煙嗜酒、過度疲勞等環(huán)境誘因,如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日益增多。而此類疾病通常在安靜狀態(tài)下無明顯體征,且針對突發(fā)的胸骨后疼痛當含服硝酸甘油基本可馬上得到緩解,長此以往,由于此類疾病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期,甚至加重病情。盡管在治療中應用各項先進技術爭取修補病人壞死的心肌,雖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康復仍然是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調高其進展進度,減少恢復期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針對于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心血管內科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最佳手術治療后對其實施為期2個月不同的護理干預,現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選擇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并加以篩選出無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24例,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5~48歲,平均年齡26.11±4.59歲;對照組男10例,女14例,年齡7~42歲,平均年齡21.98±6.03歲。
方法:為取得完美的實驗效果,采取單一變量的原則。兩組患者在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同時對治療組加以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措施。并以2個月為期限隨訪后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指數和患者對護理人員照料得總滿意度。心血管內科專業(yè)護理措施: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保證患者絕對的臥床休息,并且每天對患者行心電圖檢查、心電圖監(jiān)護、吸氧等檢查并記錄在案,此外準備好搶救所需的除顫器、呼吸機、急救藥品等;此外,在生活引導方面,積極引導患者參與多種復健活動和物理治療,豐富患者的生活,培養(yǎng)患者生活中的樂趣,進一步加快康復時間。
觀察指標:根據對治療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數和患者的總體滿意程度的隨訪追蹤調查,來比較兩組的療效情況。
結果
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比較Barthel指數:對比研究實驗分析:經治療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75.50)較治療前(25.80)顯著升高;而對照組治療后(47.90)于治療前(29.30)比較較治療組無顯著差異。詳細數據見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療效比較:對比研究實驗分析,收集患者的所有意見和評價得出:專業(yè)心血管內科護理患者的總滿意度(95.83)較單純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58.33)治療后的總滿意度有可圈可點的效果,詳細數據見表2。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若不及時加以治療會對身體產生嚴重危害[2]。由于目前我國的相應機構發(fā)展不健全,經手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術后康復多由家庭提供,使其成為他們療養(yǎng)和康復的主要場所。因此護理人員的支持和照顧對尺神經損傷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實驗結果如上述表格顯示結果為:一方面,從表1數據可發(fā)現經治療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75.50)較治療前(25.80)顯著升高;而對照組治療后(47.90)于治療前(29.30)比較治療組無顯著差異;另一方面,從表2數據可發(fā)現經專業(yè)心血管內科護理患者的總滿意度(95.83)較單純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58.33)治療后的總滿意度有可圈可點的效果。而且因治療組的內科護理措施方法得當,不良反應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配合和生活質量均改善明顯,為治療帶來便利[3]。兩組數據的體現充分說明在安全護理管理模式指導下的專業(yè)內科護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進展中不僅可以調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指數從而調高患者康復的積極性,還可以改善日益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增強患者對醫(yī)生的信賴[4]。
綜上所述,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的基礎是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積極幫助他們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信念和生存質量。當然,在某些非人為方面,由于患者文化程度和地理差異,使得專業(yè)的內科護理措施和手段難以普及每位傷者。另外,通過各種不同且有益的形式經常關心他們,耐心解答所提出的問題,加強社會支持,才能更好地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
參考文獻
[1]肖根秀,陳元香,黃瑞兒,等.心臟的解剖學及臨床意義[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1,17(10):1251-1254.
[2]魏春香,楚平華,魏貴明,孫英明.對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訓練康復效果的評價[J].現代護理,2007,13(25):2367-2369.
[3]卓劍芳,植秋嬋,楊婕,等.急性心肌梗死術后臨床護理的探討[J].現代醫(yī)院,2012,12(8):154-155.
[4]謝素清,劉艷萍,歐陽小芬,等.實施同期護理干預對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屬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yī)院,2011,11(4):94-96.
