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剛 段俊梅等
摘 要:阿富汗礦產資源開發(fā)潛力巨大,先后經過前蘇聯(lián)和美國為主導的勘查后,仍可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是我國“走出去”開發(fā)境外礦產資源的可選之地。阿富汗為了吸引境外礦業(yè)投資,不斷制定和出臺優(yōu)惠政策,放寬投資領域,但在阿富汗投資礦業(yè)開發(fā)依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由于安全形勢嚴峻、政策法律制度不健全、人才短缺、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在阿富汗進行礦業(yè)投資需要進行謹慎判斷,政府要從政策、技術和信息等方面對企業(yè)予以支持和引導,企業(yè)需要有戰(zhàn)略投資的膽識和規(guī)避風險的能力。
關鍵詞:阿富汗;礦產資源;投資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阿富汗位于中亞、南亞和西亞的結合部,面積約65.23萬平方公里,大部分處于阿爾卑斯-喜馬拉雅構造帶上,地貌以高原和山地為主,約占全國面積的4/5;屬大陸性氣候,全年干燥少雨,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全國年平均降雨量僅240毫米左右,發(fā)展農業(yè)的自然條件不佳。長期的政局不穩(wěn)也導致其經濟落后,工業(yè)基礎薄弱,居民受教育水平不高。因此豐富的礦產蘊藏成為其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資源。
1 阿富汗礦產勘查歷史
眾所周知,阿富汗由于長期戰(zhàn)亂,經濟落后,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fā)也一直步履維艱。阿富汗最早礦產地質工作是于1839年~1878年英國入侵時由英國人進行的,但是只是在有限地區(qū)進行了簡單的地質填圖,不能作為礦產開發(fā)的依據[1]。綜合來看,以1989年前蘇聯(lián)從阿富汗撤軍為分水嶺,阿富汗礦產開發(fā)歷史大體分為前蘇聯(lián)勘查主導期與美國勘查主導期兩個階段:
1.1 前蘇聯(lián)勘查主導期
阿富汗現代地質調查以1955年7月成立的國家地質局為標志,并且開始在礦產開發(fā)方面與國外合作,主要的合作者就是前蘇聯(lián)。其后,開展了系統(tǒng)的地質礦產調查,并延續(xù)了25年。1968年~1978年,前蘇聯(lián)及其東歐盟國向阿富汗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援助,開始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礦產資源研究,包括進行了地質填圖、資料收集、巖石分析和沉積物樣品測試、航空物探調查及礦產勘查等,記錄和調查了1254處礦點。這個時代許多地質圖和報告,保留在阿富汗礦產部圖書館(MOM)和阿富汗地質調查局(AGS)。根據前蘇聯(lián)遺留下的有限資料表明,阿富汗擁有約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1200萬噸石油、1100萬噸銅以及1.25億噸煤等礦產儲量。
1.2 美國勘查主導期
1989年最后一批蘇聯(lián)軍隊從阿富汗撤出,阿隨即先后陷入軍閥混戰(zhàn)和塔利班政權的控制中?!?.11事件”后,塔利班政權在美軍事打擊下垮臺。之后阿富汗成立了由卡爾扎伊為首的政府,重建工作納上日程,礦產資源開發(fā)成為其重要的內容。2002年2月,當時的美國駐阿富汗大使羅伯特·芬蘭向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編寫了一份詳細的建議書,聲明自然資源問題對阿富汗重建的重要性。