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慧
人應該富有詩意地活著。我一向是這樣認為的,并且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也一向在用行動追求著詩情畫意的生活。我同樣認為,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讓學生幸福地學習和生活,為學生的未來幸福奠基。
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育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感到生活幸福嗎?
有很多的孩子在學校感覺不到幸福快樂。不快樂地學習肯定沒有好的效果。于是,我便想起了這樣一個話題:營造充滿幸福感的課堂氣氛,用自己的愛為學生撐起一片幸福的天空。
一、尋找學生課堂幸福感的來源
前不久,同學們做了一篇題為《幸?!返淖魑模潞笪以浴靶腋!睘橹黝}對學生進行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近三分之一的學生直言自己不幸福,坦言不幸福的原因主要有學習負擔重,學校生活枯燥,成績不如人,覺得自卑等等。調查可以直觀顯示,現(xiàn)在大多數學生的幸福感偏低,主要原因就在于學校的教育。目前,學生的幸?,F(xiàn)狀確實不容樂觀。那么,作為教師,就要努力營造充滿幸福感的課堂氣氛,還給孩子們應得的幸福。
二、營造充滿幸福感的課堂氣氛
1.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師生互動的課堂最有效
網上有篇文章,題目是《教育,已把學生作為人的尊嚴閹割了》,文章看法雖然有些偏激,但看了以后心里還是沉甸甸的。有這么幾句話我印象比較深:
一是,我們的管理者,好像都是牧人出身。
二是,我們的管理者,他們不管面對什么人,什么事,都得看管,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一眼看不到,就會出亂子。恨不得所有的人,都按一個動作走路,一個動作作息。
試想一想,如果一個學校,一個班級,以這樣的教育方式,到底能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學生?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會幸福嗎?
學校要求我們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我特別贊成。在我的課堂上,同學們自主預習簡單問題,遇到難題集體討論,整合成幾個小點留給老師做重點點撥。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很開心,尤其是當他們發(fā)現(xiàn)討論的結果和老師不謀而合的時候,我能看到他們興奮的眼眸里透出幸福的目光。
同學們在集體討論中看到了自身的價值,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追尋到了歸屬感,從而擁有了學生階段的幸福的人生,這種幸福是痛,并快樂著。我們的老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步子邁得大一點,因為現(xiàn)實是不容樂觀。
2.認真對待,開動腦筋,生成性的課堂最有成就
有這樣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這樣的幾種:吹著口哨欣賞自己畫作的畫家,給孩子洗完澡后看著孩子的母親,在沙灘上堆好城堡的兒童。這幾種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創(chuàng)造。我們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當作自己的一個作品,當他們獲得的成功感與滿足的時候,也就獲得了幸福。
要說有成就性,我認為更大的成就不是來自于預設,而是來自于生成,預設的成功會帶給我們喜悅,但不會有驚喜,而生成性的東西可以有意外的收獲。
例如,高一時候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課文《勸學》。同學們頭天默寫的時候,很多人都混淆了“無以至千里”和“能致千里”中的兩個“至”、“致”。第二天課上,我問大家有沒有區(qū)分這兩個字的好辦法,有個叫張大齊的同學突然喊了一句,“無以至千里”有個“無”,那就無反文旁唄。哇,真精彩,就這樣我們全班都記住了這兩句話中的兩個字的區(qū)別,包括我在內。
還有一次,是講拼音的時候,遇到了這個字“勁”,既有前鼻音,又有后鼻音,總是有同學分不清。我就在課上和同學們討論這個字的讀音記憶方法,大家冥思苦想也沒什么結果,突然,我發(fā)現(xiàn)做名詞的時候讀前鼻音,形容詞的時候讀后鼻音,而“名詞”比“形容詞”少一個字,“前鼻音”比“后鼻音”短。哈哈,這個結果讓我和同學們都牢牢掌握了“勁”這個多音字的運用。居然還有同學高興地當堂鼓掌。
這樣在課堂上生成的成就感,讓我和同學們整節(jié)課都很快樂。學習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3.引經據典,拓展延伸,興趣盎然的課堂最快樂
想要學生在課堂上有幸福感,還需要老師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充實,二是高尚。充實就是我們要涉獵廣泛,用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還能術業(yè)有專攻,在抓實教學質量、上好公開課、撰寫論文、課題研究、指導學生等專業(yè)發(fā)展等方面都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高尚,指的是身正為范,我們可以用我們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只有在課后博覽群書,才能在課上引經據典,給同學們拓展延伸課外的知識,這也是他們最喜歡的課堂內容。當然讓同學們帶著興趣走近一節(jié)課的學習是最高效的,于是每一節(jié)課是不是充滿詩意則顯得很重要。只要用心去思考,一定會找到每一節(jié)課最好的切入口。
作為語文老師,一堂充滿詩意的課首先得有個奠基,情境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上《我的空中樓閣》時,是這樣設計導語的: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向往已久的溫馨小屋,這小屋,它可能在毛澤東筆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橋邊,也可能有在鄭愁予達達的馬蹄走過的江南小鎮(zhèn),在舒婷浪漫的橡樹林里,在狄金森充滿誘惑的籬笆下,這小屋也許像海子的房子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許在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劉禹錫的一間陋室。這小屋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我們精神的家園。今天,我們來看看作家李樂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其實理科老師也可以把情境設置得具有詩情畫意的,我聽到一位化學老師談化合反應的時候是這樣導入的:
一個民歌手,在洲渚的豐草間遇見關關和鳴的睢鳩,于是有了詩。
黃帝遇見磁石,蒙恬初識羊毛,立刻有了對物的驚嘆和對物的深情。
牛郎遇見織女,留下的是一場惻惻然的愛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話;李白遇見黃河,留下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名句,讓我們千年回味;陳子昂遇見幽州臺,讓我們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感嘆;當酸與堿碰面,會給我們留下什么呢?是燦爛的煙花?是悠揚的聲響?還是讓我們著迷的其它?
4.面帶微笑,真誠贊美,用愛付出的課堂最幸福
學生從課堂中得到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來自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評價。
觀察很多同學,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幸福不是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別人對他行為的認可和積極的評價。
我有個學生,我?guī)麅蓚€月下來,他一篇作文都不肯交給我,還扔給我雷人的話:我靈魂的表達是沒有聲音的!我一怔,“好,如果以后你能說出這樣有發(fā)展等級的話,你就不用交作文了?!苯酉聛恚故菒蹖懽魑牧?,還在報刊上發(fā)表了一篇習作。所以我們評價學生要揚長避短而不是揚長補短。
其實老師夸來夸去,有時候不如學生夸學生,特別是許多學生夸一個學生,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學生會覺得在這個班集體中很有幸福感,班級學生之間關系會很和諧,對他們和風細雨,親切關懷,師生關系也變得融洽和諧。
仔細想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真的是一門學問:要積極、要準確同時還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真誠。
我想,當同學們都能在課堂上找到幸福感,那么這門課也就成了他每天期待的課了!
endprint