【摘要】目的:探討經心血管內科治療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專業(yè)的內科護理的康復進展。方法:通過是否施加專業(yè)內科護理比較兩組2個月內日?;顒又笖岛突颊叩臐M意度。結果:相比與對照組的日?;顒又笖岛涂倽M意度,治療組的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有效的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可加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的進展,提高其生存信念和生存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措施;尺神經損傷;生活質量
由于當代人的吸煙嗜酒、過度疲勞等環(huán)境誘因,如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日益增多。而此類疾病通常在安靜狀態(tài)下無明顯體征,且針對突發(fā)的胸骨后疼痛當含服硝酸甘油基本可馬上得到緩解,長此以往,由于此類疾病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期,甚至加重病情。盡管在治療中應用各項先進技術爭取修補病人壞死的心肌,雖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康復仍然是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調高其進展進度,減少恢復期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針對于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心血管內科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最佳手術治療后對其實施為期2個月不同的護理干預,現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選擇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并加以篩選出無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24例,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5~48歲,平均年齡26.11±4.59歲;對照組男10例,女14例,年齡7~42歲,平均年齡21.98±6.03歲。
方法:為取得完美的實驗效果,采取單一變量的原則。兩組患者在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同時對治療組加以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措施。并以2個月為期限隨訪后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指數和患者對護理人員照料得總滿意度。心血管內科專業(yè)護理措施: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保證患者絕對的臥床休息,并且每天對患者行心電圖檢查、心電圖監(jiān)護、吸氧等檢查并記錄在案,此外準備好搶救所需的除顫器、呼吸機、急救藥品等;此外,在生活引導方面,積極引導患者參與多種復健活動和物理治療,豐富患者的生活,培養(yǎng)患者生活中的樂趣,進一步加快康復時間。
觀察指標:根據對治療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數和患者的總體滿意程度的隨訪追蹤調查,來比較兩組的療效情況。
結果
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比較Barthel指數:對比研究實驗分析:經治療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75.50)較治療前(25.80)顯著升高;而對照組治療后(47.90)于治療前(29.30)比較較治療組無顯著差異。詳細數據見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療效比較:對比研究實驗分析,收集患者的所有意見和評價得出:專業(yè)心血管內科護理患者的總滿意度(95.83)較單純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58.33)治療后的總滿意度有可圈可點的效果,詳細數據見表2。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若不及時加以治療會對身體產生嚴重危害[2]。由于目前我國的相應機構發(fā)展不健全,經手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術后康復多由家庭提供,使其成為他們療養(yǎng)和康復的主要場所。因此護理人員的支持和照顧對尺神經損傷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實驗結果如上述表格顯示結果為:一方面,從表1數據可發(fā)現經治療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75.50)較治療前(25.80)顯著升高;而對照組治療后(47.90)于治療前(29.30)比較治療組無顯著差異;另一方面,從表2數據可發(fā)現經專業(yè)心血管內科護理患者的總滿意度(95.83)較單純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58.33)治療后的總滿意度有可圈可點的效果。而且因治療組的內科護理措施方法得當,不良反應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配合和生活質量均改善明顯,為治療帶來便利[3]。兩組數據的體現充分說明在安全護理管理模式指導下的專業(yè)內科護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進展中不僅可以調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指數從而調高患者康復的積極性,還可以改善日益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增強患者對醫(yī)生的信賴[4]。
綜上所述,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的基礎是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積極幫助他們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信念和生存質量。當然,在某些非人為方面,由于患者文化程度和地理差異,使得專業(yè)的內科護理措施和手段難以普及每位傷者。另外,通過各種不同且有益的形式經常關心他們,耐心解答所提出的問題,加強社會支持,才能更好地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
參考文獻
[1]肖根秀,陳元香,黃瑞兒,等.心臟的解剖學及臨床意義[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1,17(10):1251-1254.
[2]魏春香,楚平華,魏貴明,孫英明.對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訓練康復效果的評價[J].現代護理,2007,13(25):2367-2369.
[3]卓劍芳,植秋嬋,楊婕,等.急性心肌梗死術后臨床護理的探討[J].現代醫(yī)院,2012,12(8):154-155.
[4]謝素清,劉艷萍,歐陽小芬,等.實施同期護理干預對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屬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yī)院,2011,11(4):94-96.