2004年2月,這項建議已被更新并作為美國國際開發(fā)署(USAID)和喀布爾的一項五年工作計劃,由英國地質調查局和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開始與阿富汗地質調查局(AGS)合作進行實施,項目涉及能力建設、地質填圖、礦產資源及水文地質等評估、地質礦產數據庫及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等。工作計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注重現有的數據和資料,歷時兩年。該階段末期,進行初步評估。第二階段,于2006年至2007年期間,美國地質調查局與阿富汗地質調查局礦產部聯(lián)合對阿富汗境內未探明的非燃料礦產資源進行了評價。研究重點放在新數據的采集和解釋,包括由阿富汗地質調查局進行野外調查研究,并將做出盡可能完善或改進的初步評估。同時,一些新近獲得的數據被納入第一階段非燃料礦產初步評估中,包括一些現代國家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成果,地球物理調查獲得了重力,磁力,高光譜數據。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完成了開始于2006年1月的重力和磁法調查,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初步解譯,之后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應用了雷達和正射影像設備,補充了有效載荷方面的數據,直接應用到第二階段評估[2]。
2010年6月14日,美國《紐約時報》披露,由美國國防部官員和美國地質學家組成的一個勘探隊發(fā)現,阿富汗境內蘊藏著包括鋰、鐵、鈷、金、銅等金屬及鈮、稀土等大量礦產資源。其中,蘊藏量最豐富的是銅礦和鐵礦,數量之大足以令阿富汗成為世界上銅、鐵生產大國,阿富汗有望從一個戰(zhàn)亂國家變成為全球礦產資源大國。
2 阿富汗主要礦產資源概況
阿富汗的礦產資源相當豐富[3],根據國際地質界的普遍認識,阿富汗大致位于印度板塊同歐亞板塊碰撞的交匯處。大碰撞可能導致阿富汗一帶區(qū)域成礦,這種地區(qū)在地球上并不多見,這就是阿富汗的地下蘊藏著非常豐富礦產資源的主要原因。目前,由美國地質局和阿富汗地質調查局聯(lián)合礦產資源評估小組確定了部分礦床和20個優(yōu)選成礦區(qū)域,主要有鐵、銅、煤、黃金、石油、天然氣、鉻、鋰、鹽、云母和綠寶石等[2](圖1,表1)。
2.1 銅礦
阿富汗的銅礦儲量世界排名居前。美國地質調查局估算阿富汗銅礦資源約為6000萬噸,相當于全球的4%,分布在阿富汗中部的喀布爾銅礦區(qū)堪稱是世界巨型礦區(qū),面積超過800 平方公里,該礦區(qū)由3個大型層狀銅礦床(艾納克銅礦床、達爾班德銅礦床及賈弗哈爾銅礦床)和94個類似的原生型銅礦(化)點構成,是現已探明的世界級巨型銅礦礦集區(qū)之一。經前蘇聯(lián)勘探,該銅礦品位在0.6%以上的礦石儲量估計在10億噸以上。目前最具開采價值的是位于喀布爾市以南30km處的銅礦,已探明礦石總儲量約7億噸,平均含銅量1.65%,約1/3的儲量品位高達2.37%,銅金屬總量估計達1133萬噸。
2.2 鐵礦
阿富汗鐵礦資源量有20多億噸,主要為沉積巖型和火成巖型伴生礦床。其中發(fā)育在阿富汗中部地區(qū)的哈吉加克鐵礦床是超大型鐵礦,有近20億噸金屬量,鐵的品位在63%~69%之間,但礦區(qū)大部位于4000米的高海拔地區(qū),交通不便,開發(fā)比較困難。一些矽卡巖型或與火成巖相關的礦床發(fā)育在巴達赫尚,法拉赫和坎大哈省,其中最大的是福爾莫拉礦床,它有3500萬噸金屬資源量,礦石品位47%~68%,伴有硫,磷,鎳和錳等。所有與火成巖有關的礦床已知共含有1.78億噸鐵金屬量,礦石品位都在47%~68%之間,并具有找到其他礦產資源的潛力。
2.3 金礦
阿富汗的巴達赫尚和鄰近省份發(fā)現了一些石英脈型金礦和矽卡巖型金礦。分布在西扎布爾和西部的加茲尼省的其他的一些含石英脈型金礦和矽卡巖型金礦可能與白堊紀斑巖型銅礦床有關,該礦床共有1.780噸的黃金資源量。砂金礦床分布在塔哈爾省北部和加茲尼省,共有0.918噸的黃金資源儲量。
2.4 鋰礦
阿富汗擁有豐富的鋰礦,主要集中在楠格哈爾省。位于楠格哈爾省的帕斯古舍塔鋰、鈮、錫礦以及烏魯茲甘省的塔咖弗洛爾鋰錫礦均擁有上億噸的儲量。賈瑪納卡鋰礦儲量近3000萬噸。其中中南部的加茲尼鋰礦儲量與世界上最大的鋰礦產地玻利維亞的儲量相當,如此大量的鋰礦資源將對世界鋰電池制造業(yè)產生巨大影響。
2.5 鉛鋅礦
阿富汗鉛鋅礦床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中部,賦存在沉積巖和中酸性侵入巖中。發(fā)育一些碳酸鹽巖容礦的礦床和脈狀礦床,如古爾省的納爾班頓和帕克蒂亞省的斯比拉地區(qū),礦床沿主要構造帶發(fā)育。這些礦床經評估含有15.39萬噸的鉛鋅金屬量,但對于他們的規(guī)模及其成因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些鉛-鋅-鋇(±銅,銀)等多金屬礦床的重要性是由它們能夠支持當地礦業(yè)活動的潛力決定的。整個區(qū)域中常見的與侵入巖有關的矽卡巖鉛鋅礦床曾被認為是斑巖型銅礦床類型。其中最大的是坎大哈省的達拉伊努爾和卡萊阿塞德礦床,鉛鋅金屬儲量總共約30萬噸。針對一系列多金屬礦床的研究程度差異較大,其中經過深入研究的有納爾班頓、達拉伊-努爾和斯比爾等礦床,達拉伊- 努爾礦床的鉛與鋅總儲量預計約30 萬噸。在阿富汗境內還發(fā)現多金屬礦點有數十處。
2.6鎢錫礦
阿富汗的錫和鎢礦床資源非常豐富。阿富汗西部發(fā)育電氣石的地區(qū)被認為賦存有重要的錫礦床。這些礦床的儲量和礦床成因類型需要進一步研究。在不同省份的25 個點上均發(fā)現鎢的礦化現象,WO3的品位在0.1%~4.14% 之間。另外,已發(fā)現的鎢地球化學異常和鎢礦物重砂異常區(qū)有10 多處。汞礦床在沿阿富汗西南地區(qū)長400公里,寬30公里的范圍內發(fā)育,該區(qū)域有許多成礦地質特征相似的熱源型汞礦床發(fā)育。在這個地區(qū)已知的礦床中含有已探明的汞金屬儲量約3.2萬噸,儲量之大足以支持當地的汞工業(yè)。在阿富汗中西部和東部的其他兩個地區(qū)也分布有汞異常區(qū)。所有含汞區(qū)域當然也可能發(fā)育有銀金等礦床。
2.7 鋁土礦
阿富汗的鋁土礦主要發(fā)育在扎布爾省的奧巴托-謝拉地區(qū)和巴格蘭省的納拉戈地區(qū)的巖溶及紅土層中,總金屬儲量有450萬噸,鋁土礦礦石含三水鋁石50.5%和12%的二氧化硅。雖然巴格蘭省的紅土型鋁土礦總的規(guī)模是最大的,但相對于其他地方,其所有規(guī)模較小的礦床含硅較高、礦石質量不是很好,并且需要大量的電力生產電解鋁,在短期內不可能進行鋁土礦開采。
2.8 石油與天然氣
阿富汗境內共有5個盆地,分別是阿姆河盆地、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提爾普勒盆地、赫爾曼德盆地和卡塔瓦茲盆地。其中阿姆河盆地和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有油氣生產[4]。1958年始,蘇聯(lián)援助在阿富汗北部開展油氣勘探,根據重磁資料及地面地質調查圈定了64個目標構造,并對其中50個進行了鉆探,14個發(fā)現了油氣田,氣田和油田各7個。7個已發(fā)現的油田中,5個油田位于中油國際阿富汗AD(阿姆達利亞盆地)項目②(簡稱AD項目)的三個區(qū)塊中,其中安戈油田是1959年發(fā)現并投產的。7個氣田分布在AD項目區(qū)塊以北,儲層為侏羅系灰?guī)r和白堊系砂巖兩套地層,其中3個在希比爾甘附近的白堊系砂巖氣田含硫較低,蘇聯(lián)時期已投入生產,曾年產30億立方米天然氣,并有管道輸往蘇聯(lián),在希比爾甘附近建有氣體處理廠和外輸首站;目前還在生產,年產氣1億立方米,由希比爾甘氣體處理廠經管線東輸至馬扎里沙里夫附近的化肥廠。其余4個主要儲層在侏羅系的氣田因含H2S較高未投產。