【摘要】目的:探討經心血管內科治療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專業(yè)的內科護理的康復進展。方法:通過是否施加專業(yè)內科護理比較兩組2個月內日?;顒又笖岛突颊叩臐M意度。結果:相比與對照組的日?;顒又笖岛涂倽M意度,治療組的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有效的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可加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的進展,提高其生存信念和生存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措施;尺神經損傷;生活質量
由于當代人的吸煙嗜酒、過度疲勞等環(huán)境誘因,如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日益增多。而此類疾病通常在安靜狀態(tài)下無明顯體征,且針對突發(fā)的胸骨后疼痛當含服硝酸甘油基本可馬上得到緩解,長此以往,由于此類疾病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期,甚至加重病情。盡管在治療中應用各項先進技術爭取修補病人壞死的心肌,雖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康復仍然是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調高其進展進度,減少恢復期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針對于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心血管內科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最佳手術治療后對其實施為期2個月不同的護理干預,現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選擇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并加以篩選出無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24例,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5~48歲,平均年齡26.11±4.59歲;對照組男10例,女14例,年齡7~42歲,平均年齡21.98±6.03歲。
方法:為取得完美的實驗效果,采取單一變量的原則。兩組患者在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同時對治療組加以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措施。并以2個月為期限隨訪后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指數和患者對護理人員照料得總滿意度。心血管內科專業(yè)護理措施: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保證患者絕對的臥床休息,并且每天對患者行心電圖檢查、心電圖監(jiān)護、吸氧等檢查并記錄在案,此外準備好搶救所需的除顫器、呼吸機、急救藥品等;此外,在生活引導方面,積極引導患者參與多種復健活動和物理治療,豐富患者的生活,培養(yǎng)患者生活中的樂趣,進一步加快康復時間。
觀察指標:根據對治療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數和患者的總體滿意程度的隨訪追蹤調查,來比較兩組的療效情況。
結果
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比較Barthel指數:對比研究實驗分析:經治療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75.50)較治療前(25.80)顯著升高;而對照組治療后(47.90)于治療前(29.30)比較較治療組無顯著差異。詳細數據見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療效比較:對比研究實驗分析,收集患者的所有意見和評價得出:專業(yè)心血管內科護理患者的總滿意度(95.83)較單純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58.33)治療后的總滿意度有可圈可點的效果,詳細數據見表2。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若不及時加以治療會對身體產生嚴重危害[2]。由于目前我國的相應機構發(fā)展不健全,經手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術后康復多由家庭提供,使其成為他們療養(yǎng)和康復的主要場所。因此護理人員的支持和照顧對尺神經損傷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實驗結果如上述表格顯示結果為:一方面,從表1數據可發(fā)現經治療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75.50)較治療前(25.80)顯著升高;而對照組治療后(47.90)于治療前(29.30)比較治療組無顯著差異;另一方面,從表2數據可發(fā)現經專業(yè)心血管內科護理患者的總滿意度(95.83)較單純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58.33)治療后的總滿意度有可圈可點的效果。而且因治療組的內科護理措施方法得當,不良反應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配合和生活質量均改善明顯,為治療帶來便利[3]。兩組數據的體現充分說明在安全護理管理模式指導下的專業(yè)內科護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進展中不僅可以調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指數從而調高患者康復的積極性,還可以改善日益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增強患者對醫(yī)生的信賴[4]。
綜上所述,專業(yè)的心血管內科護理的基礎是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積極幫助他們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信念和生存質量。當然,在某些非人為方面,由于患者文化程度和地理差異,使得專業(yè)的內科護理措施和手段難以普及每位傷者。另外,通過各種不同且有益的形式經常關心他們,耐心解答所提出的問題,加強社會支持,才能更好地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
參考文獻
[1]肖根秀,陳元香,黃瑞兒,等.心臟的解剖學及臨床意義[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1,17(10):1251-1254.
[2]魏春香,楚平華,魏貴明,孫英明.對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訓練康復效果的評價[J].現代護理,2007,13(25):2367-2369.
[3]卓劍芳,植秋嬋,楊婕,等.急性心肌梗死術后臨床護理的探討[J].現代醫(yī)院,2012,12(8):154-155.
[4]謝素清,劉艷萍,歐陽小芬,等.實施同期護理干預對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屬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yī)院,2011,11(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