2.9 稀土元素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官方網站報道,在阿富汗南部赫爾曼德省汗奈欣死火山下發(fā)現稀土礦,儲量約100 萬噸,礦區(qū)面積約0.74 平方公里,總價值可能高達830 億美元。據資料介紹,汗奈欣稀土礦蘊藏豐富的鑭、鈰和釹等輕稀土元素,足以匹敵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帕斯山或中國內蒙古的白云鄂博等世界級稀土礦區(qū)中的輕稀土的儲量,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藏。稀土元素和鈾發(fā)育在阿富汗南部坎內辛(Khanneshin)的研究程度較低的碳酸巖火山地區(qū)。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巖漿成礦系統(tǒng)具有類似的特征,包含數量眾多的重晶石、螢石、霞石、稀土元素、鈮、鉭,和(或)鈾。例如坎內辛(Khanneshin)火山,可能發(fā)育其他火山機構,遠景地質儲量,以部分元素清單為引導,得出平均期望值為140萬噸稀土元素儲量和350萬噸鈮金屬儲量和附加的P、U和Th元素。
除上述礦藏外,阿富汗的鉛、鋅、錫、鎳、汞及一些稀有金屬如鎢、銣、鉭、鉍、鈮、銫都具有一定規(guī)模。非金屬礦產如硫、重晶石、大理石、綠寶石及青金石等儲量都比較豐富。
3 阿富汗礦業(yè)投資環(huán)境
阿富汗豐富的資源已經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資本的興趣。2007年,中國冶金集團擊敗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美國和加拿大的競爭者,贏得了阿富汗艾娜克銅礦的開采權,該項目包括建設一條從巴基斯坦到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共計投資約44億美元。2009年7月,艾娜克銅礦正式動工,該項目也是阿富汗首個引進外資、正式開發(fā)的大型礦業(yè)項目。預計該項目將于2014年開始產銅。2011年8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擊敗澳大利亞的Buccaneer Energy公司,獲得了阿富汗北部三塊油田的開發(fā)權,為此中石油將為每桶石油向阿富汗政府支付15%的資源稅以及30%的企業(yè)所得稅,這是數十年來,阿富汗政府簽訂的首個國際石油勘探合約,也是中阿兩國簽署的重大經濟合作協(xié)議之一。2013年末,中石油位于阿富汗北部的油田的日均產量達到2.5萬桶,而這一數字在2014年還將進一步上升至4萬桶,整項計劃投資約6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了阿富汗礦業(yè)最大的投資者。
目前,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的企業(yè)也始終在密切關注和積極參與阿富汗的礦產開發(fā)。由此看來,雖然阿富汗礦產資源開發(fā)面臨的困難很多,但各國利益的觸角已越來越多地深入到該區(qū)域,阿富汗礦產開發(fā)的大幕即將拉開[5],因此關注阿富汗礦產資源的投資環(huán)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1 政治環(huán)境
阿富汗戰(zhàn)爭后,阿富汗政治與經濟重建雖取得積極進展,但安全局勢不容樂觀。卡爾扎伊連任后,積極推動“和解與再融合”計劃,一方面推動與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裝和談;另一方面,擴大地區(qū)合作,謀求國際援助。但是由于利益關系復雜,矛盾重重,所以進展不夠順利。盡管如此,阿富汗與我國一直保持著相當良好的雙邊關系。兩國自1955年建交起,國家層面上往來不斷,歷屆阿政府都對中國采取友好態(tài)度,支持中國的政治立場和新疆政策。中國與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支持和參與阿富汗戰(zhàn)后重建,向阿提供過政治進程、經濟建設和人道主義救助所需的大量物資,中國為阿富汗和平重建進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近年來,中國和阿富汗雙邊關系穩(wěn)步發(fā)展。2006年,兩國簽署了《中阿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和中阿聯(lián)合聲明。2012年,兩國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2013年9月,卡爾扎伊第五次訪華,專門表達了對中國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支持,同時表示:阿富汗擁有大量未被開發(fā)的自然資源,可以為急需自然資源發(fā)展本國經濟的鄰國提供機遇??傮w來看,阿富汗與我國的友好交往在一定程度上為礦業(yè)投資提供了政治與外交保障。
3.2 礦業(yè)管理機構與政策
阿富汗礦山部管理礦產資源的勘探、開拓、開采和加工,同時負責保護資源的所有權,并且按照國家新的法律管理礦產品(礦物和碳氫化合物)的運輸和銷售。阿富汗礦山部下屬的地質調查局負責地質和礦產開發(fā)資料管理,提供阿富汗地質和礦產資源方面的相關資料,管理國家地質科學信息,并協(xié)助政府就有關金屬礦物、工業(yè)礦物、煤炭、碳氫化合物、寶石及半寶石、水資源、巖土工程及環(huán)境地質等各項工作提出建議。
阿富汗的礦業(yè)法律法規(guī)主要有2005年頒布的《礦產法》和《采礦條例》,2009年頒布的《石油法規(guī)》等。《礦產法》自通過以來幾經修訂,2012年,礦山部與司法部一致通過決定,要求進一步改進法律,以支持阿富汗的采礦業(yè),主要應用體現在兩個方面:(1)除了水、石油、天然氣以外的阿富汗所有礦產資源的調查、勘探和開采;(2)上游礦產活動(非貿易、出口等等)。新礦業(yè)法兼顧了外國投資者的利益,對有關問題做出了進一步的明確[6]。
3.3 經濟環(huán)境
阿富汗政府重視經濟重建,積極爭取外援,重建國家經濟架構,期待將礦業(yè)打造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培養(yǎng)自身“造血”功能??傮w看,阿經濟呈現低水平的高增長。2002至今,阿政府實行謹慎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穩(wěn)定的匯率,對經濟保持穩(wěn)定較快發(fā)展起到支持作用,并有效遏制了通貨膨脹(表2)。
阿富汗2005年12月修改并出臺的《阿富汗私營投資法》規(guī)定,阿對外國投資者實行國民待遇,即外資公司和當地公司享有同樣待遇和同等義務,外國人和阿富汗人一樣享有在阿各領域(法律規(guī)定禁止的除外)進行投資的權力和同等納稅義務。根據《投資法》國民待遇原則,外資公司和阿當地公司納稅標準相同。除地方稅有差異外,阿實行全國統(tǒng)一的稅收制度,主要有9種稅征收[7](表3)。
4 阿富汗礦業(yè)投資主要風險
4.1 安全因素
雖然阿富汗政府反復向國際投資者表示了對國內安全環(huán)境的重視,但是阿富汗局勢的不確定性仍是國內投資者需要重視的首要因素[8]。美國撤軍后,多年戰(zhàn)亂帶來的巨大安全隱患,滋生了一些新興恐怖組織的發(fā)展。同時,當年塔利班撤走遺留的地雷仍會對礦產勘查工作構成威脅。
4.2 政府工作效率
阿富汗的貪污腐敗問題嚴重,缺乏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缺乏法律約束和體制保障等問題,是目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政府工作都將存在的痼疾,也會成為影響國際投資者在阿富汗采礦的重要障礙。加強法制和民主進程,有效打擊腐敗,加快司法改革,都是阿富汗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4.3 人才嚴重缺乏
阿富汗國民經濟一直以農業(yè)、牧業(yè)為主,缺乏現代工業(yè)基礎和科技人才,缺少工業(yè)文化,更缺乏開采、管理和銷售的礦業(yè)專門人才[9]??梢哉f,阿富汗礦業(yè)的發(fā)展幾乎從“零”起步,需要做的前期工作異常艱巨。因為大型礦產企業(yè)開發(fā)后急需要的其他人才在阿富汗實在太難找到,多年的戰(zhàn)爭已經讓完善的教育體系蕩然無存。
4.4 基礎設施
礦產開發(fā)、加工和運輸需要系統(tǒng)而龐大的基礎設施,這包括電力供應、水源、冶煉廠、金屬加工等。阿富汗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地形地貌復雜,地震、鉆井、修井和地面工程建設現場施工難度大,春秋季節(jié)洪水、泥石流泛濫,春冬季雪災和冰凍災害嚴重,項目執(zhí)行經常遭遇不可抗力。近年來盡管阿富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和整個國家經濟發(fā)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比起來還是存在不足。連年的戰(zhàn)亂使阿富汗國內基礎設施發(fā)展嚴重滯后,特別是在礦藏儲量豐富的東南部地區(qū),如何把大量開采出來的礦產品推向市場,運輸顯得尤為重要[10]。
5 結論
通過對阿富汗礦產資源和其投資環(huán)境相關資料的梳理可以看到,總體而言,阿富汗礦產資源的潛力是巨大的,極有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礦業(yè)中心之一;但是,在阿富汗投資礦業(yè)依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包括安全因素、政策因素、用工因素與基礎設施等條件,極大地影響著投資收益。對我國的相關企業(yè)而言,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開拓阿富汗的礦業(yè)開發(fā)市場,需要企業(yè)從技術、經濟和社會三個方面綜合評估,謹慎抉擇,要具有戰(zhàn)略判斷能力和規(guī)避風險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政府的技術、信息和政策支持與引導。對此,我國政府與企業(yè)應該提前謀劃、盡早準備。
參考文獻:
[1] 楊恕,韓笑.阿富汗礦產資源開發(fā): 歷史現狀及前景[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2,33(3):19-20.
[2] Stephen G. Peters, Stephen D. Ludington, Greta J. Orris, David M. Sutphin, James D. Bliss, and James J. Rytuba, eds. Preliminary Non-Fuel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of Afghanistan[M]. U.S. Geological Survey-Afghanistan Ministry of Mines Joint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Team, 2007.
[3] 王曉民.阿富汗金屬礦產資源開發(fā)潛力巨大[J].世界有色金屬,2012(1):64-65.
[4] 李世群,陳懷龍.阿富汗石油投資環(huán)境簡析[J].石油知識,2013(4)?44-45.
[5] 閆強.阿富汗萬億美元的礦產“蛋糕”如何“分享” [N/OL].中國礦業(yè)報,2012-07-26 (A7).
[6] 駐阿富汗經商處.阿富汗稅收制度[J/OL].Http://af.mofcom.gov.cn/aarticle/ddfg/sshzhd/200902/20090206056100.html(2009-02-22)
[7] 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qū))指南之阿富汗2013年版[EB/OL].2013.
[8] 李偉.阿富汗萬億礦藏,聽起來很美[J].世界知識,2010(14): 38-39.
[9] 郭彤荔.阿富汗礦產資源及管理概況[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30-32.
[10] 王健.阿富汗礦業(yè)投資環(huán)境簡析[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11):43-44.
Abstract: Afghanistan possesses tremendous potential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is the land of the optional mineral resources overseas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In order to attract overseas mining investment, Afghanistan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nd introducing preferential polici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high risks, such a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government corruption, talent shortage and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Investing in mining development in Afghanistan still has great risks. The paper holds that we should be cautious in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herefore, China enterprises need to have courage and the ability to avoid risk of strategic investment,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and guide enterprises in the polic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Key words: Afghanistan; ore resources; investing environment
[2] Stephen G. Peters, Stephen D. Ludington, Greta J. Orris, David M. Sutphin, James D. Bliss, and James J. Rytuba, eds. Preliminary Non-Fuel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of Afghanistan[M]. U.S. Geological Survey-Afghanistan Ministry of Mines Joint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Team, 2007.
[3] 王曉民.阿富汗金屬礦產資源開發(fā)潛力巨大[J].世界有色金屬,2012(1):64-65.
[4] 李世群,陳懷龍.阿富汗石油投資環(huán)境簡析[J].石油知識,2013(4)?44-45.
[5] 閆強.阿富汗萬億美元的礦產“蛋糕”如何“分享” [N/OL].中國礦業(yè)報,2012-07-26 (A7).
[6] 駐阿富汗經商處.阿富汗稅收制度[J/OL].Http://af.mofcom.gov.cn/aarticle/ddfg/sshzhd/200902/20090206056100.html(2009-02-22)
[7] 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qū))指南之阿富汗2013年版[EB/OL].2013.
[8] 李偉.阿富汗萬億礦藏,聽起來很美[J].世界知識,2010(14): 38-39.
[9] 郭彤荔.阿富汗礦產資源及管理概況[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30-32.
[10] 王健.阿富汗礦業(yè)投資環(huán)境簡析[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11):43-44.
Abstract: Afghanistan possesses tremendous potential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is the land of the optional mineral resources overseas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In order to attract overseas mining investment, Afghanistan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nd introducing preferential polici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high risks, such a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government corruption, talent shortage and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Investing in mining development in Afghanistan still has great risks. The paper holds that we should be cautious in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herefore, China enterprises need to have courage and the ability to avoid risk of strategic investment,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and guide enterprises in the polic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Key words: Afghanistan; ore resources; investing environment
[2] Stephen G. Peters, Stephen D. Ludington, Greta J. Orris, David M. Sutphin, James D. Bliss, and James J. Rytuba, eds. Preliminary Non-Fuel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of Afghanistan[M]. U.S. Geological Survey-Afghanistan Ministry of Mines Joint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Team, 2007.
[3] 王曉民.阿富汗金屬礦產資源開發(fā)潛力巨大[J].世界有色金屬,2012(1):64-65.
[4] 李世群,陳懷龍.阿富汗石油投資環(huán)境簡析[J].石油知識,2013(4)?44-45.
[5] 閆強.阿富汗萬億美元的礦產“蛋糕”如何“分享” [N/OL].中國礦業(yè)報,2012-07-26 (A7).
[6] 駐阿富汗經商處.阿富汗稅收制度[J/OL].Http://af.mofcom.gov.cn/aarticle/ddfg/sshzhd/200902/20090206056100.html(2009-02-22)
[7] 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qū))指南之阿富汗2013年版[EB/OL].2013.
[8] 李偉.阿富汗萬億礦藏,聽起來很美[J].世界知識,2010(14): 38-39.
[9] 郭彤荔.阿富汗礦產資源及管理概況[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30-32.
[10] 王健.阿富汗礦業(yè)投資環(huán)境簡析[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11):43-44.
Abstract: Afghanistan possesses tremendous potential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is the land of the optional mineral resources overseas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In order to attract overseas mining investment, Afghanistan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nd introducing preferential polici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high risks, such a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government corruption, talent shortage and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Investing in mining development in Afghanistan still has great risks. The paper holds that we should be cautious in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herefore, China enterprises need to have courage and the ability to avoid risk of strategic investment,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and guide enterprises in the polic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Key words: Afghanistan; ore resources; investing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